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吟诵爱好者展示客家话魅力 2018年中华吟诵大会宁波举行

惠州日报 2018-12-06 12:44

日前,2018年中华吟诵大会在浙江宁波举行,大会主题为慈风孝行。大会举行了3天,全国近200名吟诵专家和吟诵爱好者齐聚一堂,交流各地吟诵传承发展。本报记者受惠州市吟诵协会邀请,到浙江宁波现场采访。全国吟诵雅集上,惠州吟诵爱好者一展客家话、粤语魅力。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曾到惠州采录过惠州话吟诵

“随着采录的深入,我们发现,吟诵不仅仅是汉诗文的读法问题,还是传统教育的基本教学方法,吟诵背后是整个传统教育体系。”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徐健顺说,整个体系以前很少有人揭示过,让现代人以为古人读书是今天的阅读。据介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也曾经到惠州采录过惠州话吟诵。

惠州市吟诵协会会长胡谭珠介绍,吟诵是中国传统高效读书方法,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吟诵分为吟咏和诵读,其中吟咏时具有一定的旋律,能激发出读书的兴趣,让人记忆深刻。

2018年中华吟诵大会先举行了吟诵论坛。徐健顺带队进行中华吟诵的抢救与采录。“吟诵其实并不是新生事物,它和汉诗文一样古老,在古代"读书"是文人的代称,"读书人"也是文人的代称,读是学习文化的基本方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吟诵。”徐健顺说。据了解,吟诵不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入门方法,可以让我们重新走进汉诗文、汉族音乐甚至汉语文字的大门,是中华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基础元素。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办非常关注吟诵工作,将“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列入了重大课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申报成功,承担了吟诵的抢救和整理工作。其实,该中心在2008年开始初步进行了吟诵的抢救采录工作。迄今为止,首都师范大学中诗歌研究中心组织了150次以上的采录工作,踏遍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采录了789位老先生。如今,采录抢救工作仍在进行。

随后,全国各地的吟诵专家和吟诵爱好者也交流吟诵在各地的传承和发展。惠州市吟诵协会会长胡谭珠也简单介绍了惠州发展情况。

惠州吟诵爱好者陈芙格玥在全国吟诵界小有名气

吟诵大会现场,老一辈吟诵专家陈以鸿、周笃文、陆襄、魏嘉瓒、张一平、华锋等人也来到了现场交流。他们都是八九十岁高龄。韩国安东大学吟诵专家申斗焕等人也到场交流。

第二天晚上,慈风孝行?2018中华吟诵盛典举行。吟诵专家陈以鸿老先生已经96岁高龄,曾是上海交通大学和无锡国专的毕业生,是古文吟诵调唐文治先生调(简称唐调)传人。盛典上,老先生中气十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吟诵了一篇《出师表》,时间长达10分钟。在老先生的声音里,诸葛亮对刘禅的谆谆嘱托仿佛就在眼前。《兵车行》《诗经?小雅?采薇》《长恨歌》……吟诵专家们声音传来时,古人的情怀思想精神在剧场内涌动,观众仿佛穿越千年和古人对话。

来自惠州的吟诵爱好者陈芙格玥,古琴伴奏吟诵了屈原的《渔父》。陈芙格玥跟随母亲学习吟诵多年,在全国吟诵界小有名气。当晚,除了传统吟诵作品,还有闽南语、吴侬软语的方言吟诵,以及日语、韩语等同属儒家文化圈的吟诵回归。

第三天上午,2018中华吟诵雅集在宁波举行。全国吟诵爱好者纷纷上台展示各地吟诵。其中有传统方言吟诵、普通话吟诵。来自惠州的叶小敏、余小香等人,登上雅集舞台,展示了粤语、客家话吟诵。叶小敏是河南岸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她用粤语吟诵了周敦颐《爱莲说》。余小香也在市区一所学校进行吟诵教学。她用客家话吟诵了《峨眉山月歌》。广东方言吟诵在全国舞台上一展魅力。“我用吟诵带学生学习古诗文,学生非常有兴趣,也很有乐趣。”叶小敏说,吟诵点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们班学生现在正在排演一部《木兰诗》吟诵剧,准备在学校艺术节上展演。”据了解,惠州市部分中小学和部分老师已经将吟诵带入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文/图 本报记者方莲花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全新改版获广泛好评 读者认为进一步凸显党报“喉舌”功能,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和阅读体验

“真心为《惠州日报》点赞!”“大气!”“清新!”……12月1日起,创刊69周年的《惠州日报》进行新一轮的全面改版,不少读者纷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