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华南敌后的雄狮劲旅 今年是东江纵队成立75周年,东纵精神已成为惠州发展强大精神力量

惠州日报 2018-12-06 12:44

今年是东江纵队成立75周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以下简称“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部队,于1943年12月在惠阳县土阳村由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编而成。东江纵队是一支威震华南敌后的雄狮劲旅,是威震南疆、蜚声海内外的华南敌后抗战中流砥柱,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惠州是广东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东江纵队活动的主要地区,是华南敌后、广东全省党员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以东江纵队为主要力量的东江人民抗日武装,在东江地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有2500余名指战员英勇捐躯,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俘敌9500多人

1938年10月12日,日军从大亚湾登陆,进犯惠州。日军入侵惠州后,东江人民抗日武装发展迅速、战绩辉煌。1938年12月,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成立;不久,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东莞成立。1940年9月,中共前东特委在宝安县布吉乡上下坪村召开部队干部会议,决定部队番号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将这两支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1942年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1943年12月,由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编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正式宣告成立。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好转。东江纵队主动出击,迫使日伪军龟缩在据点。1945年5月,随着东江纵队领导机关进驻罗浮山,罗浮山抗日根据地成为广东敌后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到1945年6月,东江纵队发展成为拥有9个支队和4个独立大队、11000多人的队伍。抗日根据地从东江向四面扩展,相继建立了北江东岸、清远英德边区和始兴、惠东及海陆丰等抗日根据地,东江上游抗日游击基地,解放区的总面积约6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450万。

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敌6000余人,俘虏3500余人,缴获各种枪6500余支、炮25门。东江纵队有2500余名指战员英勇捐躯,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东江纵队为主的东江人民抗日武装,不仅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有力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41年底,日军占领香港后,许多被俘英军和一些国际友人被关押在香港深水埗等集中营。东江纵队为营救他们付出了巨大努力甚至流血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先后营救出被俘英军和国际友人共103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江纵队先后营救了8名美军飞行员。

东江纵队还成功开展了著名的“香港秘密大营救”,救出一大批中华民族精英,保护了我国文化瑰宝。1941年,日军攻占香港,许多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被困香港、九龙。东江纵队以极大力量同地方党和有关方面紧密配合,经过六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把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等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家属700多人抢救出来,安全护送回后方。

惠州市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东纵精神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黄敏介绍,东江纵队的抗战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地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作用,体现了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具有鲜明的特征。

据了解,一直以来,惠州市都高度重视对东纵历史的挖掘宣传和东纵精神的传承弘扬,为惠州各个时期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市委党史研究室征集了大量有关东纵的历史资料、照片、图片,同时组织专家、学者挖掘、整理、研究并出版了系列反映东纵历史文化的书刊。

惠州市还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重大纪念活动。2003年12月2日,在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之际,东江纵队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再现了东江纵队革命斗争历程。东江纵队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共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本报记者潘高耸 通讯员黄建辉

位于罗浮山景区的东江纵队纪念馆。本报记者周 觅 摄

新闻推荐

惠州市住建局要求各相关单位切实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主体责任 总承包企业对工资支付负总责

广东建设报讯记者柳时强、通讯员赵丽霞报道:日前,惠州市住建局召集30多家市直施工工地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