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新起点惠州阔步再出发 写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惠州日报 2018-12-19 09:01

▲江北新貌。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提供

▲东平半岛新貌。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东平半岛。

▲江北云山西路一带新貌。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江北云山西路。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江北华贸片区新貌。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江北华贸片区。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江北面貌。

东江潮涌,雄郡雄武。

今天,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首奋斗历程,展望未来前景,470万惠州人民激情燃烧:新时代迈向一流城市,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40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东风,惠州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40年栉风沐雨,40年春华秋实。40年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惠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跟祖国腾飞和广东前行的脚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不息、开放不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个传统的农业边陲地区,跻身为世界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一员。

今天,肩负着省委赋予的新使命,惠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紧抓国家战略新机遇,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今天,惠州正积极构建“2+1”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探索真正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向着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美好愿景阔步迈进。

●经济发展

GDP40年增长近600倍

40年披荆斩棘,40年风雨同舟。事实胜于雄辩,数据是最好的说明。

40年来,惠州经济体量增大,发展增速,经济和财政实力双双跃居全省第五。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7亿多元增加到2018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增长了近600倍;人均GDP从只有360元增加到逾80000元,增长了200多倍;固定资产投资从6000多万元增加到2000多亿元,增长了3700多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零增加到超过11亿美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5000多亿元。

40年来,惠州发展质量大大跃升,绿色发展指数居全省前列,大平台、集约式发展谱写高质量发展新华章。从最初引“三资”办实业、打基础,到后来引进建成中海壳牌、中海油项目,做大做强三星、伯恩光学、思科、TCL等电子龙头企业,再到如今投资百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中海壳牌三期“巨无霸”项目相继落地,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和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依托智能终端、汽车电子、超高清视频显示等高新技术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二三一”产业结构新格局不断巩固优化,新时代振兴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惠州信心更加坚定。

●体制改革

攻坚克难不断走向“深水区”

40年,惠州以“岭东雄郡”无惧无畏精神,改体制之弊、革机制之病,改革攻坚克难不断走向“深水区”。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到大批机关干部下海经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率先探索“授权经营、增值奖股”创造国企改革典范,到近年主动承担一系列国家、省级改革试点,集中发力中介超市、公共资源交易、社会信用体系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再到今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推进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啃下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改革的“硬骨头”,新时代敢为人先、全面深化改革的惠州决心更加强大。

40年,惠州积极用好“两个市场”,坚持“两条腿走路”,外贸朋友圈遍及天下。从“外引内联、两头在外”到“内外并举”,吸引6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客商投资兴业,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外资企业累计上万家,在1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近百家企业;从仅有少量出口到进出口总额达到3000多亿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获国务院批复设立中韩(惠州)产业园……今天,惠州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新时代“岭东雄郡”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姿态走向世界。

●扩容提质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增强

40年,惠州城市空间不断拉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大大提高。从最初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之地到今天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城市,城市发展框架由沿江持续向沿海延伸,城市交通从单一的公路交通发展到纵横交错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港口、机场、高速、高铁、城轨等交通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33公里,名列全省第二;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捧回代表全国综治领域最高荣誉的“长安杯”,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增强……

新时代,随着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和城市能级的不断增强,惠州在世界级湾区城市群建设中已无可争辩地占有重要一席。

40年初心如磐,40载砥砺笃行。改革开放40年,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惠州巨变,正是这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展望未来

行动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继承

回望改革开放40年,我们更加坚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惠州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惠州赢得未来、迈向一流的制胜一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惠州发展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全市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面对未来,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才能创造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

我们深知,行动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抢抓一切机遇,在新的历史方位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

四十不惑,四十雄飞。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以问题导向的思维解决现实问题,方能不困不惑,才能与时俱进。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40年,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继续拼搏,摆在470万惠州人民面前的新使命更光荣、新任务更艰巨。今后,我们绝不能有半点小富即安,也绝不能有丝毫胆怯犹疑。站在40周年的新起点,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弘扬“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精神,拿出“岭东雄郡”无惧无畏雄武气魄,以惠州担当、惠州作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惠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惠州不一样的新未来。

本报记者白 璐

新闻推荐

不负时代不枉此生 “改革先锋”李东生:顺势者昌,革新者强,唯坚韧实干者赢

TCL旗下华星光电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发展最快、最有竞争力的企业。这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的华星光电t6项目。图片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