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尚武人才辈出战火洗礼历尽沧桑 古村皇思扬传奇②:荣与难

东江时报 2018-12-21 10:21

游客走在皇思扬古道上。

皇思扬至今仍存有不少石旗杆夹。

卵石铺路

商贾云集

走访皇思扬,触目所及,不少高门大宅被岁月无情摧残,徒留无限唏嘘,唯脚下弯转曲折的卵石巷道,无惧风雨,被行人日久天长的行走磨得愈发光滑、发亮。它本古朴低调至极,如今却成了皇思扬最高调的存在,倔强地诉说着皇思扬,曾经户盈罗绮竞豪奢,曾经朱轓皂盖来托宿。

卵石巷道 纵横交错

皇思扬古村内,鹅卵石铺就的巷道纵横交错、曲径迂迴,用当今的视角来看,它们都不算宽敞,但说这些卵石巷道是皇思扬繁华的见证,相信皇思扬人也不会提出异议。因为,它本就是随着村子商贾的增多而渐渐成型。

康熙中期,清朝经济繁荣,社会分工加大,农村种植的农作物要运往城镇,城镇生产的丝绸、陶瓷等手工业商品也要销往农村,城乡物资的交流,使得市场贸易空前活跃。

皇思扬的先祖们眼光极好,在以陆运和水运为主的古代,皇思扬地理位置极佳,它位于西枝江畔,是惠州通往潮汕的水陆运输中转站,南北商客往来都选此地作为落脚点。

皇思扬人精明机变,很快便洞察到了这一商机,加之村里人口增加而田地不足,十有八九的农户纷纷从事集市买卖,也有不少人从事水运。一时之间,村内舟车往来,络绎不绝。

为了让生意往来更加通畅,村里早期富起来的人家把皇思扬中一条横贯东西的村道改造成鹅卵石路,这便是平西驿道皇思扬段。及至后来,随着经贸的接连繁荣,皇思扬村内的鹅卵石道随着村里有钱人家的增多而增多,达到了数百条之量。

平西驿道 经济动脉

在清朝经济达到鼎盛的那些年里,归善县有“头平(山)、二淡(水)、三多(祝)”的说法,说的是商贸往来最繁荣的三个墟市。而多祝的墟市就在平西驿道上,其中又以卵石铺就的皇思扬段最为繁华。

平西驿道东至海丰、汕头,南达稔平半岛、大亚湾,西至惠东县城平山、深圳,堪称粤东的一条丝绸之路。据考究,那时,每逢农历二、五、八的多祝圩日,从旭日未升到日落黄昏,平西驿道上人头涌动,摩肩接踵。

那时,南塘猪仔、梅垅虾蟹、梁化梅菜、皇思扬人种的蔬菜瓜果……各类商品集聚多祝和皇思扬,零售批发,商贾云集,盛况空前。可以说,鹅卵石铺就的平西驿道皇思扬段成了多祝和皇思扬的经济大动脉。

在那些年里,转行从商的皇思扬人很多,他们种了花生就开油坊,种了甘蔗开糖寮,稻谷有多开酒厂,瓜果多了做商贩,“一杆秤走遍天下”成了皇思扬人的豪言壮语。当年多祝有条中新街,上百间商号有八成以上是皇思扬人开的。

商贸繁荣也催生了水运发展,机敏的皇思扬人当然没放过这一商机,他们造船置舟,兴建码头,陆上建驿站,一时间,多祝镇成了粤东大道上的物流集散地。

商贸繁荣 富甲一方

商贸繁荣,皇思扬人日益富足,他们就沿着平西驿道两边建起了一排排的新房子。皇思扬水田不多、他们就向外扩张,到周边乡镇甚至往海丰买田置地。鼎盛时期,以皇思扬为中心的三乡五里,均是皇思扬人的产业。“市井繁华,乡村错绣,不减通都大邑之风”是时人对皇思扬繁华的描写。

皇思扬人之富,据传清朝中后期,村里一户富商,嫁女时送行嫁妆达二里之长。皇思扬之富,多祝人曾经还用一句顺口溜来形容皇思扬的辉煌,那便是“有女须嫁皇思扬”。

村里老人至今仍流传一个皇思扬人嫁女显富的故事。清光绪年间,皇思扬萧家出了一位萧奎,因常不把钱放眼里,做了傻事被人笑后,总说“冇相关”(没关系)。

他的女儿将嫁至陈百万家,是门当户对的姻缘。按习俗,陈家要给萧家一笔彩礼,依陈家富奢,必定丰厚,但萧奎为了显富,不但没收礼金,还厚妆嫁女。送嫁队伍浩浩荡荡,场面之大,排场之阔,让后人至今仍用“没相干嫁女”来形容排场铺张的场面。

鹅卵石道岂止见证了经贸繁荣的故事,古往今来,多少高官英杰也曾踏上过皇思扬的古驿道,且不说自家“出产”的总兵萧凤来,获咸丰皇帝赐圣旨的萧宪章;到了近现代,蒋介石、周恩来东征时,路过皇思扬,还在古村马寮演讲过;孙中山革命友人山田良政任起义军军师,与驻黄沙洋的清兵激战时,中弹牺牲在皇思扬的古道上……俱往矣,道不尽岁月沧桑。

崇文尚武

人才辈出

和皇思扬的商贸一起繁荣的,还有村中的教育事业。兴盛时期的皇思扬可谓到处是书声琅琅,如今村中还留有十几间书室和学校的古建筑或遗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龙光书室,不仅是因为它是皇思扬史上官衔最高的名人萧凤来创办的,还因为那里有经历时光荏苒但仍矗立的石笔。石笔高及屋梁,从左往右看像毛笔,从右往左看像长矛,提醒后人勤习文武,光宗耀祖。

这一教育理念既是传承亦是启后,让皇思扬文武人才辈出,星光熠熠,考录功名喜报频传,武魁楼、翰林第、将军第、大夫第、叔侄同科、兄弟同登等象征身份、地位的匾额遍及全村,至今走在村里,这些匾额仍在,诉说着曾经的荣光。这也是皇思扬能兴盛数百年的根源。

保护经商 尚武成风

皇思扬人尚武,今年75岁的郑胜,满头乌发,神清气朗,说他50多岁都有人信。他透露,打太极拳是他驻颜之术。

尚武之风从何时起?皇思扬人分析,跟经商有莫大关系。在封建社会的年代,要顺顺利利经商可不容易,尤其是货物运输,总要有武力保护。恰逢清朝科举开设武科,这给皇思扬古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清康熙二年(1663),皇思扬杨元善考中武举人,这是皇思扬第一个武举人。这也使得村中习武之风大盛,曾经,皇思扬武馆林立,几乎家家户户业内的青壮年都有过一段习武的人生。

这当中,高围杨氏名气最大。相传他们仗义行侠,个个力大无比,大力者能户挑八百斤,小力者也能挑四百,这也使得高围有“小梁山”之称。皇思扬“高围”外的一口古井,直径1.5米,深8米,与别家不同的是,它是用青麻石块砌成,每块石块重二百多斤。据记载,这些青麻石都是高围村的青年从村外十多公里的高山上挑回来的,大力者挑四块,小力者挑两块。

清朝康熙年间,大概因与反清有牵连,“小梁山”为地方官吏不容,面对当朝者的欺压,几次对抗冲突之下,高围数十名壮丁牺牲。后人为重振当年雄风,给“高围”改名复兴围,如今复兴围的门楼还在,不过村民仍习惯称之为“高围”。

高围“小梁山”只是皇思扬人尚武的一个小缩影。康熙至咸丰年间的皇思扬先民们,总是以习武人的仗义豪情,修路造桥、济困赈灾、化解械斗,为四里八乡所津津乐道。清中期之后,武举人武进士越来越多,包括萧凤来、萧宪章、杨大和、杨安邦、杨缵邦、许景云等,还有好些没有功名但家喻户晓的武功高手,如杨甫、萧壬先、许达三等。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武进士萧凤来,他任广西右总兵,官居正二品,屡立战功。嘉庆二十年,适逢其父母八十大寿,且五代同堂,嘉庆御书“介寿诒谋”牌匾,并恩准兴建牌坊以表彰其功德。

十余书室 育人无数

皇思扬尚武亦崇文。皇思扬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守强介绍,皇思扬的第一间学堂在清康熙初年建立,名“太学”,位于南门,是勤丰杨氏先祖第三代后人杨一腾所建,如今还留有遗址。

杨一腾非常重视教育,为此亲自到外地聘请有才华的洪谦任教,并在生活中给予洪谦一家极尽关怀。最终杨一腾的五个儿子都学有所成,三子杨秉礼是康熙年间国学生敕封武德骑尉,四子杨秉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丁酉科中文举人,余子均任教。

鼎盛时期,皇思扬内有有龙光书室、登云书室、挹华学校、关西学堂、大学堂、许氏书室、养正山房、金锐书室等10多个学堂。萧凤来、萧宪章这些村中名人,都是从村里的学堂出来。最迟来皇思扬定居的郑氏,也建一个“芝兰学堂”,培育出不少书法家。

彼时,皇思扬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拜孔破笔,颂读四书五经……为了弘扬正道,表彰学有所成,村中立下规矩,一是以族中“蒸尝谷”(一种公共积累形式)奖励家境困难的学生;二是,凡是考中举人以上功名者均用石头打造竖旗杆夹,上刻年号、科名,以激励后人。结果,皇思扬的全村竟接连竖起了许多石旗杆夹,至今仍存不少。

据皇思扬萧、杨、许、郑四姓家族族谱记载,皇思扬村出了文举人、武举人和进士共有二十多位,更有不少文武官员。

连遭战乱

百年沧桑

一个村庄、一个家族的命运都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康乾时期,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皇思扬也迎来发展高峰,商贾云集,人才辈出,富庶一方。到了晚清,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皇思扬也因此连遭战祸而开始衰落。

寇匪劫杀 由盛而衰

清朝后期,闭关锁国,这导致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同时也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在外贸中,清朝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鸦片也很快进入富庶的皇思扬村中,部分村民开始吸食鸦片,整个皇思扬开始笼罩在烟雾之中。

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咸丰年间,值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再加上盗贼四起,民不聊生。富庶一方的皇思扬太显眼了,很快就成为寇匪的目标。村中老人介绍,咸丰年间,皇思扬遭劫,不仅被掠去大量金银财宝,还有六七十位村民惨遭杀害、十数间房屋被焚。这场劫难可以说是皇思扬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40多年后,皇思扬再次经历了战火的洗礼。

多灾多难 战火洗礼

1900年,农历庚子年,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这一年八国联军侵华,发生了“庚子国难”,导致中国陷入空前的浩劫。也正是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部分仁人志士在沉痛的耻辱中觉醒,孙中山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1900年农历闰八月,孙中山派郑士良到惠州归善县三洲田山寨发动起义,这就是近代革命史上有名的三洲田起义。起义军从沙湾、横岗、镇隆、永湖等一路席卷而来,后转到惠州府城。击退清军大队后,会党志士进攻河源县城,不克。后因弹药不继,谋出东江,为清军所阻,乃折而东走,转攻多祝。

惠州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何志成在《惠州三洲田起义》一文中提到,多祝黄沙洋(即皇思扬)之役,是三洲田起义后最艰苦一战。闰八月二十六日,起义军进攻皇思扬,当时清军有一哨兵力守多祝,知起义军来攻,遂退守皇思扬。因为清军人少,便强征当地村民一同抵抗。但皇思扬的村民杨氏义士早与起义军取得联系,约定为内应。由于皇思扬城防坚固,起义军攻打了一天,仍无法攻破。到深夜之时,杨氏义士便叫族人打开西边城门迎接起义军,使清兵腹背受敌。至天亮时围村被起义军攻破,数十名清兵也如数被歼。

皇思扬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守强介绍,在这场战斗中,皇思扬多处大宅被战火所烧,财物被清兵所抢。战争的痕迹今还在,豪宅已不复,断壁残垣里长满了荒草,它们在这里经历了百年枯荣。

这场战争使得皇思扬大伤元气,此后数十年又逢乱世,村民生活每况愈下。

现状

保护开发 古村复活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皇思扬古村也迎来复活。

萧氏后裔萧惠华说,上世纪90年代,在外发展的村民纷纷迁出古村,在古村周边新建楼房,村民就开始自发保护古村和里面的古建筑。与此同时,官方的保护也随之而来。

2000年6月,惠东县文物主管部门在文物调查中发现皇思扬古建筑群,并开始做保护规划工作。5个月后,皇思扬的官厅和大兴门被惠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惠东县文物主管部门开始申报皇思扬古建筑群。2006年后,皇思扬被评为“最美乡村示范区/点”。2008年3月,惠东县人大、政协分别提出抢修皇思扬重点文物文史的建议和提案。2008年9月,皇思扬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这一系列的保护动作,使得皇思扬开始频频在媒体曝光,不少游客也慕名而来游览。

因为受到关注,保护的进程又加快了步伐。2010年起,部分此前遭受毁坏的城门、牌坊、宗祠等纷纷重修竣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2月“介寿贻谋”圣旨牌坊修复竣工。圣旨牌坊建于嘉庆二十年(1815),是嘉庆皇帝为了表彰萧凤来屡立战功,又恰值萧凤来父母均登八十大寿且五世同堂,特别赐建的。牌坊是四柱三开门,分三层,正门上层有皇帝钦赐的“圣旨”、“恩荣”和皇帝钦颂“介寿贻谋”的楷书,中间层有数百个石刻文字,下层前后有石狮二对、石鼓一对。整座牌坊的结构模式美丽壮观、气势雄伟,施工技术巧妙绝伦,遗憾的是,圣旨牌坊在“文革”期间受损,但主构件尚存。2010年惠东县人民政府拨专款120万元依旧貌在原址修复。2012年,圣旨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皇思扬村委会组织专家学者历时3年编撰了《皇思扬》一书,书中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该村的发展变迁、建筑特色、文物文史、人物故事、民俗民风等,让村民和游客得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该村,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该村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皇思扬渐渐成为惠东的一个旅游景点,村委会不断完善村中的旅游设施,设置了旅游标识和景物简介,并计划引进合作伙伴,共同保护开发古村落。目前,已有一家企业进驻皇思扬村,计划把老房子打造成民宿。

美丽的古村落正在复活。(系列报道待续)

(感谢惠东皇思扬村委会对此文给予的帮助)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蔡伟健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统筹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杨建业 摄

新闻推荐

平海“8·1”交通事故调查及处理结果公布 37名事故责任人 被严肃处理

南方日报讯(记者/林文通)8月1日14时30分许,惠东县平海镇县道发生一起重型非载货专项作业车托架构件断裂,导致被托牵的重型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