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老区振兴 □市委政研室(改革办)专题调研组

惠州日报 2018-12-20 09:17

“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不久前,广东省发改委下发了《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惠城、惠阳、惠东、仲恺和大亚湾纳入海陆丰革命老区,为老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文化,促进老区振兴发展,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市委政研室(改革办)专题调研组到革命老区延安市延川县作了深入考察调研,以资惠州老区发展借鉴。

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企业+村集体+村民”等多种市场化形式盘活农村资产

第一,挖掘红色文化,铸魂补钙促老区振兴。乡村振兴,文化是魂。红色文化是革命老区的特色资源,是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挖掘、保护和传承好根植于心的红色文化基因,为老区振兴发展铸魂补钙。

参考建议:一是摸清红色家底、保护好红色资源。对照红色革命遗址清单,结合惠州革命老区的地理和人文风俗,对相对集中的红色革命遗址优先进行修复、完善和保护,深度挖掘革命遗址背后的文化内涵,形成一批感人肺腑、能拨动游客心弦的红色故事。二是传承红色基因。对标老一辈革命家敢闯敢干、为人民利益忘我牺牲的精神,用身边的故事熏陶教育干部群众,提振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在惠州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三是铸魂乡村振兴。将红色文化注入乡村振兴,探索“红色+美丽乡村”“红色+文明乡村”模式,着力打造红色镇、村,提升乡村社会文明。要深度挖掘革命老区客家文化、古驿道文化、吉他(荔枝)小镇产业文化等资源,将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融为一体,并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投资入股的区域性文化产业开发公司,市场化打造集红色教育、特色餐饮、民俗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产业。

第二,坚持市场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农村产业兴旺,不但直接解决农民收入低下问题,还可以带动城乡发展,解决经济脱实向虚、大城市病等问题。因此,要以市场化为引领,以产业支撑起老区的振兴发展。

参考建议: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是推动老区振兴发展的根本之策。一是要盘活农村要素资源。要坚持村民意愿、市场规律、村组实际三个尊重,严守权属增活不改变、资产增值不流失、村民增收不受损三条底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政策红线范围内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老区乡村撬动资产杠杆,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企业+村集体+村民”等多种市场化形式,盘活农村资产,闯出有利于老区振兴发展、脱贫攻坚的新路子。二是要以园区化思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根据产业功能规划,推动惠东县高潭东江红都国际慢城小镇等建设,并着力推动产业园区化发展。根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原则,在高潭、安墩等老区镇导入绿色产业,引导村民以土地、房屋等资产入股,并借力社会资本,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

立足高潭中洞红色文化遗址,抢先打造惠州乃至广东富有岭南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

第三,加强民生保障,扶智扶志补足短板。乡村振兴,民生保障是根本。老区乡村的振兴,要以民生问题为导向,激发老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动员大家一起加油干,量力而行补足老区发展短板。

参考建议:以高潭中洞片区为核心,东西拓展交通动脉,织密高潭中洞地区的路网,打通与惠州其他红色遗址和汕尾海陆丰老区之间的红色通道,补足老区道路交通短板。要着力解决老区群众等、靠、要思想,培养“靠山吃海、靠海吃山”的逆向思维,主动作为,勇于突破惯性阻碍大胆探索老区发展路径。

第四,传承革命基因,打响红色教育品牌。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成为老区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利用好坐拥的优渥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教育基地,讲好惠州老区故事,这是推动惠州老区振兴发展的又一把“金钥匙”。

参考建议:要立足高潭中洞红色文化遗址,串珠成链整合红色资源,以“人有我特”的理念,精编特色课程,采用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动、静结合的形式,抢先打造惠州乃至广东富有岭南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打造“重走红军路”路线、举行红色诗歌朗诵、观看革命战斗舞台剧表演等,切实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在景区植入科技元素,推动景区公共WiFi全覆盖、二维码展馆介绍、建立基地公众号和720度VR掌上展馆阅览等,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执笔:刘国灿 罗显波 潘小平)

新闻推荐

今年来执结案件21613件 全市两级法院决战“执行难”,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遁形

目前,全国法院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已到了决战决胜阶段。惠州法院攻坚克难,不断加大拘留等执行强制措施的运用,与边检、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