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盘点 2018 惠州发生了这些“金融大事”

南方日报 2018-12-26 06:54

定期查看财经日历,对于广大投资者和交易者来说,是一个“必须的”习惯。

除了那些不确定的“黑天鹅”会导致行情的突变之外,如果预定中的事件引来了“灰犀牛”,那么,整个金融市场都会为之疯狂。

再过几天,时光的年轮就要划过2018年,身在惠州的你,看到的又是一个怎样的金融世界?

每到年末,人们都会习惯性地回望一番过去。2018,对于惠州的金融行业来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这一年的惠州金融界,究竟有多少值得我们去铭记的事件?值此岁末年终之际,本期《金融周刊》将为您梳理2018年惠州金融界发生的大事,带大家一起拨转时间之轴,盘点过去一年中,惠州金融领域的“焦点”。

●南方日报记者张昕

焦点事件

1月

惠州A股上市企业增至12家

事件回顾

2017年最后一个A股交易日,惠州市企业广东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惠州在国内A股上市的第12家企业。

早在2016年时,惠州仅有8家A股上市公司,2017年,骏亚电子、华阳集团、德赛西威和光弘科技4家企业先后挂牌上市,一年之内有4家企业上市,也创下了惠州新的记录。

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前三季度,12家上市惠企营业收入共计约11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共计约42.87亿元,同时,6家上市惠企研发投入超亿元,共计约47.3亿元。

点评

除了光弘科技赶到了2017年的上市“末班车”,在过去的2018年里,惠州没有一家企业登陆国内A股市场。

2018年“企业服务月”上,惠州100家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正式启动,并定下了一个“3年目标”,到2020年时实现“三个倍增”:A股上市企业数量倍增;“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倍增;上市企业市值、在惠产值实现倍增。

在2018年无企业上市的情况下,想要实现2020年时惠州A股上市企业接近30家的目标,着实有些“紧张”。

焦点事件

2月

征信中心在惠州7县区全覆盖

事件回顾

2017年,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区龙门县三个县区是广东省农村普惠金融“村村通”试点县区,同时,将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并入普惠金融“村村通”的全覆盖范围。

截至2018年2月,惠州市实现了征信中心7个县区全覆盖;3个试点县区实现乡村金融(保险)服务站、信用村、村助农取款点行政村100%全覆盖;同时,惠州各县区以“一地一特色、一地一亮点”为原则,培养各自涉农金融亮点。

点评

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信用记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惠州率先实现征信中心的全覆盖,可谓比别人先行了一步。

焦点事件

3月

支付平台抢食惠州市场

事件回顾

为抢夺移动支付市场,银联率先在惠州公交领域入手,启动了惠州市银联移动支付“智慧公交”项目,开启了惠州银联移动支付“智慧公交”的大幕,市民在惠深1线、惠深2线、2线高速线、7路车这4条线路的共49部车上,均实现了手机扫码支付乘车。

与以往的公交刷卡机不同,供手机移动支付的公交刷卡机上有一个扫码付款的扫码区,市民下载安装使用银联云闪付APP即可扫码支付。

点评

面对移动支付市场的蓝海,无论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还是非银行支付机构都纷纷发力,试图占领先机。在惠州,移动支付也越来越多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支付宝在其发布的2017年“全民账单”中也直接显示出了惠州人的移动支付使用率:惠州的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达80%。

焦点事件

4月

贷款收紧,房贷利率普涨

事件回顾

“年底紧,年初松!”这一直都是银行信贷投放的规律,然而,进入2018年第二季度,房贷的申请和发放并没有松,房贷利率出现了持续上浮。

惠州首套房房贷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普遍上浮到了20%至25%,少数银行已上浮到了30%;二套房房贷则普遍上浮了25%至30%,最高达到了40%。同时,银行方面贷款审批的速度也进一步放缓。

点评

进入2018年,一边是“一房难求”,另一边则是个人申请贷款的难度却在进一步加大,银行认房又认贷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人的购房资格,加上首付比例和利率提升,让投资客比例大幅减少。

焦点事件

5月

住房租赁有了实际行动

事件回顾

作为广东省住房租赁非试点城市,惠州市首个建设银行“CCB建融家园”挂牌仪式在大亚湾金湾花园举行,现场发布了720套房源在建行“CCB建融家园”平台上,成功出租成交396套,为满足当地大量高新技术、高新制造等方面人才的居住需求提供支持。

2017年11月,惠州市政府与建行广东省分行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按照协议内容,建行未来5年拟向惠州住房租赁市场参与主体提供至少3000亿元授信支持。

点评

即将过去的2018年,可以说是“中国住房租赁的发展年”。

继公办租赁平台、信用免押金租房等出现后,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也涉足探索新型住房租赁金融产品,或采取银政合作模式,或采取银企合作模式,还有的采取与房东的合作模式,当起了“二房东”。

于惠州而言,不单是建行,工行、农行、中行、交行等国有行也纷纷宣布进入住房租赁市场,同时提供了不少金融产品给开发商以及个人承租者。

焦点事件

6月

首批“校园金融知识读书角”试点落地

事件回顾

为了丰富金融知识普及渠道,扩大金融知识普及的受益面,使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更容易获取金融知识,由惠州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举办的“校园金融知识读书角”项目揭幕仪式在惠州市第二十五小学举行,一批金融知识科普和教育书籍走进了校园新设立的“金融知识读书角”。

点评

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你有多久没有“丢掉手机”,好好拿起一本书来细细品读了?

也许“很久”了,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仍有不少人喜欢手捧一本好书,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而还有一些人,他们让书香飘进了惠州的校园,这些书还是金融科普读本!

焦点事件

7月

“银税互动”助企业解融资渴

事件回顾

惠州市国家税务局、惠州市地方税务局与建行惠州市分行联合举行了“征信互认、银税互动”合作框架签约仪式,吸引了20家惠州企业界的代表参加,而此次签约也是在此前“银税互动”的基础上,将“善税者立等可贷”的理念和服务推向更多惠州企业。

点评

“银税互动”并非新鲜事,在过去3年多的实践基础上,惠州“银税互动”也有了新的应用,延伸到了个人纳税信息融资服务领域。

焦点事件

8月

惠州两成金融广告涉嫌违法违规

事件回顾

惠州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依托广东省金融广告监测中心平台,对户外金融广告样本进行调查发现,涉及疑似违法违规的金融广告占比达20%。

对于已发现的涉嫌违法违规线索,将移交惠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进行整顿查处。

点评

任何广告行为都应当自律,金融业务广告也是一样,必须让金融消费者能够辨明其行为为金融业务广告或宣传,内容也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焦点事件

9月

惠州银行业进入“刷脸时代”

事件回顾

工行惠州分行在惠州全辖网点投产了柜面人脸识别辅助技术项目,开启了运用全新技术手段识别客户身份的风险管理新模式。

其后,“刷脸取款”也在建行惠州市分行全新上线,宣告持有建行卡的惠州市民正式开启“刷脸取款”的时代。

点评

作为安全保密系数要求较高的金融行业,在惠州,已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在自助取款设备上应用人脸识别系统,这个被业界定义为“比刷卡取款更安全的方式”正陆续在更多网点及领域推广。

焦点事件

10月

国庆游,移动支付“唱主角”

事件回顾

2018年“国庆黄金周”,广东省共接待游客5049.6万人次,根据广州银联网络大数据测算,国庆期间,来粤游客刷卡消费人次占比18.6%,扫码消费人次占比高达81.4%。

落地到惠州,到惠游玩的游客,通过移动支付(扫码支付)方式消费人次占比也超过了八成,扫码人均消费金额约为200元,而大额消费(超过500元)大多以刷卡为主。

点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互联网行业已经呈现出从PC到移动手机端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智能手机的销量提升、移动端APP使用人数的增加、移动支付比例的上升,都证明着“移动为王”这句话。

焦点事件

11月

不动产抵押登记可在银行直接办理

事件回顾

惠州市“不动产登记+互联网+金融服务”首发仪式在工商银行惠州分行举行,正式在工商银行惠州分行设置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窗口。

这意味着惠州市民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相关业务,可以在银行网点直接办理,不用在不动产登记窗口和银行来回跑腿了。

点评

此次政银合作的目的是把便民服务窗口延伸到银行机构网点,从而大大节省群众和企业办理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的时间,未来,惠州市国土资源局将继续扩大政银合作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范围,在惠州全市各银行全面开通,惠及更多的企业和群众,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焦点事件

12月

工商登记与银行开户“一站式”办理

事件回顾

今后,新注册的企业可到附近银行网点“一窗办理”了!

建设银行惠州市分行联合惠州市惠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了2018年企业开办“一窗受理”暨全流程电子化注册宣讲会,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电子营业执照的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加快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企业注册业务在惠州市范围内的推广。

目前建行已开通5个全流程电子化企业注册网点,分别是惠州广场支行、惠州鹅岭支行、惠州江北支行、惠州东江支行以及惠州金山湖支行。

点评

此次开启政银合作的新登记模式后,将由银行免费代为办理商事登记业务,通过“银证通”服务系统帮助申请人提交开办企业申请材料,实现工商登记与银行开户“一站式”办理。希望即将到来的2019年,有越来越多的惠民、便民之举在惠州出现!

新闻推荐

惠州出台政策解读工作细则,鼓励增加漫画音视频方便公众理解 政策公布时要同步组织开展解读

一些政策文件术语太多、太专业,看得“蒙查查”?希望相关部门及时出来解读,把公文语言“翻译”成市民都能听懂的“大白话”?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