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街一期昨日开市 不少老街坊“回家”寻找记忆,开业活动持续至明天
昨日,市区水东街一期项目开市,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本报讯 (记者黄晓娜)昨日10时许,尽管室外温度只有7摄氏度,水东街却早已人头攒动,异常热闹。备受市民关注的水东街一期项目在元旦假期的第一天开市。10时40分许,随着水东街石碑幕布揭开,沉寂多年的水东街焕发出新的生机。惠州老照片和水东故事主题展、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陶瓷展等开业活动,吸引了不少老街坊、市民和游客。
引入中丝园、南方文交所等文化产业项目
昨日9时许,记者刚到水东街入口处,就看到“时光惠州照片墙”,展示惠州城市的历史发展沿革,水东街的历史,让人充分感受到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
记者留意到,昨日来到现场的市民中老年人占了近八成。“我7点就出门了,回来找找回忆。”今年71岁的何伯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在水东街出生、长大。通过《惠州日报》得知水东街开业的消息,非常激动,一大清早便带着老伴从麦地坐公共汽车过来。他说,经过改造,水东街旧貌换新颜,既有现代元素,又可以找到水东街原有的影子,做到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何志成世代居住在水东街。他说,水东街形成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清末民初,水东街集中了惠州工商业的主力,客栈、商店、银楼、作坊、药店遍布其间,商贾云集,百业兴旺。改造后的水东街引进现代商业经营模式,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与水东街的传统经营模式相呼应,一条街上两种经营模式共存,也是水东街的亮点和特色。
记者在水东街现场看到,除了引入的中丝园、南方文交所等文化产业项目,现场还组织了众多美食、小商品集市,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玩逛吃。惠州剪纸、龙门农民画,以及许氏滋品老字号等惠州文化元素均设置了展场,老匠人现场展示技艺,吸引着市民游客驻足观看。记者还看到几台“老玩具”——街霸摇杆游戏机,市民在这里仿佛找到了快乐的儿时时光。
开业现场举办多场文化艺术展
记者从运营方了解到,开业活动将持续到2019年1月1日,现场举办多场文化艺术展。包括在合江楼开设的“合美术馆——合而为一艺术展”,在点翠陶瓷楼开设的水东街当代陶艺展,以及惠州老照片和水东故事主题展,罗浮山百草油、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金酥丸等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同时,街区内将设游戏体验互动区、拍摄区、网红拍照打卡区,以及露天电影等场所。据介绍,活动期间,水东街一期项目开放商铺约26间。除了烘培糕点、网红美食、民间小食、茶饮、本土风味、酒吧小酌等轻餐饮美食品牌,临街商铺还有手工制作、创意加工、文艺花坊、居家小件及饰品、艺术收藏等。开业时间为每天10时30分到21时。
“水东街项目开业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不断推动文化产业要素集聚,打造惠州的文旅新地标。”水东街项目运营方有关负责人说,水东街项目目前进驻的企业有20多家,明年“五一”左右还将有几十家相继开业,总商家将达到60多家,项目业态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届时将给市民带来更多惊喜。
◎短评
水东街表达惠州文化主张
水东街是惠州商业文化的缩影。虽然穿越了900多年历史时空,饱经沧桑,但其历史文化价值仍得以较好保存。街区内有文物保护单位2处、历史建筑16处,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对水东街进行创新改造,唯有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为原则,妥善保护、合理开发、创新发展,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让其焕发新活力。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水东街,并非彻底“改头换面”,而是被修葺一新后仍然充满古香古色。徜徉其中,仍能不时看到连片而建的骑楼和竹筒楼建筑,以及传统中式“金”字形瓦顶。对水东街历史文化稍有了解的人,从中仍不难感受到商埠文化、骑楼文化的风韵。
历史文化街区,无论如何改造,基不能拆,韵不能散。但作为服务社会文化生活的商业街,又要“加载”各项服务功能,诸如交通、住宿、零售、餐饮、停车等。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在与当代商业格局的碰撞中仍能保存完好,更显难能可贵。惠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崇文厚德的城市精神也再次得到了印证。
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水东街必将成为惠州文旅新名片,为表达惠州文化主张,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增添文化软实力。
(凌保康)
新闻推荐
惠州首创将交通安全纳入期末考试,600名学生常规期末考试增加交通安全知识。东江时报讯12月28日下午,惠州市马路天使志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