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气质的学校 惠州市第二十七小学致力打造有气质文化特色鲜明的个性化名校
迎元旦文艺汇演。
校园内的帐篷露营活动。
假期作业超市。
▲十佳全能学子。
▲社团活动成果展。
家长进课堂。
亲子护学岗。
“气质”,语出宋代张载《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惠州市第二十七小,这所建校仅三年多的小学,以“打造具有气质文化特色的个性化名校”为办学目标,秉承着“成就优雅和智慧的人生”的办学理念,已经形成了独有的“气质教育”的办学特色。通过实施“气质教育”,把学校打造成有梦可想、有梦可圆的造梦工场;情感丰富、体验成长的精神家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乐园,生态雅致、健康向上的魅力校园。
第二十七小位于河南岸,学校建筑面积8148平方米,规划用地面积13380平方米,于2015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规划班级30个。目前,共有教师72人,25个教学班,学生1434人。校园不大,细节却处处可见用心,是一所典型“小而美”学校。
什么是气质教育?对于这一问题,二十七小校长陈伟忠有着自己的思考。“气质是每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它酝酿于内,发之于外,它受先天遗传影响,更缘于后天的培养。”按照“成就优雅和智慧的人生”的核心理念,学校提出“二十七小学生气质标准”,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气质文化活动舞台,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成独特的气质和精神风貌,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和中国情怀的有气质的现代人”。
■关键词
校园建设
■关键词
气质校园建设
◎气质工程
潜移默化学生素质
打开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这是教给孩子的第一门课。在二十七小,这“三如”,不仅仅是孩子要读背的内容,还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具有内涵式的《三如·儒生》体育大课间活动,锻炼学生的体魄,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雅气、正气、大气的气质特点。
“三如”是二十七小要锻造的学生气质目标中的其中一块。“蒙以养正圣功也”,《易经》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小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和纯正的品性,对人的一生影响非常大。陈伟忠深谙此理,“我们倡导二十七小的学生都能朝着“三四五六”的气质目标发展。”陈伟忠介绍,除了“三如”外,还有“四会”:会生活、会学习、会劳动、会创新;“五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心灵美和气质美;“六气”:志气、勇气、和气、雅气、正气和大气。通过这“三四五六”,让二十七小学生形成“阳光、仁爱、聪慧、尚礼、感恩、进取”的气质标准。
知易行难,“三四五六”说起来容易,如何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知行合一呢?变成学生自身的素质呢?陈伟忠介绍,以“五美”为例,通过文明礼仪教育(还有颁奖礼仪、如厕礼仪、课堂礼仪、集队集会礼仪等教育贯穿整个学年)、习惯养成教育、阅读能力培养、书写能力培养、读经典名著、社团活动、文艺汇演、体育嘉年华、趣味运动会、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每年四年级中队联合主题队会、道德讲堂、心理健康教育、大课间等实施,以此培养出学生的“五美”。
谈到“四会”,就不得不提二十七小的创新举措——帐篷节。二十七小每年都举行庆“六一”文艺汇演和帐篷露营活动,最吸引人的,是文艺汇演结束后紧接着的帐篷露营活动。活动当晚,孩子们和家长老师齐动手,操场秒变露营地;从高空俯瞰校园操场,密密麻麻的帐篷尤为壮观。学生、家长、教师们串门聊天、故事会、夜视星空、师生情深、美食分享、静听虫鸣……直到凌晨12点,带着满满的收获、满满的幸福,学生们回到各自的帐篷进入甜美的梦乡,而家长义工、行政、老师依然心系孩子,巡查每顶帐篷,还给孩子偷送惊喜,给孩子们派送神秘节日礼物。第二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照进校园,学生已经起床,开始折衣服、叠被子、收帐篷、打包……又是一番新景象。每年一次的帐篷节,点亮了孩子们童年的星空,成了二十七小学子们最为期待的活动之一,而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也让每个参与的孩子逐渐懂得独立生活和快乐,学会生活、会学习、会劳动、会创新,为打造特色校园书写了浓抹重彩的一笔。
◎丰富载体
诗意校园润成长
常言道:“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改变气质。中华诗词,浩如烟海,光芒四射,打造气质教育,二十七小学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铸造气质,建设“诗意校园”。
“风轻轻地吹着,浪轻轻地摇着,太阳慢慢升起了,大海渐渐睁开了眼睛,她温柔地看着海鸥,双手轻轻地摇着船儿,那哗啦哗啦的潮声,是她睡醒的前奏。”这首名为《大海醒了》的诗,你知道作者是谁吗?它不是出自于名家,而是二十七小一位一年级学生的作品,用诗歌表达情感,二十七小的孩子们得心应手,诗意在孩子们笔下长出了想象的翅膀,他们创造并拥有了自己美丽的世界。
这,只是诗意校园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良好的诗意环境一定能让师生浸染其中,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走进二十七小的校园,墙壁上、柱子上、屏风上的诗配画,小树上的诗歌书签,书桌上的诗集等,校园处处充满诗意,甚至连楼梯、走廊、卫生间都是诗的天地、诗的海洋,干净的校园处处洋溢着特有的书香气息。
“我们通过开展创建"诗意校园"活动,在学校掀起"学诗、品诗、诵诗、写诗、画诗"的热潮,让师生诗韵生辉,让学生出口成诗,用诗交流,让校园诗意盎然。我甚至期待有一天,孩子们在校园里出现用诗吵架的现象。”陈伟忠校长告诉记者,诗意校园建设,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教材。二十七小本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着手成立了诗词校本教材,这套校本教材,所精选的内容都是历代名篇佳作,收录了古诗、宋词、元曲、论语的经典名句,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接触到适合他们诵读的诗词。
构建诗词生态校园,活动是载体,为此该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比如举行“妙笔丹青绘童心 诗情画意颂经典”古诗词配画现场比赛活动,在伞上、扇子上、衣服上、包上,在诗词古韵中,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中的画笔巧妙创作了一张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童真和构思独特的古诗词配画;开展“二十七小学气质教育校本教材”诵读活动,利用周一早读课、每节课前诵读古诗词教材,要求学生每一学年最少会背诵27首诗和27首现代诗;不仅如此,陈伟忠还把红遍网络的《中国诗词大会》搬进校园,燃起了同学们关于进修古诗词的热情,评出诗词“小状元”“小榜眼”“小探花”“小达人”等若干名。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行为举止也变得彬彬有礼起来。
诗韵雅诵,传承文明,源远流长。如今,持续开展的弘扬传统文化活动,让中华经典的铿锵诗韵在学校上空萦绕,让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学生们心头荡漾,培植一颗诗心,营造一份诗意,让“诗意”留守校园,成为二十七小学校园里最美的气质之一。
■关键词
学子培养
◎领导自我
小细节看出大修养
阳光、自信、健康、快乐,是二十七小气质学生的个性表现。从小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是气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为此学校提出:“适应气质教育的需要,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从一年级开始,从进学校大门那一刻开始抓起。”
学生领导力素养包活三大内涵、九个素养:对自己的领导(形象力、自律力、规划力)、对学习的领导(兴趣力、阅读力、思考力)和对他人的领导(团结力、合作力、付出力),形成了学生气质素养中最丰富的内容。二十七小把这项工作通过活动的形式贯穿整个学年。
说起“气质”、“领导力”,似乎很难有个统一的标准或泾渭分明的尺度,没有课本告诉我们,这样做或那样做更有“气质”,但我们的确能从一个人不经意的动作中,读到其个人修养。如何让学生的“气质”不是流于表面,而是印刻到个人行为中呢?陈伟忠相信“小细节看出大修养”,为此总会对学生来一招“突击检查”进行考验:“我们不定时会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抽检,比如安排学生进入一个模拟教室,我们故意把教室弄乱,从而检验学生有没有自觉捡起地上的垃圾、摆好桌椅、擦黑板等良好行为习惯。”陈伟忠表示,学生的能力从活动中来,学生的气质在实践中练就,此举意在培养学生领导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时刻谨记,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和优雅气质。
◎创新作业
作业“超市”激发学生动能
参观惠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东江纵队纪念馆、叶挺将军纪念馆、邓演达纪念园等;学做家乡特色食物、特色手工;和家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学会或参与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如:游泳、溜冰、踩单车、打乒乓球或羽毛球
或篮球等;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与他们聊聊天,帮他们捶捶背等……打破传统寒暑假的书面作业模式,二十七小对假期作业进行革新,让学生的寒暑假摆脱传统的书面作业,推出了寒暑假作业超市模式,“超市”货架上的“商品”让人大开眼界,有20种“商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在寒暑假可以“因需选购”其中6项来完成,并做好实践活动日记。
“假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可为期",我们希望学生能利用假期多动手、多走出看看,收获更多体验。”陈伟忠表示,如此一来,以生活体验代替传统的课程作业,学生也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开学后每个孩子上交一份最精美的、自主设计的社会实践活动日记。孩子们回来交的作业,没有传统“抄袭”版、“赶作业”版,每一份都汇聚孩子们的心,每一版都给寒暑假生活带去满满乐趣,这样的假期作业更让同学们实现了全方位的成长。
◎个性特长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伴随着周五下午第二节下课铃声,第二十七小学校园里沸腾起来,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每周五的社团活动开始了。合唱社团声动梁尘,舞蹈社团裙袂飞扬,诵读社团朗朗书声,书法社团书韵飘香,科学社团探索创新,美术绘画社团用画笔描摹多彩世界……在学生气质培养过程中,二十七小学强调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三四五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个性气质得到培养。与此同时,学校根据教师的特长,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社团活动课程,涉及合唱、舞蹈、尤克里里、篮球、足球、跆拳道、木艺、陶泥、书法、棋艺、诵读、电脑、科学等共37个社团班,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把爱好逐步变成特长。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展示学生才能,期末开展社团活动成果展。
“社团活动人人参与,参与率达100%,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和展示”,在采访中,陈伟忠不止一次的提到。在他看来,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都应成为老师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为此,二十七小在校内搭建各类大小“舞台”,开设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坚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落实到至少一项兴趣活动,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快乐、自信、具有后续发展潜力的童年。
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脱颖而出,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学校舞蹈队的节目“阳光下的我们”先后获区一等奖和市二等奖,参加惠州市英语美文朗诵比赛获一等奖,参加惠州市“黄岗杯”少儿围棋赛获团体银奖,参加惠州千名青少年绘画大赛获优秀组织奖,参加惠城区少儿成语大赛获优秀组织奖,参加2017惠州市少儿围棋赛单项团体金奖等。
◎全面发展
“夺星”评选“十佳全能学子”
多元社团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多元需求,更对综合素质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评选“三好学生”活动中,一个重要标准是学习成绩好与不好。而在二十七小,每一位孩子有一张“夺星卡”,为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二十七小打破以往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采用“十佳全能学子”评价工程,从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根据语、数、英、美、音、体、信息、综合实践、品德、科学十个科组深入开展“夺星”竞赛活动。
该活动贯穿整个学年,每年六一前,根据所获星数评出“班级十佳全能学子”,再通过现场知识竞答、抢答等形式,“PK”评选出“年级十佳全能学子”及结合学生平时的成绩、获奖的奖项等,客观公正地评选出“学校十佳全能学子”。参与竞选的同学可谓身怀绝技,各有所长,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多才多艺,全面发展,个个都是学校的精英。
“十佳全能学子”的实施也引领教师转变教学及评价观念,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学为中心”。
■关键词
家校共建
◎多元构课
家长进课堂展风采
“如果将孩子看作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那么家庭便是他(她)的根脉,孩子们在外界的表现,都是折射家庭教育的镜子。”陈伟忠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同时,二十七小也开始想办法与家长交流,帮助家长成为孩子正能量的榜样。家长进课堂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每一次家长进课堂,都是家长大展拳脚的时刻,家长们认真讲授,或用儿童喜欢的故事形式讲授,或结合国情融入爱国教育,或从身边鲜活事例告诉孩子们安全常识......无论是形象生动授课方式,还是幽默风趣的讲授语言,亦或是深入浅出的讲述哲理,尽显家长们的才气,让全校师生共同感受不同“气息”的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味道”的快乐课堂。
“比如有个家长在家怎么教孩子都不听,她来上了一堂家长进课堂,把她想教给孩子的东西放到课堂上讲,孩子还真就听进去了,而且开始懂得感恩。”陈伟忠认为家长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家长的分享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也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中,真正做到了家校联合。
◎家校合力
共助孩子成长
每天上学放学,都可以看到校门口穿着红色马甲的家长们,手持“护学岗”的小红旗,在辖区交警的统一指挥下,和学校老师一道,协助维护校门口上(放)学交通秩序,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三年前刚建校投入使用的二十七小,校园内景致单一,如今的二十七小,绿意盎然,这背后,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努力,“学校里很多树是家长们一起栽种的,有一年台风把树刮倒了,有家长看到后就主动帮忙把树重新种好”;学校每一次活动,都能看到家长们热情的身影……陈伟忠说,如果二十七小能获得一块勋章,那么,有一半的功劳是属于家长的。这几年,二十七小一直在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办学,而家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力量。为更好促进学校发展,让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学校还发放了家长意见建议调查表,并公布学校各处室电话及家长专用邮箱。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二十七小的气质教育之花,芬芳浓郁,花香四溢,成绩也是瞩目的,自开办三年以来,该校师生获区级以上奖励近千人次,学校已通过广东省标准化学校验收和惠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验收;被评为市“文明校园”区“文明校园”“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卫生先进单位”“立德树人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每学期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学科知识抽测都名列前茅。
除此之外,该校的科研成果也是非常喜人的,共开展了11个科研课题,其中有2个省级课题,6个市级课题,3个区级课题。
气质与芳华,期许与梦想。学校是理想孕育的场所,它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个分数或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所羡慕的是一种气质。做有灵魂的教育,办有气质的学校,如今的二十七小,放眼望去,充满了欣欣向荣、书卷气质的丽景,用自己的文化主题持续丰富着学校的内涵,让师生们在这所学校和谐地、诗意地生活与成长。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李建芳
新闻推荐
税务工作人员指导纳税人办理业务。新华社发记者了解到,此次暂行办法在出台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尊重民意。财政部、税务总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