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既是竞争力更是生产力

惠州日报 2018-12-26 08:35

惠州正奋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本报记者姚木森 杨建业 摄

(一)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的惠州,如何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神气魄,超越自我、迈向一流?

显然,惠州必须快起来,尤为重要的是营商环境优化必须快起来,政府效率提升必须快起来,努力把惠州打造成广东最高效、最透明的地区之一。

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率,市政府近日决定在全市开展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创业堵点痛点问题问卷调查。这是惠州市坚持刀刃向内,以问题为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奋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具体行动。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营商环境好不好,政府效率高不高,企业最有发言权,老百姓最有直观体会。营商环境,说白了即企业投资兴业、老百姓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包括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等。营商环境本质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人或企业想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创业或投资,营商环境不仅将决定其创业和投资的难度、成本,甚至也将决定其创业和投资的成败。

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可以说,哪里营商环境好、投资和创业成本低、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高,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创新创业就在哪勃兴。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表明,经济并非生产要素的简单叠加,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这些要素,只有在制度的协同下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生产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营商环境既是竞争力,更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区域竞争日趋加剧的当下,优惠政策的“洼地”效应和吸引力已大大降低。毫无疑问,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营商环境“高地”,才是吸引聚集各种优质要素和创新资源、激发地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康庄大道和必由之路。

(二)

重温经济学经典实验,更让人明白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深意。

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莱索托实验”——美国经济学家莱索托带领4名学生分别在秘鲁和美国纽约建服装厂,要求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行贿,结果在秘鲁用了289天、经过2次行贿才获批准,在纽约仅用4个小时、无需任何打点就办妥了一切手续。

实验证明: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对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无限政府的经济环境中,制度性交易成本要远高于契约经济社会。世界银行也曾对全球多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跟踪研究,结果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每使开办企业需要的时间减少10天,就会使投资率增长0.3%,使GDP的增长率增加0.36%。

去年,一则《我在深圳等你》的城市营商环境宣传视频在网上走红。世界500强企业到深圳投资的有27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346家,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在这里孕育并成长壮大;这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世界各地的美食在此汇聚,来自五湖四海、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源源不断,近两千万人口几乎全是外来移民,平均年龄三十四岁,多元背景与年轻特质形成了开放共融、活力四射的城市文化……深圳令人称羡的发展成绩从何而来?深圳何以成为投资兴业和创新创业热土?一个关键原因正是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

惠州与深圳的差距是明显的,包括营商环境、政府效率。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惠州营商环境不优,与发达城市相比存在较大落差,办事难、效率低问题依然突出,条条框框的束缚比较多,创新创业的活力不足。

与发达地区相比,惠州营商环境还有许多堵点、痛点。不通则痛,政府效率不高就是不通,就会造成群众和企业的痛。解决这些堵点、痛点,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一流效率城市,关键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对标先进在“放管服”改革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市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政府服务的“乘法”。

(三)

政府发挥作用,是要“更好”而非“更多”。

深化“放管服”改革,必须“放”得更彻底、更到位。要加大“放”的力度,学习上海、深圳等一流地区做法,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上月初,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较去年大幅提升32位,位列全球第46名,成为中国至今的最好名次。其中,作为评估中国营商环境的样本城市之一,上海自去年以来因为推出一系列大力度营商环境改革专项行动,比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登记“一窗通”服务、电力在线服务系统等,大幅提高市场主体的营商便利度,开办企业的办事环节和耗时从之前的7个环节22天,减少到现在的4个环节9天。

简政放权重点是审批制度、管理制度的改革,在审批方面要做减法,能减则减,能不审就不审,真正做到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服务最优。各级要舍得“割肉”,下放权力和资源,市级支持县(区),县(区)支持镇(街),赋予县(区)、镇(街)更多的权责,人、财、物随事转,给基层放权松绑,让一线干部轻装上阵为群众服务。宁肯放过了再收回来,而不是怕出事不放。

深化“放管服”改革,必须让监管更科学、更高效。坚持放权和严管相结合,防止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放权是为了让一线干部更好服务群众,但如果只放权不监督,下面权力大了,就可能形成小官大贪,或者基层人力不够、不胜负荷,群众办事就会更慢更难。所以不能简单地一放了之,要放管结合,多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审批为特例。

深化“放管服”改革,必须让服务更精准、更贴心。政府要增强“亲”“清”的观念意识,摸清企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深入研究,精准施策,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更好服务、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强化数据共享和协同应用,加快完善网上审批,大力提高办事效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政府服务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

肩负新使命,站在建设世界级湾区城市群重要一员的新高度,惠州只有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下大功夫、真功夫,持续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切实给市场以稳定良好预期,才能更加持久有效地提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环境如水,商贾如鱼,水清则鱼欢。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优化营商环境既是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必然举措,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面向未来发展,我们要赢得主动、取得优势,必须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打造新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立足惠州放眼全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标一流找差距、学习先进补短板,以雄郡雄武精神坚定不移推动惠州改革开放再出发,推动惠州敢为人先、快人一步,着力打造新时代惠州营商环境高地和一流效率城市,更好更快地走出惠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我们就一定能不辱使命、不负时代,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答卷。

(白 璐)

新闻推荐

2座新建旅游厕所已投用 大亚湾区旅游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狮子山观音寺的旅游厕所,砖红色的外墙搭配橙黄色的琉璃瓦,与观音寺整体的风格协调。《惠州日报》记者姚亚超欧阳德辉张晨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