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奉献!校园周刊《小惠同学》义卖318个摊位助力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参加慈航公益义卖会

东江时报 2018-12-17 09:21

参与义卖的东江时报小记者热情推介《小惠同学》。

参加义卖《小惠同学》的东江时报小记者要求和义卖点工作人员合影。

小记者拿着《小惠同学》在现场义卖。

不少小学生在现场购买《小惠同学》。

买份《小惠同学》捐点款。

两名小学生搭档义卖《小惠同学》。

“叔叔,我是东江时报小记者,今天我们义卖《惠州日报·小惠同学》,这是一份专属于惠州小学生的报纸,学生们可以在上面发表习作等作品。您能买一份报纸吗?您买报纸的钱,都是用于公益慈善的。”

“可以呀,多少钱一份?”

“3元钱一份,如果您买的多,还可以有优惠。”

“我买一份。小朋友,你真棒!给你点个赞!”

“谢谢叔叔!”

12月15-16日,在惠州会展中心,“大手牵小手,一起传播爱”慈航公益第七届大型亲子慈善暨爱心企业义卖会现场,一群身穿蓝色马甲的东江时报小记者,化身小报童,手拿报纸,在家长的陪同下穿梭于义卖会现场,向市民售卖《惠州日报·小惠同学》。义卖活动让孩子们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为公益事业献上一份力量的喜悦。

本次义卖会,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在001号档口设置义卖点,提供了5000份《惠州日报·小惠同学》周刊作为义卖品,义卖所得金额全部用于公益慈善。

市民点赞小记者义卖 录视频发朋友圈

共有30名《东江时报》小记者报名参与义卖,他们10人一组,分成3批进行义卖。15日上午8时30分,小记者和家长们准时到达义卖现场,在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小记者们便拿起报纸,有些几个同学结伴而行,有些在家长陪同下,穿梭于义卖会现场。“叔叔,买一份报纸好吗?这是最新款的《惠州日报·小惠同学》,是专门针对全市小学生的校园周刊。”义卖现场,来自市一小的李畅想小朋友,在妈妈的陪同下,逢人就问,向大家售卖报纸。不仅如此,在看到市一小也组织了学生们在现场摆摊义卖时,他便积极向老师和同学们推荐《惠州日报·小惠同学》。一上午,李畅想卖出了50多份报纸。李畅想的努力,赢得了现场市民的点赞,有些市民还拿出手机给他录视频,“这个小朋友真棒!我要发到朋友圈去。”

15日下午,来自市第九小学的蓝浩鑫和同班同学吴诗雅结伴而行。礼貌的语言、热情的笑容、大方的举止,让他们手中的报纸很快就一售而空。蓝浩鑫还向记者总结了他的经验。“首先,必须要有礼貌,即使别人不买,也要说谢谢。其次,要向别人介绍这份报纸,她是由市教育局和惠州日报合办的,很有权威性。还要向别人介绍这份报纸的大致内容,让别人了解这份报纸。最后,买不买没关系,重要的是要向别人传递爱心。”

义卖受到学生和家长热捧

记者看到,在义卖会现场,《惠州日报·小惠同学》的摊档很热闹,义卖受到许多小学生和家长的热捧。在了解到《惠州日报·小惠同学》是一份专属于惠州小学生的校园周刊,可以刊登小学生们的习作、书法、绘画、手工、智力游戏等作品后,家长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购买并咨询现场工作人员如何投稿,如何订阅。

15日上午,市民赵先生带着小孩来到摊档前购买了一份《小惠同学》。他说,他的小孩目前正读小学一年级,正好买回去给孩子好好看看,也可以鼓励她多投稿,以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他说:“《小惠同学》给学生们提供了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真的很不错。”

没多久,一位女士也来到摊位前,拿起《小惠同学》,逐一翻看报纸的每一个版面后,买了4分报纸。她说,她是文星小学的老师,看到报纸刊登了她几个学生的作品,买几份回去给学生们看。

为318个摊位提供《小惠同学》义卖

为报纸销量更好,筹集更多爱心款,小记者们还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给义卖会现场每个爱心摊位派送报纸,让他们帮忙义卖。“阿姨,我们是东江时报小记者,这是惠州日报的校园周刊《小惠同学》,我们今天也在参加义卖活动,您能帮我们推广一下吗?3元钱一份。”来自东坡小学的刘紫玉小记者,落落大方,面带笑容,逐个逐个摊位跑。爱心人士们也都非常乐意帮忙,“放这里吧,我们帮你们卖”。看到小记者们如此努力,志愿者项玉华主动帮起忙来,不仅现场教孩子们卖报纸的技巧,还主动拿起报纸,向周边摊位的档主、路过的市民售卖。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小惠同学》义卖摊档负责人说:“经过小记者们的努力,现场318个摊位,我们为每个摊位提供了5份《惠州日报·小惠同学》进行义卖。”

镜头

1一上午卖出50份《小惠同学》

15日上午,来自市一小的东江时报小记者李理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准时来到义卖会现场。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他弟弟,目前正在读一年级的李畅想。为参加公益慈善活动,一家四口齐上阵。

一家人很快就分好了工,爸爸带着哥哥,妈妈则和弟弟一起,拿起报纸就开始奔波在义卖会现场。为了能成功将报纸卖出去,弟弟李畅想首先想到了在义卖会现场摆摊的老师和同学们。在那里,李畅想成功卖出了4份报纸,体会到了小小的成就感。

接着,李畅想开始向陌生人售卖。“叔叔,买一份报纸好吗?”李畅想非常积极,逢人就问。或许是由于经验不足,买的人并不多,多数只是报以微笑拒绝他。“李畅想,你义卖报纸,首先礼貌要跟上,然后要跟别人介绍这份报纸,里面有什么特色,要翻给人家看。”在妈妈的一番指导下,李畅想接下来的售卖,成功率明显高了很多,很多市民看他非常积极,纷纷竖起大拇指给他点赞:“小朋友真棒!”还有几位市民拿起手机帮他录视频,发朋友圈。

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李畅想卖出了50多份报纸。

李畅想妈妈说:“小孩子一开始受点挫折没什么,要让小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看报纸,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找你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一定要教育小孩子不要放弃,这是在这次卖报纸当中最大的收获,这是一个坚持的过程。要鼓起勇气,胆子大一点,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次义卖报纸对小朋友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2两名小学生搭档义卖

“我们是同学,也是好搭档。”昨日上午,来自市第四小学的邱锦烽、罗梓恒一起前往展馆内义卖《小惠同学》。只见邱锦烽向市民推荐《小惠同学》,罗梓恒便在一旁介绍《小惠同学》的特点和好处。一个小时内,两人成功义卖出7份《小惠同学》。

据了解,邱锦烽、罗梓恒不仅是同班同学,私下里也是一对好朋友。东时记者发现,两人在售卖《小惠同学》时,有时遭到市民的善意拒绝,但两人却毫不气馁,继续向市民介绍《小惠同学》。“这是一份很好的报纸,很适合我们小学生,我们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她,特别是一些带小孩的家长。”

3专门在出入口义卖《小惠同学》

东时记者发现,来自新湖小学的六年级学生柯惠斌表现也很棒,短短一个小时内卖出了19份《小惠同学》。“卖报纸要有偏向性。”柯惠斌也是一名东江时报小记者,他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健谈。

如果家长刚开始不太接受《小惠同学》,柯惠斌还要会哄对方开心,让其接受。“当时,我看到一位头戴小熊帽子的女性,便立即跑过去叫了她一声"可爱的小熊姐姐,快来买一份报纸吧"。”柯惠斌说,如果对方有同伴,他还会一起介绍。最后,不但这位“小熊姐姐”买了一份《小惠同学》,她的同伴也买了一份。

“在一些出入口等人群比较多的地方,义卖成功的几率会比较大。”柯惠斌认为,惠州会展中心场馆内提前派发了一些《小惠同学》,并且有一部分市民已经买了。所以,在场馆内义卖出的机会相对会少一些。

“《小惠同学》很好,我们从中又能学到不少知识。”面对手中的《小惠同学》,柯惠斌侃侃而谈。他认为成年人的新闻并不适合小学生看,大家也看不懂。但《小惠同学》就不一样了,这样一份报纸比较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也完全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口味,大家都感到很亲切。

声音

“《小惠同学》办得很好, 我是铁杆粉丝”

上周五晚收到“是否愿意参加《小惠同学》义卖”的通知后,妈妈张珍贵便帮儿子杨烜报了名,并调好第二天准时起床的闹钟。

杨烜就读于市二十七小,今年4年级。整个上午,他都手拿报纸,奔波在整个义卖会现场,卖完一叠,又回去拿起一叠继续卖。他说,跑了一上午虽然很累,但这是做公益活动,很有意义。他希望通过这次义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小惠同学》这份报纸,“这是一份属于我们小学生自己的报纸”。

妈妈张珍贵告诉记者,孩子很积极,每次《东江时报》组织小记者活动,他只要有空都会参加。“加入东江时报小记者之后,孩子参加了很多活动,变得更大胆、更活跃,也更自信,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些事物,拓宽他的视野。”张珍贵说,“昨天我就跟孩子讲了,今天义卖报纸的活动,无论如何都要来。一方面活动是慈善公益性质的,要自己身体力行参与。另一方面,《小惠同学》刊登孩子们的作品,是属于孩子们的报纸,是孩子展现的平台。《小惠同学》办得很好,我自己也买了一份收藏,我是铁杆粉丝。”

花絮

“哇!我的作文登报了!”

在《小惠同学》义卖摊档前,一位小女孩翻看报纸后,突然高兴地喊起来。原来,《小惠同学》上周五试刊出街的第一期报纸,刊登了一篇《热闹的体育节》的习作。作者正是这位小女孩,来自市第二十九小学四(2)班的黄甜欣。

黄甜欣说,之前学校老师就跟他们说,惠州日报校园周刊《小惠同学》马上就要试刊了,正在面向全市小学生征集习作、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老师也组织班上的同学们写稿了。“没想到第一期我的作文就见报了,真的很开心!”

感受

“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这次义卖给了我勇气和鼓励,让我在今后类似的活动中更加有信心。”

——三新小学四(2)班刘甚余

“从这次的活动中,我明白了遇到挫折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而且提高了我面对陌生人的勇气。”

——新湖小学六(1)班柯惠斌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涂坚 刘豪伟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 摄

新闻推荐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干部队伍

扫码参与互动讨论营商环境,直接关乎市场主体的成长壮大、关乎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关乎投资者的信心和决策、关乎人民群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