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公众的政策措施“获得感” 市政府办公室下发文件要求政策出台前后须做好引导解读和跟踪评估

惠州日报 2018-12-26 08:35

本报讯 (记者戴 建)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你能看懂吗?是否希望相关部门及时解读?日前,市政府办公室下发《惠州市政府系统政策解读工作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工作细则》”),要求市政府部门在公布政策文件时要进行引导、解读和跟踪评估,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促进政策落地生效,提高企业和公众对政策的“获得感”。

3类政策文件应及时进行解读

《工作细则》提出,政策解读工作应坚持“引导预期、同步解读、跟踪评估”的总体要求,即政策公布前要做好政策吹风和预期引导,政策公布时要同步组织开展解读,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密切跟踪政策执行效果和相关舆情。

记者梳理发现,被列入应及时进行解读的政策文件有三类:市人民政府规章(惠府令);以市人民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切身利益、重大公共利益、需广泛知晓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直属机构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等以自己的名义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切身利益、重大公共利益、需广泛知晓的规范性文件。

《工作细则》要求,市政府部门是市政府政策解读的责任主体,重点要围绕市政府重要政策法规、重大规划方案切实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政策文件,由起草部门组织做好解读工作。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政策文件,起草部门负责做好解读工作;部门联合发文的,由牵头部门组织做好解读工作,其他联合发文部门配合。

各部门可组织政策解读专家队伍

《工作细则》明确提出,解读内容一般包括解读材料提纲(目录)、解读形式、解读途径、解读时间等。解读方案比较简单的,可不单独成文,一并在解读材料文尾说明解读途径和时间。解读材料应准确详尽、重点突出,把政策措施解释清楚,避免误解误读。其中,属原有政策进行修订的,必须说明修订的理由和新旧政策的衔接和差异;属贯彻执行上级政策的,说明本级政策措施的特点和创新点。

政策文件一般具有严谨的格式,但解读材料可不拘于形式。记者在《工作细则》中看到,解读材料文字应通俗易懂,可通过案例、数据、答问等方式进行形象化、通俗化解读。在文字材料的基础上,鼓励增加图片、图表、图解、漫画、音频、视频等形式方便公众理解。

此外,各部门可结合实际组建由单位负责人、专业机构从业人员、高校学者、评论人员、媒体记者等组成的政策解读专家队伍,建立专门解读机制。

文件起草部门要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

记者注意到,进行政策文件的解读途径有很多,既包括政府门户网站和传统报刊电视媒体,也包括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还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宣讲会等形式进行解读。

《工作细则》要求,需要广泛知悉的政策文件及其解读材料,可增加在政府网站的动态信息发布栏目中公布。“政策解读”专栏下应作细化分类,可根据实际设置关键词,方便公众检索查阅。

市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应开设相关专栏收集政策执行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政策文件公布后,文件起草部门要密切关注重要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方反映,特别是涉及企业发展和民生问题的重要政策,要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及时对相关舆情和社会关注点、误解误读点进行回应,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必要时分段、多次、持续开展解读,增进社会共识。

新闻推荐

惠州市排查出首例非洲猪瘟疫情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叶卡斯)昨天,经国家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广东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惠州市博罗县龙溪街道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