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兵萧凤来:赫赫战功传奇一生 古村皇思扬传奇③:人与物(上)
皇思扬村中的“介寿诒谋”牌坊。
龙光书室。
萧凤来故居。
古风悠悠的皇思扬,留给后人无尽的财富。这财富不仅仅是那宏大而又精致的建筑,还有那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而又创造了辉煌的人物故事。这些故事里,既有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的广西右江总兵萧凤来,也有一生清贫无功名但重武德的武痴杨甫;既有贷谷救饥不计利息不限期的白须公萧志君,也有重视教育创办了皇思扬第一间学堂的杨一腾,还有主持重修城门时嵌上“皇思扬”的杨秉智……村中的建筑载体因为这些人的故事而充满生机,这些人的故事也因为建筑载体代代相传。
在皇思扬,萧凤来是村中的骄傲,无人不知。作为村里的第一个武进士,萧凤来在沙场戎马征战二十多年,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也造就了皇思扬的辉煌。他的兄弟和子孙后辈中诰授将军、都尉者多人,使得多祝萧氏家族一跃成为归善县的名门望族。
出生异象 充满传奇
传说名人出生前,总会有一些神奇的征兆。在皇思扬村民的口中,萧凤来的出生也带着传奇色彩。话说乾隆二十四年(1759)的一天早晨,锦霞满天,喜鹊齐鸣。村人好奇,争相出屋观看。村中有长老说,看这般喜气,村里肯定有大喜事了。长老话音刚落,巷口就传来一个消息:萧元高的妻子生了条大鲤鱼……
萧元高是皇思扬萧氏第七世孙,此时萧氏家族已经在皇思扬定居创业百余年,家境殷实。妻子曾氏在临盆前就已经请好了接生婆。当产房传出妻子生了条大鲤鱼的消息,萧元高心生诧异。同样感到诧异的还有接生婆,但接生婆毕竟是个见过世面的人,接生过许多小孩,也听过不少传奇故事。她深知:凡有异象,一定要隐藏,否则异象必定夭折。
接生婆随即将鲤鱼放进木盆,并用盆子盖住,不一会儿,木盆传出婴儿哭声,接生婆打开盆子,看到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躺在木盆里,这才松了一口气。
萧元高从接生婆手中接过这个孩子时,凝视良久,心想:“此子定非池中之物。”
从小习武 考中进士
自从凤来鲤鱼化身出生后,萧元高就总觉得儿子非等闲之辈。凤来5岁那年,他找来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一看凤来,立即眼前一亮,并说此儿有福相,日后必定大富大贵。
萧元高听后大喜,并将凤来送去私塾打算好好培养。一段时间后,萧元高向私塾先生打听凤来的学习情况。私塾先生沉吟片刻说:“凤来天资聪明、生性好动,我看他膂力过人,天生是块练武的料,当今朝廷开科,文武并重,他走学武的路子可能成就更大。”
私塾先生的话让萧元高沉思良久。最终他决定听从先生的建议,很快就给小凤来找了个师傅。凤来也不负众望,天天勤加练习,武艺出众,十来岁就考得武生、武秀才功名。乾隆四十五年(1780),21岁的萧凤来以乡试第28名的成绩考取武举人,成为皇思扬有史以来的第二名武举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凤来参加全国甲辰科会试,又中式第33名武进士,这一年他才25岁。
荣登武魁 修建官厅
萧凤来高中武进士,对萧氏家族来说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乾隆五十四年(1789),萧凤来89岁的祖父萧志君主持修建了“武魁楼”,并于第二年建成。因萧志君有七子三十一孙,多人在朝为官,故又称“官厅”。
经历200多年风雨的武魁楼至今仍是村中一座“耀眼”的建筑。武魁楼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为七开三进深,四角为两层碉楼,青麻石大包门,门楣挂有“武魁”的匾额,气势磅薄。据村民说原来挂的是“武魁楼”镏金匾额,在“文革”时被毁,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后人重修的。
走进武魁楼,精美而又显得尊贵的建筑让人大开眼界。进门为影壁(已拆),第一进是接见贫民百姓之用;第二进为主厅,是办案议事之处,在这里抬头仰望,会被其上梁架而震惊,它的结构为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梁的两端雕有表示如意吉祥的花草纹,抱头梁上一对虎虎生威的木狮,设计精巧严密,美轮美奂;第三进是后厅,接见官宦贵宾之用,村中有人考中举人、进士也在这里设宴庆典。
武魁楼山门、主厅和后厅两旁均置十多间厢房,各厢房布局和装饰都有明显的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的区别,整个“武魁楼”建筑布局都渗透了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内涵。
戎马生涯 战功赫赫
萧凤来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就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惠州府志》(光绪)人物传对萧凤来的事迹也有记载。明清以来,以武功载入府志的武官只有5人,萧凤来就是其中一个。史志称萧凤来“状貌魁梧”,登武进士后,被分发贵州为官,旋即升为清江协都司,并在嘉庆元年(1796)诰授武翼都尉(从三品)。
嘉庆三年(1798),萧凤来开始奉旨征战四川教匪,在广元、开县、太平、南江等县,连年征战187次,屡次获胜,擒斩匪首6名、匪徒无数。据《清实录》记载,嘉庆六年(1801),在歼剿高、魏二股贼匪、生擒匪首冉学胜之后,时任参将的萧凤来获赏戴孔雀翎。次年,萧凤来又歼灭匪贼赖先锋,被提为广西平乐协副将(从二品),历署左江右江等镇总兵。
来到广西后,萧凤来又遇上土人造反叛乱,征战多年后终于剿平叛乱,得到了嘉庆皇帝的嘉奖。嘉庆十五年 ,为表彰萧凤来战功卓著,嘉庆皇帝依朝廷制度上荫三代(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并下圣旨敕封号,男为“武功将军”,女为“夫人”。
嘉庆二十年,萧凤来的父母八十大寿,五代同堂,嘉庆帝御书“介寿诒谋”牌匾一方赐萧元高夫妻,以祝其夫妻大寿,赞其夫妻功绩,并恩准其建造牌坊传扬。
同样是在嘉庆二十年(1815),56岁的萧凤来升任广西右江总兵,诰授武显将军,钦赐戴花翎,官居正二品。如今皇思扬里的萧氏宗祠里仍高挂着“钦赐花翎”的御匾(原匾在文革期间被毁),浓缩着萧凤来的赫赫战功。
淡泊名利 重视教育
嘉庆二十年对萧凤来而言,是大喜大悲的一年。这一年农历年底,萧元高逝世,正处于事业巅峰的萧凤来因父丧丁忧归里,守丧期间母亲又逝世。失去双亲的剧痛使萧凤来淡泊名利,他随即称病请辞,隐居乡间造福族人。
《惠州府志》记载,萧凤来虽然是一介武官,但是雅爱翰墨,十分重视对村中子弟的教育。位于皇思扬古围村大禾坪的龙光书室,早年已建成,但并未取名。萧凤来辞官在家期间,与道光二年(1822)会元进士吕龙光成了忘年交,他便以“龙光”为书室取名。饶有趣味的是,吕龙光在他的家乡增光凤岗村也建了一座书室,取名“凤来书室”。
两人又互赠楹联,“龙光书室”的楹联是:“毓成繍虎奇才,虎质斑斓,虎气上腾登虎榜,练就雕龙妙技,龙文璀璨,龙光高射到龙楼”。如今,走进龙光书室还能看到这副楹联,字是木板阳刻,字迹青绿色,意思是:精英奇才辈出,青出於蓝胜於蓝。
龙光书室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院落左前方高高竖起的石柱。这根被村人称为“石笔”的石柱左看是一杆毛笔,右看则是一支长矛。萧凤来显然是想激励后人勤奋习武修文,做到文武双全,彪炳青史。
据《萧氏族谱》记载,萧凤来61岁至71岁的生日从来不张屏烛。道光十年(1830),萧凤来病卒,享年72岁。(系列报道待续)
(感谢惠东皇思扬村委会对此文给予的帮助)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蔡伟健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统筹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杨建业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姚亚超通讯员黄少卿)为进一步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程,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创建氛围,日前,在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