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惠州青年创新创业向高端化发展 各行业青年精英为惠州争创国内一流城市建言献策
昨日下午,惠州青年助力惠州市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专题研讨会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产业基地举行。《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东江时报讯 昨日下午,“惠州青年助力惠州市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专题研讨会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产业基地举行。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惠州在行动”系列研讨会是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之一,本次研讨会是系列研讨会的其中一场,由共青团惠州市委员会、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与会嘉宾、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围绕主题交流观点、建言献策,引导激励惠州市青年助力国内一流城市建设。
“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了争创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这为惠州青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舞台。”共青团惠州市委员会书记刘航宏介绍,这次研讨会,邀请了惠州各行各业的青年代表参与,就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优质的交流平台,让青年们进行思想的碰撞,激励广大惠州青年主动投身改革创新发展浪潮,用青春的智慧、活力和勇气助力惠州争创国内一流城市。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会议精神,重点研讨如何打通惠州青年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连接点,发挥惠州市青年所长,帮助惠州市汲取周边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技术、人才、资金,在惠州打造集聚创新动能的人才新高地,聚焦创新与发展、服务惠州群众需求、搭建创新、创业、合作、交流等平台、鼓励青年积极参与惠州创建国内一流城市建设中,让更多的资源在惠州聚起来活起来。
现场
共青团惠州市委员会书记刘航宏
团市委将打造粤港澳青年之家
共青团惠州市委员会书记刘航宏在主题发言中,从打造一流团队、聚集一流人才和打造一流平台三方面与青年进行了交流。
刘航宏介绍,近年来团市委通过举办青年创业大赛、打造青年创业导师智库、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等多方面举措,培育扶持了一大批青年创业项目。近年惠州香港澳门三地青年组织大力推动青年交流,形成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
“青年人最富有理想、最富有朝气,也最容易打开心扉、建立友谊。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青年应当主动发挥这个优势,积极主动与港澳青年对话交流,并以此为纽带吸引更多粤港澳青年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关注惠州发展、参与惠州发展。”刘航宏说,下来,团市委将加强项目整合,集中优势资源和团队力量,深化青年创业导师智库等创新创业人才工程,加强“中国青创版”惠州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惠州青年创新创业向高端化发展,争创一流项目和一流团队。
同时,团市委将围绕习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的“为港澳同胞特别是港澳青年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便利条件”的要求,重点打造粤港澳青年之家。
团市委将以专门办公场所、专门工作流程和制度、专职人员、对外服务专线的模式,建设3个市级示范性的粤港澳青年之家。在运营方面,将依托团组织和团干,组建青年之家服务小组,常态化设置城市精英会客厅(进行粤港澳青年CEO专访)、粤港澳企业家私董会沙龙(为企业家开启新的交流平台),进一步聚集全市青年领袖和精英,辐射带动珠三角其他地市青年,共同常态化的联系、服务粤港澳青年。
团市委也将在港澳地区相应设置青年联络站,以点带面,激发惠州和港澳青年的交流互动,重点在青年企业家方面开展专项互动,帮助有投资意愿的粤港澳青年企业家实地了解、熟悉惠州,激发投资意愿并推动投资落地。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秋锋
惠州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要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谈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全球化不可逆转。”陈秋锋认为,惠州要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必须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觉在国家开放全局中找准方向、把握机遇。
首先,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面对开放融通的世界潮流,惠州要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主动服务区域协同开放发展,主动服务企业多元发展需求,增强在更高起点和层次推进对外开放的能力本领。
其次,惠州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构建公平竞争环境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新引擎,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自然生态格局,把惠州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惠民之城。
惠州市青年商会会长黄锋
带动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黄锋介绍,惠州市青年商会是共青团联系青年企业家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惠州市青年商会一直致力于“三大平台”(建设服务企业的平台,团结合作的平台,会员自我成长的平台)。下来,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国内一流城市建设的号召,引导惠州市青年企业家积极参与,成为创建先锋和尖兵。
黄锋介绍,惠州市青年商会将举办青年企业家论坛活动,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机遇、新常态下强化企业家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青年企业家自觉把人生追求融入惠州市打造国内一流城市的发展事业中。
同时,发挥惠州市青年商会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创新政企沟通机制,成为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推动企业朝高质量发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带动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惠州市青年商会将组织惠州市青年企业家走出惠州,到粤港澳大湾区9+2地区进行交流考察,促进对口产业合作,让惠州市青年企业家切身体会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同时向大湾区优秀企业家发出邀请,引导他们来惠投资建设。
惠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主席余硕衡
搭建平台促惠港两地青年交流
余硕衡在发言中,从宏观角度分享了惠州和香港两地青年交流如何能帮助吸引人才,协助惠州成为国内一流城市。
“惠港两地一直以来都保持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香港市民吃的蔬菜四成产自惠州,肉禽三分之一来自惠州。这一切都源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缘故。”余硕衡说,惠州是香港面积的十倍,然而楼价只是香港的十分之一,惠州工业发展扎实,再加上完善的交通网络,一小时便可从香港到达惠州,这对吸引香港青年人才来惠发展有巨大作用。
两地青年交流如何能帮助惠州成为国内一流城市?余硕衡认为,可以惠港青年交流促进会平台优势,推动惠港两地青少年交流,透过两地交流为香港青年开启认识惠州的大门。
香港青年有很多创意及优秀的创业计划,在不同的本地及国际赛事中都取得优异成绩,但碍于香港市场不足及高昂的创业营运成本而却步,若能配合惠州创新创业配套,必定大有作为。另外,惠州第三产业发展空间也很大,例如品牌建立、媒体创作、专业服务、养生保健、健康旅游、养老产业等,若能配合香港青年专才,发展必能事半功倍。
惠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刘汉帆
可构建粤港澳三地人才交流中心
互联网行业如何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刘汉帆结合行业特点,认为可以从讲好惠州好故事、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培育人才落户发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四方面努力。
刘汉帆说,网络平台将积极发挥企业品牌的示范效应,大力推广惠州各条战线奉献敬业、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正面典型,引导广大网友传播正能量、自觉讲文明,用惠州精神凝聚人心,用惠州精神集聚力量,使网络社区这个区域舆情最大变量成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最大增量。同时,助力政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配合推动大数据在惠州政务、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在人才培育方面,刘汉帆建议政府引进更多高校落户惠州,围绕两个万亿产业集群建设的需求,提升惠州高校在专业领域的人才培育能力。此外,发挥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三地人才交流中心,促进三地青年企业家互访交流,引进更多青年企业家落地惠州。
惠州市青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会会长吴宇辉
青年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主力军
“惠州有着广阔的农村地区,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必须要走好乡村振兴这一步。”吴宇辉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广大农村青年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应有大作为,要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吴宇辉认为,青年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探索适合家乡发展的产业、适应市场的农产品、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发展模式,带领乡亲发家致富;青年要成为推广农业科技的先锋队,俯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农民科技致富意识,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高惠州市农业科技含量;青年要成为农村电商的排头兵,要通过技能培训、金融支持、领建站点等途径,引导广大农村青年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惠州市侨界青年联合会副会长梁雷飞
让科技助力惠州腾飞
梁雷飞主要从“看不见的手”这个层面,对如何实现效率最优化谈了5点看法。在信息化建设与顶层设计方面,他建议采用1+N的科技战略发展模式,即选择1个大企业制定智慧城市的总框架,同时联合本地的N个科技企业做子平台的建设、对接、数据分析汇总等工作。在新型产业发展与整合上,他建议除了要因地制宜,更要破釜沉舟,进行产业转型、整合、优化。如龙门县,可以将农业+扶贫+旅游+科普+生态观光进行资源整合,建设农业科技产业园、打造田园综合体等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产业模式。
在政府效率与多元化合作方面,政府可进一步将服务企业和老百姓的平台智能化、便捷化、集中化;在人才培养与配套服务方面,要注重留住本土高校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在参政议政和全民阅读方面,建议多引导80甚至90后的年轻一代各行业人才参政议政。
“在粤港澳大湾区后发优势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让惠州站在广东的前沿,而不是永远做珠三角的后花园。”梁雷飞说。
惠州市青年联合会常委戴秋生
构建一流知识产权管理保护体系
“在我看来,一流城市应是"全面科学发展"但具有多方面独特竞争力优势的城市,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社会全面进步,人全面发展的"全科优等生"。换句话说,一流城市正是竞争力的同义词。”戴秋生认为,惠州要建设的应是立足于惠州实际、充分挖掘及发挥自身优势并全面统筹发展具有独特竞争力优势的一流城市。面对这一宏大的目标,惠州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我认为惠州要尽快出台建设一流城市的十年规划及科学方案作出回答。”
戴秋生认为,惠州建设创新活力之城,要有一流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作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惠州要着力构建一个竞争力强的知识产权生态系统。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品质城市,还要有一流的人本意识,重在提升人的体验。
广东金力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志峰
一流城市必然也是智慧城市
“一流城市,必然也是智慧城市。”吕志峰说,“新时期下我们要带头打造智能智慧型工厂,规范经营诚信经营,脚踏实地,大胆创新,做好做大做强实体企业,争做所在行业细分领域龙头品牌,为助力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贡献工业企业的青年力量。”
吕志峰建议,希望政府加大产业与资本的对接,加大技术改造扶持资金的辐射力度,并希望成立惠州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推动龙头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
“扶持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除了金融先行,媒体也可先行。”吕志峰说,“媒体多宣传实体企业,报道企业好和快的事迹,为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惠州旭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凌云
企业要倾力培育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在全球产业变革与科技日新月异的国际竞争时代,创新型企业要想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规避"传统式"组装加工发展模式,而应该倾力培育拥有自主技术创新与品牌经营创新能力,突破企业在核心技术与民族自主品牌上的发展瓶颈。”余凌云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实施,机器视觉检测代替人工检测已成为新一代智能制造亮点和时代的趋势。
作为智能技术企业的负责人,余凌云希望政府在资金、人才和政策方面多支持企业发展。“比如一些在惠州孵化出来的企业,如果政府能多给予条件和政策的支持,他们就能快速生根发芽,做强做大。”
惠州市善水志愿服务总队秘书长杨志华
公益参与助力国内一流城市建设
“如何带领广大志愿者参与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推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杨志华说,“我知道仅仅只做好志愿者是不够的,我和我的团队,必须设计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项目,才能在公益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杨志华介绍,下来,他们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立足群众需求,以“1+N”的理念发展志愿者,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文明交通引导、青春护航关爱、春运暖冬、关爱老人、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和环保活动等八大系列志愿的服务行动。“我希望有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与我一起,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共同来推动社会文明,一起来让惠州变得更美好。”
惠州半城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晏艺铭
一流城市是“品质生活”之城
“我心中的一流城市,是围绕生活品质展开的,生活有品质,活的好,才能叫做"一流"。”晏艺铭说,“站在城市的街头,拿出手机可以轻松享受实惠优质的美食、看到干净的街道、与友好又热情的居民交谈、科技与生活的完美结合,这不就是一座一流的城市了吗?”
惠州有一个很好的底子,青山绿水,但是在生活品质上,晏艺铭认为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一是不够性感,基础建设搞上去了,但围绕生活感的建设较少,就像跟一个理工男谈恋爱,基本功能都有了,但是就是缺一点浪漫的情调;二是不够质感,有的项目,有一个很好的概念,但是缺乏品牌感或者宏观概念,做的质感并不好;三是不够便利。
晏艺铭说,他们的公司希望用科技的方式来连接美好生活。“希望能够在政府的带领下,见证和参与惠州一流城市的建设,将惠州建设成品质生活之城。”
本版文字《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晨通讯员卢剑)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抵制毒品的意识,大力营造社会“扫黑除恶”氛围,日前,由大亚湾区人民检察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