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修缮惠阳153年老围屋拱秀楼重光 延伸阅读 匡湘鄂
惠阳老围屋修旧如旧,保护文物,尽量恢复原貌。这是举行祖祠重光庆典。《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匡湘鄂 耗时8个月,老围屋修葺一新。12月12日,惠阳老围屋拱秀楼迎来落成安基150多年来最隆重、盛大的日子——祖祠重光庆典,拱秀楼后裔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逾千人欢聚一堂,共庆老围屋修缮重光。
围屋后人及社会贤达纷纷为修缮筹资
拱秀楼位于惠阳区秋长北部官山村湖秋忽村民小组,系叶氏宗族一支,建于清咸丰十一年、距今已有153年历史,是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153年的风雨侵蚀,拱秀楼已十分陈旧,已有部分房屋墙瓦倒塌、破损。随着社会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最后一批住在拱秀楼的后人也从老围屋里搬迁出去。
湖秋忽村小组长叶景宏说,数十年来,村里也数次对围屋进行过或大或小的修缮,但围屋的中央核心部分的祠堂仍破损严重。经村民多次商议,决定今年大修祠堂,并经五房后裔代表共同商议,于4月14日动工。
虽然老围屋已没有住人,但老围屋已成为全村的宗祠及子孙后裔的精神、灵魂寄托中心。叶景宏说,拱秀楼修缮筹集资金伊始,便受到了全村人的积极响应和热烈支持。经村人共同商议,最后决定村里男丁每人出资1000元(不论年龄老少,上不封顶),外嫁女儿以自愿为原则。5月1日,村里举办迎五一聚会活动,拱秀楼后人从各地赶回老围屋,共叙情谊并为拱秀楼祠堂的修缮捐款。令人感动的是,仅“五一”活动当天,拱秀楼后人老少上下所捐善款有40多万元。
“资金筹集与修缮过程太多感人故事了,我时常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无法一一表述。” 叶景宏说,老围屋修缮不仅本村村民和外嫁女积极筹资,其他各村的叶氏宗亲、社会贤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截至12月12日老围屋修缮完毕,共筹集得资金90多万元。不过,因祠堂修缮共花费160多万元,而村集体收入低微,尚有一部分资金缺口还没有着落,他呼吁社会各界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大家共同来保护文物。
围屋修旧如旧焕发生机
叶景宏介绍,老围屋修缮的原则是修旧如旧,保护文物,尽量恢复原貌。主要对围屋屋顶瓦面、部分破损严重主体泥砖墙进行更换,墙面刷新,原有残缺屏风修复,行梁修补刷新等。历经近8个月的修缮,拱秀楼完成修缮,并于12月12日举行重光庆典活动。
重光庆典活动吸引了逾千名拱秀楼后人、社会贤达等各界热心人士,百年老屋生机焕发,重现当年围屋内人员满屋、热闹非常的盛况。据悉,许多拱秀楼后人从香港、澳门及外省赶回来参加活动,其中不乏八九十岁的老人,有的还数十年未回过家乡。
叶景宏表示,拱秀楼祠堂修缮好后,将吸引更多后人回乡参与家乡发展,祠堂可以成为各种喜事、大事的聚会活动地点;同时,湖秋忽村已做好村庄规划,下来将以拱秀楼为中心打造一个集休闲体验、教育实践等为一体的湖秋忽文化公园,村庄建设得更加漂亮,也将吸引更多外来游客,为本村带来生机,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市文物保护 单位拱秀楼
据载,拱秀楼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清同治四年(1865)安祖,占地面积4200多平方米,有153间房子,距今有153年。2004年,拱秀楼被评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湖秋忽村是惠阳秋长周田村开基祖迪春公后裔,六世祖兆祥公携五子(德馨公、联馨公、志馨公、尚馨公、兰馨公)由雷公山塘尾搬迁而来。兆祥公与五个儿子搬迁到湖秋忽,并在这里建造了拱秀楼。兆祥公后裔繁衍至今已有十四世、500多人。
湖秋忽村小组长叶景宏解释说,“湖秋”在客家话里的意思是“泥鳅”,“忽”是沼泽、水塘的意思,据老人们说兆祥公携五子搬迁至此时,这里有许多水塘,因此而命名。 匡湘鄂
新闻推荐
修缮后的拱秀楼迎来了回乡庆贺的族人。本报记者李芳娟通讯员叶小凡摄本报讯(记者李芳娟通讯员叶小凡)日前,在惠阳区秋长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