修缮改造宗祠弘扬传统文化 良井矮光村李氏宗祠重建落成,2000余人齐聚欢庆

惠州日报 2019-01-09 08:34

热闹的舞狮现场。本报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罗 立 摄

矮光村宗祠“修旧如旧、扩大重建”。本报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罗 立 摄

本报讯 (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罗 立)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1月6日,良井镇矮光村举行李氏(文润公)宗祠重建落成庆典,2000余李氏子孙纷纷从各地赶来,齐聚一堂共欢庆。庆典上还安排了舞狮、放生、龙鼓、“九大碗”宴席等一系列传统习俗和活动,好不热闹。

当天活动现场,李氏后人从天南地北纷纷赶来贺喜。每位村民手里捧着一个大红桶,红桶里有一条裤子和一盏红灯。在客家话里“裤”与“富”同音,“灯”与“丁”谐音,象征着把富贵达利和人丁兴旺的祝福捧回家。

宗祠承载着一个宗族发展的记忆,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活化石”。在中国人的传统里,宗祠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守望存放乡愁的地方,是叶落归根的地方。时移世易,在惠阳,许多祠堂围屋除传统节日祭祀祖先及办理婚丧寿喜等活动外,其他时候多为空置状态,因缺乏人气和日常维护处于加速衰败状态。矮光村有李氏、王氏、叶氏、罗氏族人定居,起源于毛氏、谢氏。乾隆年间(公元1786年)李氏始祖文润公由永湖吊沥迁至矮光永新繁衍生息至今。

据介绍,为留住乡愁、更好地保护祠堂围屋,良井镇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矮光村是碧桂园在良井发展全域旅游及乡村振兴的先行启动区,主体工程进度已完成90%。在矮光村的系列项目中,碧桂园对宗祠进行“修旧如旧、扩大重建”,利用三维扫描、数据处理协同等新技术新方法对祠堂进行了扫描建模,记录保存了它原始样貌数据,在尽可能保护原貌、保留客家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缮、改造、美化。

良井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修建和打造宗祠博物馆、宗族文化长廊、优良家风家训教育基地等,充分挖掘优秀客家传统文化,记录宗族发展脉络,挖掘姓氏家族迁徙和定居、发展的历史,把优秀的宗祠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中去,让优秀的宗祠文化迸发出新的生机,继续传承文脉、留住记忆。

新闻推荐

惠阳去年341天“两抢”零发案 “四色预警”打处机制显威力五类警情降幅均为全市第一

东江时报讯记者匡湘鄂通讯员傅灿在2018年12月26日晚举行的“崇德向善、共享文明”——惠阳区文明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