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新年“开门红” 多家险企放宽核保条件

南方日报 2018-12-19 07:00

又到了岁末年初“交替季”,各家保险公司都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开门红”。

所谓“开门红”,是指商业保险公司采取各项措施,以在阳历新年伊始获得大额保费收入,为全年工作夺得“好彩头”的一种营销手法。

只是,与过往数年里,诸多寿险公司都偏爱“年金险+附加万能险”的主打形式相比,在多项新政的引导下,2019年各家险企的主打产品却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保障型产品和长期产品为“主力军”。

与主打产品同步发生变化的,还有核保条件。目前,已有多家险企在力推保障型产品之时,适当放宽了以健康险为代表的核保条件,以往一些需要加费的险种如今可以“标准体”通过了!

●南方日报记者张昕

核保条件放宽:次标体可以标体通过核保

对于险企来说,针对健康险产品,一般情况下,核保结论可分为三种。

其中,对于标准体(身体健康,完全符合保险条款内的健康告知)按照标准体收取保费且承保;对于次标体(身体有部分异常)会进行加费、特别约定或降低保额进行承保;对于健康风险较大的,则会延期或是直接拒保。

相较于以往的惯例,多家险企却一反常态。

记者通过走访和信息收集获悉,华夏人寿、长城人寿、天安人寿、同方全球、中意人寿、中英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已先后出台了2019年“开门红”核保优惠方案。

以天安人寿为例,其将多项可控的常见疾病核保标准进行调整,指出超重、轻度血脂高、支气管扩张、甲状腺炎等22种情况投保长期险不再加费或责任除外,可以标体承保。华夏人寿也在其核保优惠政策中明确,轻度超重、轻微血压高、轻度血脂高、乙肝小三阳(无肝功能异常)等9种常见健康异常情况不再额外健康加费。

综合其他多家保险公司的核保优惠政策,记者看到,核保项目主要集中在超重、心血管疾病、肺、甲状腺、胃、肝、胆、肾、女性疾病、儿童疾病等方面,放宽“标体通过”。

“今年"开门红"期间的核保很宽松,大家抓紧时间啊!”进入12月,惠州一家险企代理公司的业务人员刘开合,在同业微信群里聊起了核保条件放宽的话题,而他上周刚代理的两个客户的案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以客户钱某为例,其体检报告的BMI(身高体重指数)超出了30,身体没有其他状况问题,若按照以往的标准,保险公司会有增加保费的要求,不过,在2019年“开门红”核保宽松期间,则并没有加费。

另一位客户的情况更为明显,因其1个多月前意外受伤做过手术,按照以往的标准可能会遇到拒保的情况,但最终也标体通过了。

刘开合坦言,在目前的宽松政策下,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做到了如实告知,次标准体以标准体通过核保已不是难事,“这也算是保险公司在主动让利了!”

财务核保也放宽:“开门红”主打产品力推保障型

每年一季度的保费收入,往往被视为全年保费的基础。

为打好这个基础,保险公司一般会采取各种措施增加这个时期的保费,而事实上,“核保宽松”也并非2019年“开门红”期间才有的优惠,同时,除了医学核保宽松,财务核保也走向了宽松。

惠州一家险企代理人向记者介绍,健康状况审核宽松属于医学核保范畴,而财务核保放松,则指的是险企对于投保人在提交财务实力证明方面放宽要求。

举例而言,过去寿险保额达到100万元时,险企会要求投保人必须提交财务实力证明,但在2019年“开门红”时期,这样的核保门槛就放宽到了200万保额以上,此时才需要提交相关财务证明。

在放宽核保条件之时,2019年的“开门红”期间,各家险企的主打产品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各家寿险公司几乎都采取“年初冲规模、年中调结构”的经营策略,而从产品类型来看,“年金险+附加万能险”通常是主打,以交费期3年到5年的年金险和较高预期收益率吸引投资人。

在销售过程中,险企往往将这类“开门红”产品与银行推出的部分理财产品等进行对比,以方便消费者获得直观的产品认知,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些产品有着“快返”的特点,对投资人资金流动性的影响较小,由此,也比较容易推动“开门红”期间保费规模的增长。

不过,随着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的变化,2019年险企的“开门红”主打产品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重点以保障型产品和长期产品为主,理财型产品逐渐减少。

例如,新华保险2019年“开门红”产品以健康险为主导、附加险为重要增长点、年金险为补充,产品特征走向期限延长、保障为主。

那么,这类定调“保障”、“长期”的保险产品,又如何提高销量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推动开门红业绩,险企采取的招数之一是提高年金的预定利率。目前,一年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平均收益率低于4.6%,低于2018年初的5%,年金保险预定利率提高将有助于提升产品吸引力。

■观察眼

保险正在

回归保障

每家寿险公司都十分重视“开门红”业绩。

按照行业俗语,“开门红,全年红”,意思是“开门红”的保费收入规模做上去了,全年的保费规模也就同步上去了。

2018年以前的“开门红”,险企几乎都在年金险等理财型产品领域发力,但随着银保监会的134号文件出台,年金险的设计受到了多方限制,直接导致了保费规模下滑,这正是2019年“开门红”期间产品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产品变化的基础上,险企又放宽了重疾险和寿险的核保标准,但此举能否带来保费突破和业务结构调整,仍有待市场检验,同时,放宽核保标准也是一把“双刃剑”。

现实的问题是:放宽核保条件,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保险公司增加保费收入,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风险管理。

从长期看,放宽核保尺度对保险公司是不利的,险企也只能在“开门红”期间的短时间内、阶段性放宽核保标准,如此,才能降低经营风险。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随着人们风险保障意识的不断提高,以重疾险为代表的保障型产品开始变成了险企“开门红”主推的产品之一,理财型产品减少,保障型产品增加,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保险正在回归保障,这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新闻推荐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市政府召开党组会议

本报讯(记者戴建)昨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刘吉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