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十佳改革案例出炉 其中不少案例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惠州日报 2018-12-19 09:01

本报讯 (记者冯丽均)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惠州,在改革开放40年间,尤其是近年来,在各领域不断推进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性、实效性、可复制的改革成果。近日,由全民票选的2016—2017年度惠州市十佳改革案例出炉。这些案例有不少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据了解,为深入总结提升改革实践经验,发挥改革品牌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改革动能,今年4月,市委改革办启动2016—2017年度惠州市十佳改革案例评选活动,向社会公布36项改革候选案例,邀请市民和网友通过惠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惠州改革网、南方+客户端等平台参与评选10个优秀改革案例。

经过单位自荐、网上群众评选、市委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向社会公示等程序,近日,2016—2017年度惠州市十佳改革案例出炉,市委改革办对此进行了通报。“这次评选出来的十佳改革案例是一批具有惠州特色的改革亮点,切实有效解决了一批惠州市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增强了群众改革获得感和满意度,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影响力。”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

■十佳改革案例

1 探求公平与效率“最大公约数”,率先构建“网上中介超市”服务体系(市发改局)

按照“网络为主、实体为辅、统一平台、统一制度、统一中介库”的模式,惠州率先建成市县一体的“网上中介超市”,有效解决“红顶中介”“中介不中”等问题。

惠州“中介超市”改革得到省委认可,并在全省推广。目前,惠州“中介超市”建设经验已在云南、湖北省以及国内100多个地区得到复制推广。

2 以信用体系建设促营商环境优化,创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市发改局)

惠州市2012年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9月申请成为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2016年4月申请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5年多来,在全省“两建”考核中惠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连续5年排名第一;2018年惠州成为全国首批、广东唯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目前,惠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了市直54个部门的400多个数据主题。惠州还与深圳、东莞两市实现38个部门97项信用信息互查互通、实时共享应用。

3 全面推行“社区党员责任岗”,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惠城区

2013年,惠城区创新开展“社区党员责任岗”活动,公开党员身份,亮出党员风采,接受群众监督,倾听基层声音,解决居民身边困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截至目前,共有2万多名市、区直机关党员开展各类志愿上岗服务活动10万余次,收集梳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2951条,解决2858条,解决率达97%。

4 推行“首席服务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仲恺区)

围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求,仲恺高新区在全市率先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由正科实职以上干部担任“首席服务官”,一对一服务区内工业企业。

如今,全市约1300名“首席服务官”活跃在企业和项目一线。今年,“首席服务官”制度被列入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全省复制推广。

5 全面推行村(居)“法制副主任”制度,创新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乡土实践(市司法局)

惠州市从2009年起探索和推行村(居)委聘任“法制副主任”制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引导社会力量,依托法律专业人才开展法律服务进村(居),由村(居)委聘任其为“法制副主任”,为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推动基层依法治理。

目前,该项制度已在全省推行,并在全国范围产生了较大影响。

6 实施“一线考察法”“一线问责法”,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市委组织部、市纪委)

按照市委部署,市委组织部研究出台《关于推行“一线考察法”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一线考察法”,主要对象是参与上级和同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特别是“三重”工作一线的干部。

2017年7月,惠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行“一线问责法”的实施意见》。全市共查处“为官不为”问题147起,处理14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2人,通报典型案例6起。

7 以供销改革释红利,助力“三农”快发展(惠东县)

惠东县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打造人才培育、农资销售、产供销一体化、供销服务、城乡生活服务“五大平台”。

2010~2016年,惠东县供销社连续7年被省社授予“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业绩优胜单位特等奖”。2017年1~10月,全县供销社系统销售总额达6.84亿元,获得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评估验收优秀等次。

8 创新探索“12345”市场化乡村振兴模式(惠阳区)

惠阳区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探索以“12345”市场化模式推进乡村振兴。“1”是抓住一个关键,即市场化,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导入产业项目,带动乡村振兴;“2”是解决两个问题,即农村产业、就业问题;“3”是注重三位一体,即“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产业园区建设”融合推进、统一谋划、同步落实;“4”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营、股改整合、共建共享”四个原则;“5”是实现“五有目标”,即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

9 创新推出粮油二维码溯源系统,保障群众食品安全(市粮食局)

惠州市粮食局创新推出粮油二维码溯源系统,实现对粮油产品来源可追、质量可溯、问题可查、责任可究。目前,全市共有43家粮油企业的142个产品进驻粮油二维码溯源系统,全市院校食堂使用粮油溯源产品的比例达到80%以上。粮油二维码溯源系统连续获评2015年惠州市社会基层治理创新十大项目和2016年惠州市社会治理创新十佳案例。

10 “两公”改革普惠于民,缓解民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大亚湾区)

大亚湾区创新实施“公交惠民”和“公园进村(社区)”改革。“公交惠民”改革通过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将纯市场化的公交运营模式改革为公益性的公共交通共同体(TC)运营模式。改革以来,公交票价平均降幅48.7%,最高降幅达78%。“公园进村(社区)”改革即村庄公园按照“村供地、政府建设”模式建设,社区公园按照“政府供地建设或协调房地产开发商配建共享”模式建设。

(丽 均)

新闻推荐

营运车辆驾驶员行为规范监管新利器“太好保”智能视频监控项目上线

专题6月29日,在惠州市金融和交通运输部门相关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太好保”智能视频监控项目在惠州市正式上线。该项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