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味加工打开村民致富门
晾晒时要不时观察晾晒程度和品质情况。
鸭翅、鸭肾……腊味品种越来越丰富。
腊鸭。
品质上乘的腊肠、腊肉等让人垂涎欲滴。
腌制好的鱼肉就要捞出来晾晒了。
趁着阳光好,村民把做好的腊味拿出来晾晒。
工人们忙活着杀鱼,准备做腊鱼。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汤渝杭 摄
秋风起,食腊味。
每每入冬,罗浮山及周边的村民都会精心制作腊肉。
提及罗浮山周边的腊肉,酥醪腊肉不得不提,其以“甘香、爽脆与不腻”而深受广大游人喜爱。每当入冬,罗浮山酥醪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腊肉。
酥醪村党支部书记黄郑健说,酥醪村民素有制作腊肉的习惯。之前,先祖制作腊肉多为保存食物。“从前,酥醪交通闭塞,买肉困难,制成腊肉保存时间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乡村旅游的兴起,酥醪腊肉已经成为了旅游产品,更是村民的“致富法宝”。如今,村民还保持着以前的腊制方法,保持着那份浓浓的乡愁。也正是这份坚持,让酥醪腊肉香飘万里。
同在罗浮山下的博罗县横河镇花园村也是腊味飘香。在这里,腊味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个“奇兵”。村民张文新是当地的“腊味大王”,他从2000年开始尝试将腊肉、腊鸭作为营生的事业来经营。靠着良好的生态、适宜的气候、过硬的品质,他的腊味有口皆碑。2017年,他注册成立了自己的腊味公司,腊味事业更上一个台阶。发展的路上不停歇。近两年,他尝试制作新的品种——腊鱼,每年要用1000公斤左右的黑鲩摸索制作腊鱼的技巧,并不断改善。今年,他的腊鱼正式上市推出,目前,首批500公斤腊鱼反响良好。
腊味不再单纯是腊肉,也不单纯是方便食物的储存,而成为了村民致富奔康、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大法宝,承载着村民更多的期盼。如今,腊味品种越来越丰富,腊肠、腊鱼、腊鸭、腊三宝……村民在致富奔康的路上越走越舒心。
本报记者李燕文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据央广网报道,12月2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举办的“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第二季作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