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农旅牌发展乡村游 湖镇梅潭村将擦亮冬瓜金字招牌并挖掘宗祠文化底蕴
梅潭村的村落文化陈列馆。本报记者李燕文 摄
博罗县湖镇镇梅潭村是远近有名的冬瓜村,村民们依靠冬瓜种植住上了新楼房,走在致富奔康的路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梅潭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又开启了新篇章:依托冬瓜种植产业并借助宗祠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实现传统农业和乡村旅游齐头并进。
八成村民以冬瓜种植为主
日前,记者走进梅潭村,只见地里成片成片的都是冬瓜,一个个硕大的冬瓜挂在藤上,这般丰收的景象成为田里最美的风景。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徐沛洪介绍,梅潭村属于零工业区,80%的村民以冬瓜种植为主。当地肥沃的土壤给冬瓜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这里的冬瓜皮黑个大,远近闻名,已有半个多世纪的种植史。村民张但有种植了5亩冬瓜,每年种植冬瓜的收入有四五万元。他告诉记者,很多村民像他一样,靠种冬瓜住上了小洋楼。
近年来,随着村道硬底化路好走了,进村收购的商贩也比以前多了起来,冬瓜卖得更俏了。依靠冬瓜零售,村民每年每户年收入大概在3万元左右。村中60%村民都靠卖冬瓜的收入盖起了小楼房。
徐百万祠堂有900年历史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村里正琢磨着如何让冬瓜种植搭上“互联网+”“旅游+”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便车,实现效益最大化,让村民从中获得更多收益。
随着梅潭冬瓜名气越来越大,认识梅潭、参观梅潭的人越来越多。梅潭村能否借机发展乡村游,让村民从中寻求一条新的致富路?
其实,梅潭村不仅风景优美,还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沉淀。该村的祠堂文化便是一大特色,有着900年历史的徐百万祠堂便是其中的代表。该祠堂建筑古香古色,青砖瓷瓦,壮观恢宏,里面雕梁画栋,栩栩如生,是一种美的享受。
村里还有一个村落文化陈列馆,位于张氏宗祠旁的大礼堂二楼。来到二楼,时光仿佛穿越回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陈列有水车、禾打、盐塔等物品。目前,展馆内有陈列品近200件,还在继续收集中。这些物品中,小的有制饼器、坛坛罐罐等,大的有水车、风车、原始榨油机等。除了物品陈列外,展馆内还有反映该村历史和村民生活状况的老相片以及该村历史及族人的简介、中国农耕文化介绍等。如今,这里成为了村文化的展示窗口、孩子们熏陶家族文化的重要阵地。还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观赏感受该村的文化魅力。
这些都将成为梅潭村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文化基础。梅潭村计划把村中的祠堂和村落文化陈列馆保护起来,开发乡村旅游。村里计划搭乘全域旅游的快车,擦亮“梅潭冬瓜”的金字招牌,打好农旅结合两张牌,增加村民收入。
本报记者李燕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海菊通讯员庄碧芬)日前,市妇女联合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命名了12个村(社区)为第三批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