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软硬兼施”筑牢急救前沿阵地 博罗县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救治水平显著提升
走进博罗县人民医院急诊大厅,一眼看到的是整齐划一的地标线,清晰明确的科室标识牌。干净整洁的候诊环境,热情熟练的分诊护士,不用过多询问,患者和家属就能顺利地找到目标诊室和医生……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方便快捷。心急如焚的患者走进这里,也会心平气和。
这种高效的急诊效率和全新的急诊体验,得益于该院与市中心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以来转变急诊理念,引入精益化急诊管理模式,全方位再造急诊流程,以内涵建设和硬件改造为突破口,将医院这块最前沿阵地,打造成一个崭新的、标准化的救死扶伤坚强“堡垒”,为强化医院急救医疗管理,提升博罗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和救治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新的急诊科使用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重症抢救床位9张,留观床位22张,各种先进抢救设备一应俱全,急救功能区域布局合理,并采用多学科协作和一体化协同救治模式,可以完成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改造硬件
筑牢急救前沿阵地
多年来,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虽有其名,但难符其实。科室环境布局欠合理,功能设置不够健全,抢救设备不够完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只能进行一些普通急诊病人的简单接诊、转诊、清创、换药等工作,难以胜任重大突发事件救援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今年初,医联体派驻专家入驻后,对急诊科现状给予高度关注,及时建议医院管理层对急诊科进行流程改造,以满足博罗县域群众的急救需求。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迅速作出决定,启动急诊科的流程再造。为做好急诊科改造的顶层设计,该院多次邀请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国标等急诊医学专家前来调研指导。经考察评估、反复论证后提出了整体改造方案,并于今年7月正式动工。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一个全新的急诊医学科展现在博罗老百姓眼前。
记者走进急诊科看到,环境宽敞明亮,整洁美观,急诊内科、外科、儿科、发热诊室等一应俱全,还配套设置了急诊彩超室、标准化的急诊手术室、清创室、留观区、输液大厅等。急诊儿科对面还设置了儿童游乐区,突出人文关怀。
在急诊分诊台,120值班人员、分诊护士、客服等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实现了急诊流程的无缝隙连接。大厅墙上安装了急诊分诊叫号系统,通过语音和电子显示屏,有效引导患者有序就诊。
该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兼急诊内科主任谢胜介绍,患者送到急诊科后,护士会在第一时间按患者危重等级进行分诊。其中,一、二级为高危病人,会被立刻送进旁边的抢救室进行及时救治;对于三级和四级患者,医院实行了动态二次评估制度,如在候诊时出现状况,可以及时升级处理,不影响抢救治疗。
急诊科改建后,还配套新增了许多急救设备,让急诊硬件更硬,急救手段更强。目前,抢救室已增加到9张多功能抢救床,并配备了中心监护系统和多功能生命监护仪;增添了对脑梗等高危病人进行快速鉴别诊断的快速床旁检测仪器(POCT),以及进口呼吸机、除颤仪、自动心肺复苏仪、微量泵等。
尤其留观区留观病床的增加,不仅大大缓解了病房压力,也更加方便了病人,同时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和医保资金压力。
修炼内功
提升急救学科水平
“急诊科的建设关系到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它的定位应该是危重病人救治的前哨阵地。”市中心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博罗县人民医院院长扶玲说。
如何提升这个前哨阵地的整体救治水平,增强急诊这支“先头部队”的战斗力?在进行急诊科改造的同时,该院领导班子及时作出了部署,通过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急诊科的综合实力。
该院借助医联体的资源优势,从人才培养入手,从学科建设做起,致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反应迅速、业务精湛的急救团队。今年以来,多次邀请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专家团队到该院培训指导,通过业务查房、教学示范、学术讲座、专家坐诊等多种形式,对急诊团队进行系统的强化培训,并从相关临床科室抽调部分专业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充实到急诊团队中,使急诊科的技术力量大大增强,急救能力显著提高。如今,急诊团队已从原来的37人增至75人,并配置了一组客服人员,协助管理120出车,统筹安排跨区调配收治病人等工作。
急诊团队的崛起,带动了医院急危重症整体救治能力的提高,生命的奇迹一次次在这里出现。今年中秋节前,杨村一名50岁男性工人在建筑工地不慎被高压电击伤,当场昏迷抽搐,无自主呼吸,情况危急。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到达杨村后,马上给予专业救治不言放弃,经持续高质量心肺复苏、反复电除颤、多巴胺维持血压、肾上腺素静推等抢救,终于使患者渐渐恢复了窦性心律,开始有了微弱的自主呼吸心跳。随后,医护人员及时将患者安全转送到医院继续接受高级生命支持治疗。
前不久,一名由龙溪卫生院接诊的昏迷病人在转运途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送到县人民医院急诊后已无心跳呼吸,医护人员立即予以心电监护、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液体复苏等抢救措施。经过近1个小时的努力,患者终于起死回生.
诸如此类的抢救成功案例,自今年以来,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时有发生。与过去只能进行简单处置、无力救治重症患者的状况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目前,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每天平均接诊患者达300多人,抢救10余人,在交通事故、急救事件中的反应速度及救治能力均屡次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大众的高度肯定。急诊诊疗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2.99%,死亡率明显下降,抢救成功率有了质的提升,达到98.33%,同比提高了22.89%。
协同救治
畅通急救绿色通道
危重症患者是急诊患者中发病最急、病情最重、变化最快、危险性最大、死亡率最高的患者群体。医疗急救水平如何,尤其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出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
目前,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已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手足外科等相关科室建立了多学科协作和一体化协同救治模式,并开通了6大重点病种救治的绿色通道,以确保重点病种救治及时、环节顺畅,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时间。尤其是在医联体派驻的40多名专家指导下,将各种先进的急诊管理理念与先进的急救技术带给医院,确保了这条绿色急救通道的高效运转。
74岁的脑梗患者黄阿婆就是获益者之一。记者见到她时,她精神不错,除了说话还受影响,已可以自主吃饭了,偶尔还能下地走走。要知道,黄阿婆被送到医院时,一边手脚不能动,送入急诊抢救室,急救绿色通道当即启动。医联体派驻专家、神经内科邓宇平医生在10分钟之内到达急诊科会诊,并紧急启动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将她送到介入室行大血管拉栓手术。
医联体派驻专家、神经外科一区副主任邓一帆,对多学科的合作也体会深刻。不久前,一位38岁的脑出血患者突发头痛、头晕,还伴随呕吐,到达县人民医院急诊后医护人员立即启用了脑出血急救绿色通道,缩短了手术前的准备时间,神经外科及时为其施行了急诊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得很不错。
“博罗这边急性创伤和骨折的病人比较多。”骨科主任王新光提到,急诊流程再造后,急诊科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诊断更加明确,对患者转诊到骨科前就提前进行了病情“扫雷”,科室救治更加准确有效。如果遇上骨折需要做紧急手术的病人,可直接在急诊科做手术,不仅节省了救治时间,感染概率也降低了。
一枝独秀不是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院急诊科的服务还延伸到了院外,与博罗地区的乡镇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技术支援、技术培训、病人转诊,共建博罗医疗资源合作平台,更好地为博罗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方莲花 贺小山 通讯员张娜妹
新闻推荐
12月1日是第33个国际志愿者日,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暨2018年国际志愿者日启动仪式在县城文化广场举行,19个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