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时代不枉此生 “改革先锋”李东生:顺势者昌,革新者强,唯坚韧实干者赢
TCL旗下华星光电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发展最快、最有竞争力的企业。这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的华星光电t6项目。图片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提供
“不负这个时代,不枉此生!”李东生以满腔豪情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
昨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来自惠州的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颁改革先锋奖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东生动情地表示,TCL近40年的成长历程,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我深深感恩这个时代,时代成就了李东生,时代造就了TCL。”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我心潮澎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气势磅礴,企业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革开放伟大使命奉献力量,是我们光荣的责任,我们必须为此努力奋斗,敢于赴汤蹈火,敢于承担责任。”李东生说。
潮起潮落,大浪淘沙,经济转型,技术迭代,在不断孕育新一代企业的同时,也淘汰了落伍者。李东生告诉记者,改革先锋称号是荣誉更是鞭策,顺势者昌,革新者强,唯坚韧实干者赢!
李东生表示,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让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也是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前进潮流,迎来民族伟大复兴的40年,很庆幸自己参与并见证了这一历史进程。
“40年间,我见证着中国经济从弱到强,工业和科技实力快速提升,国家从封闭状态走向全面开放。在此期间,TCL也从一家作坊式的地方小企业,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回眸40年,李东生感慨万千,“作为与改革开放并肩共进的中国企业家,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希望能继续为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打造世界级企业,助力中国向世界展示一个创新、奋进的大国形象。”
●改革背后的故事
李东生: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但是在40岁时它必须作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完成蜕变。
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一些生逢这个伟大时代的个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同时也如雄鹰般完成了自我蜕变,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今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李东生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被称为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
作为TCL出海掌舵人,从1998年打响TCL国际化的第一战,到2004年作出大胆决定实行海外并购,再到“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化业务不断提升,李东生带领的TCL已然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但这条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国际化先行者,TCL遭遇了诸多未曾预料的困难和挑战。
扬帆出海,必经风浪。面对意想不到的困难,李东生展现出了中国企业家所独有的韧性。李东生引领TCL一路风雨兼程,澎湃前行,用“鹰的重生”来激发改革的力量,最终完成蜕变,带领TCL成长为中国智造的代表、征战全球的大国品牌。
开创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先河
20世纪90年代初,李东生带领TCL跟随香港贸发局的展团参加了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产品展销会(即CES),行走在TCL只有9平方米的地摊式展位与国外大型企业品牌的大舞台之间,他进一步坚定了要创造一个世界知名品牌的雄心。
到了90年代后期,TCL在电视和手机两大领域成为中国市场的王者,并保持着年均增长42.66%的势头飞速发展。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饱和,本土企业价格战此起彼伏,企业利润不断减少。
国内市场的饱和表明全球化发展是中国大企业的必由之路。TCL是最早看到这一趋势的少数中国企业之一,同时也是最早一批践行者中的一员。
李东生表示,在此背景下,TCL找到两个突破口,一是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通过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掌控能力。
1998年,李东生带领TCL打响了全球化竞争的第一枪,将目光放在东南亚市场的开拓,并将首战定在了越南。1999年初,TCL收购了越南原有的一家彩电生产企业,在当地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厂。随后,TCL又向印度、菲律宾、印尼市场进发,成功打下了东南亚市场。
在越南建厂提升了李东生对国际化的信心,很快,他把目光放到了真正的主战场——欧美市场。2004年1月,TCL快速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全球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
这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开创性举措,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日前,在《人民日报》刊发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介绍中,对李东生的评价为——他主导TCL开展重大跨国并购,开创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先河。
汤姆逊是传统CRT(显像管)电视的鼻祖,生产出了世界第一台彩电。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是在电信系统和设备以及相关的电缆和部件领域的世界领导者。
对于李东生而言,这场蛇吞象般的豪赌,风险有多大,诱惑就有多大。此役一成,TCL将跻身全球彩电行业三甲;更何况,2004年正值中法文化年,收购两家法国公司,也将成为中法友好交往的光辉业绩和永久见证。几天谈判后,双方签订了协议。
2004年注定是TCL创造奇迹的一年。这一年,李东生登上《财富》杂志封面,被授予年度“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称号;还被美国《时代》周刊和CNN评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
感悟鹰的重生激发改革动力
并购之后问题接踵而至。彩电行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CRT迅速转型到平板时代。汤姆逊原有的显像管技术,几乎一夜间完全丧失了价值,资产于是变成了负担。
李东生看到了技术迭代的趋势,却没想到它会这么快到来。而在手机领域,核心科技的缺失和热销手机质量的不尽人意,再加上国外品牌和国内山寨厂的双重夹击,TCL手机业务遭遇滑铁卢。
截至当时,TCL遭遇了成立20年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巨大压力下,李东生瘦了20多斤。股东大会上,李东生第一次被点名批评了。2006年上半年,TCL公司亏损7.38亿元,在走国际化的道路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最困难的时刻,安静的李东生爆发出巨大力量。他发表反思文章《鹰的重生》,以鹰的蜕变比喻TCL的全球化挫折,强调“中国企业要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全球化是必由之路”。
借用鹰在40岁时脱喙、断趾、拔羽以获重生的故事,李东生号召TCL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应对危机,共同推动组织流程和企业文化的变革,坚定推进国际化企业战略的决心。
他在这组文章的最后说:“中国企业要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国际化是必由之路。”这一组文章并没能立刻平息社会各界对他的质疑,却为他在企业家层面赢得了相当多的支持和尊重。
有人评论说,不管TCL最终结局如何,李东生已经用他的行动表明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企业家精神:锐意变革、坚韧不拔。而TCL的实践,也已经为中国企业今后的国际化道路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2007年,一度几个月瘦下20多斤的李东生终于走出了困境。当年,TCL终以3.6亿元的盈利脱掉了亏损帽子。此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大势如期而至,早就练出本领的TCL越走越顺,一度被认为是失败的收购,终成为今日TCL全球化打下扎实根基的明智之举。
李东生说:“如果这个事情(并购)让我重做一遍,肯定代价不会那么大,但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想了,因为你改变不了过去,你只能去创造未来。”
40年沧海桑田,如今的TCL在全球设有28个研发机构和22个制造基地,产品行销160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未来,TCL信心无限。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李东生感慨地说:“现在越来越自信,真的感受到中国制造业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从以往的仰望跟随变成全球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很庆幸能跟这个伟大的时代同行,更觉得要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未来的TCL将如何延续“先行者”的角色?开创怎样的道路?无论结果如何,TCL都会如李东生所坚持的那样,始终将坚守实业、自主创新和全球化发展作为与伟大时代同行的座右铭。
本报记者周 觅
新闻推荐
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大都市圈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叶志卫)近年来,深圳不仅在特区内精耕细作,更立足全国全省大局和区域协作谋划发展,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