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木易为春 绿色发展之木的故事
游客在贵州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游玩。新华社发
在贵州省赤水市一家竹编作坊,一名女青年在编制竹灯笼。新华社发
开栏语: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求新变革的新时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各地八仙过海显神通,打开脑洞谋新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报今起推出“视野”版,将不定期刊发有价值的文章,介绍各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好举措、好经验,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视野,为创新思路干事创业、推动惠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敬请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林木变“银行”,荒山变“金山”。“向阳花木易为春”,一个新理念的滥觞给现实带来一场华丽的蝶变。
赤水、沙县、鹿泉,记者走过的这三个地方,在中国地图上都只是非常小的点。它们的故事,也并不惊天动地。但小小的片段,却也足可让你感受到这场生态变革大潮中的无限风华。
一根竹的重生
2017年10月底,国务院扶贫办公布全国2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赤水成为贵州首个脱贫出列县。
赤水,素有“竹子之乡”之称。漫山遍野的竹子,成为当地政府脱贫攻坚的突破口。
念好“竹子经”,财富滚滚来。“三多”村的变化,正是生动体现。黎明村在2013年时还是个有名的“穷三多”村:失学儿童多、贫困户光棍多、无业游民多。到2017年,却成了产业多、小老板多、收入多的“富三多”村。
变化的奥妙,在竹子上。乡村道路的修建,让竹子的采伐利用率大大提升,村民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竹子一端挑起了“生态”,一端挑起了“经济”,二者之间的和谐转化,带来的是生态和经济的皆大欢喜。
一片林的变迁
林改,福建是领航者,更是与时俱进者。
随着生态建设的推进,从2010年起,福建对一些位于交通主干线、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区位的商品林实行限伐政策。
不砍,林农利益受损;砍了,生态环境受损。两难之境,如何破解?
三明市沙县为此进行了探索,打出一套精彩“组合拳”,实现了少砍树甚至不砍树也能致富,成功破解了这道难题。
这套“组合拳”的要诀在“机制创新”。
“四共一体”是一式,即通过“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享、收益共赢”的模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切实提高生态效益和经营效益。
创新赎买机制是又一式。推行直接赎买、定向收储、改造提升三种模式,重点推进“我出钱,你来改”的改造提升模式,既保障林农合理收益,又有利于提升林分结构和质量。
积极探索林业普惠金融新机制,建立林地经营权流转新机制等等,各式妙招环环相连。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是“组合拳”招式的延伸。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小吃配料穿山龙、金线莲、五指毛桃等炖罐药材,建成小吃配料示范基地3万亩,现在产值已达5亿元。
一座山的蜕变
漫步石家庄鹿泉区德明古镇景区,仿古建筑鳞次栉比、潺潺河水悦人耳目。让人难以想象,它原来是个荒山沟。“就是光秃秃的一片山沟沟,连树都没几棵。”当地人说。
这样的变化,在鹿泉,已经不是稀罕事儿。
就说石井乡的卧龙山,原来一直被水泥制品厂占据,坑坑洼洼的山体、弥漫的尘土,让很多人躲着走。而今,随着大年初一风情小镇项目的落户,一个集文化体验、创业孵化、生态居住、农耕采摘、户外拓展等多模块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正在有序打造中。
一座座山蜕变的背后,是壮士断腕,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是生态优先,重塑绿水青山,培育绿色产业。
鹿泉曾是传统的水泥之乡。党的十八大以来,鹿泉在集中分批拆除水泥建材企业的同时,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启动一系列造林绿化行动。
当水泥扬起的尘埃被涤荡一清,当伤痕累累的大山重新披上了绿装,鹿泉未来的发展路径也日益明晰。一条涵盖山水游、文化游、工业游、康养游、美丽乡村游的“旅游+”新业态,正成为鹿泉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赤水、沙县、鹿泉,从西南到东南再到华北,从一根竹到一片林再到一座山,它们都找到了“生态、经济、民生”的利益平衡点,激发了生态保护的动力,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好循环。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龚妍)昨日上午,副市长陈高燕率队调研惠州市非国有博物馆建设情况。在市区龙丰路惠州和田玉博物馆筹备处,陈高燕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