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文化名城增底蕴 足球之乡振雄风
核心提要
获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获批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实现教育强县、教育强镇全覆盖;诞生首支中超足球队,成为目前全国唯一拥有“两甲一超”职业足球队的地级市……改革开放40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持续接力奋斗,梅州的文化、教育、体育等事业产业,从单一零散、落后困难、愁苦难支“蝶变”为百花齐放、现代强大、齐头并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愈发厚实,教育强市的办学水平稳步提升,足球之乡的城市品牌越来越响亮。
撰文:王玉婷郑炜梅刘野刘巧
摄影:吴腾江高讯连志城
责编:刘龙胜王宗强版式:黄艳校对:刘洁瑛
【改革纪要】
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梅州成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设立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2008年梅州市启动申报工作,2010年获文化部批准设立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全国第五个、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于2017年获文化部批准实施。
建设农村文化俱乐部2013年,梅州市开始建设农村文化俱乐部。目前,全市已建成329个农村文化俱乐部。
“普九”工程提前告捷1996年,国家重点扶贫县五华、丰顺、大埔通过“普九”验收,标志着全市“普九”工程提前告捷。此后,梅州的“普九”巩固提高工作不断推进、成效显著。
实现教育强县强镇全覆盖2013年9月,梅州市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2015年1月,全市8个县(市、区)和112个镇(街)全部通过教育强县、强镇验收。
高等教育大发展嘉应学院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5018人、成教学生12174人,20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设置5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
梅州市成为全国足球重点地区1979年,梅州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开展足球运动的16个地区之一。
实施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2010年8月6日,市政府发布《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
梅州诞生首支中超足球队2018年10月23日,梅州辉骏女子足球队提前一轮夺得中甲联赛冠军成功实现冲超目标。
文化名城:事业繁荣 产业兴旺
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过去受各种因素限制,梅州市山区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1998年,梅州市开始实施省人大《关于大力扶持山区文化建设,抓紧改变山区群众文化生活贫乏落后状况的议案》;2013年,梅州市开始建设农村文化俱乐部,目前已建成329个,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难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梅州市历届党委政府坚持把建设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作为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初步构建起具有客家山区特色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市和各县(市、区)有“三馆一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镇有文化站、文体广场,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
文化传承保护亮点纷呈
首届群文汇演、第一届市艺术节、神州百姓闹元宵文化晚会、多届山歌节、中国客家山歌旅游节、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梅州月·中华情”央视秋晚……改革开放40年来,梅州文化艺术精品迭出,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进一步弘扬了客家传统文艺。客家山歌剧《等郎妹》《山魂》、广东汉剧《蝴蝶梦》《金莲》等优秀剧目也屡获佳绩,享誉海内外。
梅州市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2010年,梅州市获批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于2017年获批实施,在更高层面、更加系统地对原生态客家文化进行整体性保护。梅州市于2009年启动客家围龙屋申遗工作,2018年3月开始实施梅州首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立法项目——《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
梅州是全国五个之一、广东唯一全域均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目前共有在册的红色革命旧址、纪念设施366处。梅州市一直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修缮革命旧址、修建纪念设施,打造一批红色文化主题设施和旅游景点,开辟一批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全力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把红色基因注入血脉、融入灵魂、化为行动。
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3年以来,客家文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为梅州推动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产业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不断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梅州市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引入企业打造文化产业孵化基地、城市文化综合体、收藏文化示范基地等,大力开发具有客家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整合客家文化资源朝品牌化、市场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目前,梅州市有各种文化产业园区13家、文化产业基地5家。
教育强市:崇文重教 天天向上
改革开放4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扬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天天向上、大步向前。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梅州市掀起了“普九”攻坚热潮,并于1996年提前完成全市“普九”工程任务。此后20多年,梅州市又先后通过实施“改薄建规”、老区山区破烂学校改造、CD级危房校舍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建城区优质学校等工程,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更趋均衡。目前,梅州市小学阶段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毛入学率103.60%,升学率100%;初中阶段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毛入学率103.97%,升学率100%。
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打造了以东山中学为龙头的1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成为梅州市高中教育的骨干力量。在职业教育方面,通过积极整合优化资源,重点打造了市职校、市农校等龙头中职学校。2010年,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普高目标任务。此后,梅州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逐年提升,2017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提升至95.10%。
在高等教育方面,嘉应学院现有59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学生25018人。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方面,全市现有幼儿园764所,在园(班)幼儿人数160294人,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5.15%;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学生734人。
教育强县强镇“全覆盖”
2013年9月,梅州市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2015年1月,梅州市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实现教育强县、教育强镇“全覆盖”的地级市;2015年9月,梅州市吹响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集合号。至2018年9月,全市8个县(市、区)中有6个县(市、区)顺利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验收。
足球之乡:赛事不断 再创辉煌
各类体育场地数量猛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梅州籍国脚曾在国家足球队中占据“半壁江山”。然而,在老一辈梅州足球人记忆中,儿时在菜地踢柚子练球的经历,却有相当的普遍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梅州市足球场地稀缺、群众健身场地难觅的状况。
1979年以前,梅州市能够用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场地仅有市人民体育场(东较场)。2001年,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剑英体育馆落成使用,填补了梅州市大型室内综合性活动场所的空白。2010年以来,梅州市各类体育场馆建设的步伐加快,超过80%的县(市、区)都有高规格设计理念的新体育场馆拔地而起,如梅县区2012年建成启用曾宪梓体育场,五华县总投资4.5亿元、总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的惠堂体育场即将落成。
如今,全市各类体育场地数量从第五次全国体育普查的3441个增长到721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0.78平方米增长到2.078平方米;全市现有的社区体育公园、体育场馆全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大型体育赛事频频亮相
客商银行·2018世界客都梅州马拉松赛,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梅州·平远站活动,中国·梅州丰顺“喜德盛杯”国际自行车邀请赛……各类体育赛事在梅州频频亮相,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众多选手参加,持续燃起梅州干群“动起来”的激情。
但40年前,梅州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仅有足球一项。1979年,国务院确定梅县地区为全国重点开展足球运动的16个地区之一,梅州市足球事业由此迈入规范化发展轨道。进入新世纪以来,梅州市制定了以田径为基础,足球、羽毛球为重点的体育发展战略,更加合理布局竞技体育发展。在今年的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梅州市体育代表团金牌总数进入全省前10、团体总分进入全省前12,创造了梅州市参加省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2012年,“足球之乡”梅州球队的身影首次出现在我国职业足球赛场上,梅县客家足球俱乐部(现更名为“梅县铁汉”)、五华客家足球俱乐部(现更名为“梅州客家”)相继成立,共同征战中乙联赛。2015年,梅州客家冲甲成功;2017年,梅县铁汉冲甲成功。今年,梅州辉骏女足冲超成功,梅州由此成为目前全国唯一拥有“两甲一超”职业足球队的地级市。
创排《王昭君》获习仲勋肯定
1979年6月,广东汉剧院跟随以省委书记习仲勋为团长的省慰问团,到惠阳地区慰问凯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部队。习仲勋在观看该院演出的《闹严府》后,特地会见了该院院长郑建猷和副院长、女主角梁素珍。而创排《王昭君》的决定,便是在此次会见中“意外”产生的。
“习仲勋书记在会见中勉励我们要努力把剧院工作搞好。同时他还问我们准备排演什么戏。我当时突然想起丘丹青老师之前的提议,便脱口而出说想创排新《王昭君》,重点突出她自愿请行出塞,充当和亲使者,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习仲勋书记一听,马上说这个题材好,要把这出戏排出来,排好后告诉他,他要请专家们来看。他还当场"指定"由我来担纲主演。”梁素珍说,当时她也不知剧本能否写出来、自己能否胜任该角色,接到这个任务后,她心里甚是忐忑。
“压力就是动力。习仲勋书记的鞭策鼓励,使我和丘丹青老师在工作中变得更有劲头。在随后的不到4个月时间里,我们完成了任务。习仲勋书记也应诺来到省政府剧场看了这出戏,还请了很多专家一起来。这一段经历,我一辈子都忘不掉。”梁素珍说。
国家足球队在梅举行友谊赛
市体校副校长蔡远心,在14年的运动员生涯和30年的教练员生涯中,最难忘的是1984年国家足球队主教练曾雪麟率队回梅举行友谊赛时的情景。
“当时的国家足球队,不仅主教练曾雪麟是梅州人,而且球员中也有池明华、郭亿军等梅州籍国脚,他们与由当时在省队的梅州籍球员和梅县地青队队员共同组成的梅州队进行比赛。”蔡远心说,作为梅县地青队的主力球员,他当时也获得了上场机会。“虽然最终我们0∶1输了球,但这场比赛带来的影响力在当时无疑是轰动性的。”蔡远心说,作为球员,能够与国家队球员“切磋过招”,让他在球技方面提升很大。此外,高水平足球赛落户梅州市,不仅提升了广大市民对足球运动的关注度,培养了更多“球迷”,还进一步打响了梅州市的足球品牌、城市品牌。
【亲历者说】
全国首届红色收藏之星魏金华:“改革开放40年来,梅州文化生活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处处受限到各路传播,文化产业从全凭个人兴趣到形成一定规模,市民从关注温饱到以文化促健康、追梦想,整座城市的文化思维和文化意识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梅县区雁洋镇雁中村村民李赞钢:“以前怎么也想不到,祠堂还能这样用。在祠堂建立的这个集文化、娱乐、健身、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个年龄段的村民都能找到合适的娱乐或健身项目,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平远县八尺中学校长吴佑政:“30年前刚开始教学生涯时,学校环境很差。现在每间教室都配备了"一体机",教学网络化、信息化基本普及,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乡镇学校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宽。”
【数说巨变】
●全市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5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32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305人(其中国家级7人、省级31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84处(其中国保5处、省保75处)。
●梅州市高等教育在校学生由1978年的0.03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2.54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由1978年的24.78万人,略减少到2017年的23.2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由1978年的0.12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2.91万人。
●全市各类体育场地数量从2005年的3441个增长到目前的721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0.78平方米增长到2.078平方米。全市每年组织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超过1万场次。
新闻推荐
服务“接地气”,沟通“零距离” 惠阳税务:多级联动助力民企轻装前行
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税务机关的作用,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连日来,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惠阳区税务局开展民营企业大调研大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