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生灵 彰显生态之美

南方都市报 2018-12-14 08:45

关注南都APP

惠州大件事

查看更多

惠州读本报道

南都讯他利用几乎所有业余时间,携带十多公斤的摄影器材,足迹遍布惠州的山岭、湖边、湿地;他上山入林日夜蹲守10余载,用镜头下的生灵,展现惠州生态之美……他叫周纪刚,今年60岁,刚刚卸任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近日,由周纪刚主编的《惠州两栖爬行动物》出版,该书收录了300多张、102种两栖爬行动物的真实照片,图文并茂记录惠州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和形态,介绍了东江中部流域整个生态种群大致分布情况,对于科学研究、保护以及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痴迷:

10余年拍摄生态照片数万幅

“我拍两栖爬行动物和鸟类,也不纯是业余爱好。”周纪刚告诉记者,他的日常工作与林业科学密不可分,其中一项便包括野生动植物的资源调查研究。

周纪刚已在惠州从事林业科学研究20多年。从2004年开始,他便在惠州范围内调查拍摄两栖爬行动物。2016年,惠州市林科所向财政申请调研惠州两栖爬行动物课题资金获批,周纪刚作为此项课题负责人,他深入南昆山、罗浮山、象头山、古田自然保护区、金桔自然保护区等区域,拍摄了数万幅生态照片。

周纪刚与同事吴宏道主编的《惠州两栖爬行动物》,共记录了惠州两栖爬行动物102种(不包括海栖类),其中两栖动物34种、爬行动物68种,包括蛇类48种、蛙类32种,还有蜥蜴、龟等。“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除了从森林覆盖率、森林植被情况等反映出来以外,还能从鸟类和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生存情况看出。”周纪刚说。

“而对于鸟儿来说,惠州更是块难得的福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鸟类栖息、繁衍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周纪刚告诉记者,目前惠州已知鸟的种类达307种,隶属18目58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两种,分别是中华秋沙鸭和黑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7种,分别是白鹇、草鸮、海南虎斑鸠、黑耳鸢等。

故事:

半夜出门蹲守反复上山拍摄

“入山拍摄,危机四伏,磕碰摔伤是常事,相机摔坏也不少见,有时还得冒着被毒蛇咬伤的生命危险。”周纪刚告诉记者,爬行动物大多昼伏夜出,他们有时大清早就上山,有时在野外待到凌晨两三点,多次蹲守反复上山拍摄。

周纪刚说,他们有一次到博罗拍摄五步蛇,由于前期准备不够充分,加上夜色朦胧,同行摄友被五步蛇咬中脚踝,“我们赶紧帮他清洗伤口,并用火机烧,随后马上送到医院注射血清才无大碍”。从那之后,他们每次上山拍照,都要全副武装,穿上高筒胶鞋“这样蛇就咬不透”。

“眼镜王蛇有两三米长,攻击性特别强。对一般人来说,眼镜王蛇是一定不能靠近的,我们便用长焦镜头把它锁定。”周纪刚说,一般蛇只有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的其中一种,但眼镜王蛇却混合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两种毒素,毒性很强。

《惠州两栖爬行动物》图册中70%至80%的两栖爬行动物都是用微距拍摄的,有的动物比如纹姬蛙实际上很小,只有小石头般大小,用微距拍摄更能反映其色斑等细节。拍摄时最大的难度在于很多动物可遇不可求。为了拍蓝尾石龙子,周纪刚先后三次爬上1200米的南昆山天堂顶,但都空手而归。直到2016年,该书第二作者吴宏道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幸运地拍摄到这只蓝色尾巴的小生物,但也仅是得到一张画面,蓝尾石龙子便迅速消失。

乐趣:

捕捉180多种鸟儿精彩瞬间

周纪刚在业界还是位颇具知名度的“鸟痴”。周纪刚回忆,他第一次通过观鸟镜与鸟类“亲密接触”,是在2006年6月,之后便一发不可收,痴迷上了拍鸟。“那次我陪同几名中山大学的学者,前往潼湖湿地进行鸟类调查,看到一种叫反嘴鹬的鸟,它的嘴很长,微微向后翘,细长的腿,雪白的毛,像一个绅士一样悠闲地在水中捕食,那一瞬间特别有神韵。”周纪刚说,他从上中学时就喜欢摄影,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惠州的鸟类都拍下来,让更多人分享鸟儿的美丽。

从此以后,每天下班之后或者周末,周纪刚便习惯地背起相机和三脚架,到野外去拍摄鸟、观察鸟。7年间,他利用一台专业相机,共捕捉了180多种鸟的精彩瞬间。他办公室以及家里的电脑,也成了“鸟类天堂”,里面存储了上万张各种鸟儿图片。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这些家伙竟然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周纪刚向记者展示部分得意之作时,口气颇为自豪。记者看到,周纪刚拍摄的鸟儿,有的在空中迎风展翅,有的在枝头引吭鸣叫,有的在水面嬉戏追逐,颜色鲜艳,神态逼真,非常美丽动人。

3年前,周纪刚主编的《惠州野生鸟类》画册出版。该书记录了惠州236种鸟儿的“倩影”,并对每一种鸟的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和在惠州的分布状况,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填补了惠州鸟类图谱的空白。

最近,周纪刚从多年积累的上万幅照片中挑选出300多张、102种两栖爬行动物图片,精心编排出版了《惠州两栖爬行动物》。这本全彩的精美图册集中反映了东江中部流域生物种群分布的多样性,包括两栖动物34种、爬行动物68种和部分龟类,其中最珍贵的是长肢林蛙,此前全世界仅有台湾发现存活。

计划:

深入调查惠州海栖类爬行动物

经过十几年的拍摄、调查和学习,周纪刚逐渐摸清惠州地区野生鸟类及两栖爬行动物的“家底”,从一名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变成研究专家。如今,只要有鸟飞过或者蛇爬过,他一眼便能说出名字并讲出特征及习性。“接下来,我还想在海栖类爬行动物方面做重点深入调查。”周纪刚说。

通过这几年的林业调查,周纪刚欣喜地看到,惠州的生态环境很好,国家及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区越来越多,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升。

“城市里的鸟叫蛙鸣增多了,显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周纪刚说,例如只在环境好的地方出没的山椒鸟,从前它的叫声只能在深山老林中听到,现在市区一些地方如植物园、高榜山都时不时能听到;又如生态指示鸟鸬鹚,每年10月20日左右就有200多只鸬鹚迁飞到西湖鸟岛,并有逐年增多的迹象;还有从前西湖鸟岛没有的苍鹭,现在都在西湖鸟岛繁殖了。

周纪刚还制作大量爬行动物标本,放在惠州市林科所动植物标本馆,供前来参观的市民科普学习。今年7月,周纪刚在惠州市林科所所长任上退休,刚卸下工作的他迫不及待地约摄友前往非洲大草原拍摄野生动物。周纪刚说,希望让更多的人通过欣赏野生动物图片以及标本,树立起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从而建设更加美丽的生活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黄海林

新闻推荐

点赞基层农行人 记农行惠州博罗县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琴枢

40年改革开放,40年沧桑巨变。农行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阔步向前。他们用持之以恒的付出与努力,换来农行的蓬勃发展。日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