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出色的“罗浮山水泥匠人” 访市工商联(总商会)名誉会长、罗浮山水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吴国强

惠州日报 2018-12-05 10:00

罗浮山雄峙于岭南中南部,汉代司马迁誉之为“南岳”,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

作为生长在罗浮山下的博罗人,市工商联(总商会)名誉会长、惠州市罗浮山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国强勇立改革开放潮头,21年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和擦亮“罗浮山水泥”牌子,将一个原来年产只有36万吨的小型水泥企业,打造成为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水泥王国,成为全国纯水泥粉磨站产能最大的企业集团。

在吴国强这位出色“罗浮山水泥匠人”的手里,“罗浮山水泥”已像罗浮山一样顶天立地,以超群品质,托起广厦千万间。最近几年,吴国强又以水泥行业为根基,稳步涉足金融、教育、房产等行业,带领罗浮山水泥集团往多元化发展迈进。

承包水泥厂踏出创业第一步

1979年,怀着家国梦想的吴国强负笈到广州上中专,所读专业是机械制造。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博罗县水泥一厂上班。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只短短2年内,吴国强就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升为生产技术股副股长,1985年,又升任管理生产技术的副厂长。1987年,吴国强调到博罗县水泥二厂任生产技术副厂长。

1998年,时年35岁的吴国强租赁经营博罗县洲际建材有限公司(原博罗县水泥二厂)年产16万吨规模和年产20万吨规模的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创办惠州市罗浮山水泥有限公司和博罗县罗浮山水泥有限公司,这是罗浮山水泥集团的前身。

多年后,吴国强回忆年轻时的经历感慨地说,“学习机械制造专业的我被分配到水泥厂之前,期待能得到更高的发展平台。然而,到了车间,一摸机械,我就开始进入角色。随着工作的深入,就慢慢爱上了这个行业。我的青春奉献在这里,汗水流在这里,就更舍不得离开这个行业了。”

“罗浮山牌”水泥始于1975年,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名牌产品。她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在后来的市场经济中,由于管理等方面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度面临生存危机。

吴国强赋予“罗浮山牌”水泥全新的起点,注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第一要素是乐趣和热情,第二要素是技艺过硬,第三要素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最重要的要素是敬业守信、责任担当。”

吴国强立志要做一位出色的“罗浮山水泥匠人”。他背负起将该品牌重振声威的使命,带领罗浮山水泥人逆流而上、勇于拼搏。

成为全国纯水泥粉磨站产能最大企业

租赁初期,由于水泥行业处于低谷时期,公司运作相当艰辛,时任总经理的吴国强大胆改革,打破大锅饭体制,健全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一场针对企业的创新、改革由此拉开序幕。在公司管理团队的努力下,经过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提高了产质量、降低了能耗、扭亏为盈,使租赁经营前只有年产36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发展改造成年产8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为下一步的稳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水泥产业是高耗能产业,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一定要走节能减排之路、实现绿色发展才能长久。”吴国强深谙,作为传统的高耗能产业,只有创新发展,实现科技、环保等方面融合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从2003年起,公司逐步转型升级,由立窑工艺向旋窑工艺转型,淘汰落后的6条立窑生产线。仅在2003年,公司就投资1.1亿元在博罗县泰美镇建设年产100万吨的旋窑水泥粉磨站,是当时广东省第三个年产100万吨的粉磨站。此后的8年间,先后打造了公庄、园洲、潼湖、新圩等共5个水泥生产基地,年产突破1000万吨,成为全国纯水泥粉磨站产能最大的企业集团。

经过不断革新,如今,罗浮山水泥集团采用国内先进成熟的技术进行生产,大量使用脱硫石膏粉、铁合金炉渣等工业废渣,掺入量超30%,节约了资源,消化了大量工业废渣,形成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

立窑时期,一个水泥厂里有近千人,投料、装运、包装等环节都离不开人,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过技改,年产260万吨的水泥企业只需130多人,而且能耗较低,环保效率提升,生产线成本大幅下降,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罗浮山水泥集团所生产的“罗浮山牌”旋窑水泥,质量上乘,产品质量处于广东省水泥质量的先进行列,产销量名列广东省前十,远销深圳、惠州、汕尾、河源、东莞、增城等地区,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和信赖,于2015年6月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让每一名员工都有价值

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还有管理的创新。

精益管理是罗浮山水泥集团管理模式的核心。吴国强介绍,近年来,该集团以学标杆为切入点,以对标管理和整顿、整理、清扫、清洁、节约、学习、安全、素养“8S”管理为载体,全面推行精益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消除安全隐患、节约成本和时间。2011年起,集团总部及下属5间水泥厂组成的检查团实施“对标管理”考核评分制度,对各厂生产、财务、化验等方面按月、按季度进行考核与评比,使整个集团处于降能耗、增质量的对比氛围,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吴国强认为,企业要重视“三力”,即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和力;企业家要做到“三宽”,即对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因为成功的意义就是让每个员工感动快乐,让每一名员工感到自己在厂里有价值。

因此,罗浮山水泥集团通过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良好的员工激励机制和人性化管理举措,能够使员工各尽其才。集团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员工勤奋敬业。团结、务实、创新高效的团队,为集团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罗浮山水泥集团还十分注重学习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成果,不断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水平。

向产业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坚实迈步

罗浮山水泥集团深深扎根博罗大地,2017年年初,罗浮山水泥集团总部大厦在博罗县城启用,成为博罗一道亮丽风景线,增强每一位罗浮山水泥人对未来的信心和雄心,也为罗浮山水泥事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实际上,近年来,在吴国强的带领下,罗浮山水泥集团不仅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建材产品供应商,同时还开始涉足混凝土搅拌站、金融投资、房地产、教育等领域,如集团成为博罗农商银行最大的法人股东;与惠州一中合作、投资3.5亿元建设兴办惠州一中博罗启正学校。

对惠州一中博罗启正学校,吴国强倾注了不少心血。“教育毕竟是公益性大于产业性,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办学校不同于办企业,它更多的是公益事业,只能是低回报的长线投资,不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责任感,有长远眼光,不求短期利益,对学生和社会负责是我办学校的最终追求。”他将该校的建设作为一件公益事业来看待,这与他炽热的家乡情怀割裂不开。多年来,吴国强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带领企业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吴国强及罗浮山水泥集团用于捐资助教、抗震救灾、扶贫济困、修路建校、学校改造等方面的捐款达2654多万元。

占地近百亩、提供4000多个学位的惠州一中博罗启正学校已于今年9月开学。吴国强说,“我认为建学校很有价值,这是集团一个长远的投资,是世代相传的事业,同时又是造福博罗人民的好事。”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刻,年过半百的吴国强内心充满着对时代和家乡的感恩。“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惠州和博罗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支持,我们是没办法走到今天的。”

面对未来,吴国强充满憧憬,就像他刚踏入水泥行业时的步履一样,内心笃定,脚步踏实,罗浮山水泥集团将通过转方式,调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产业链,以水泥生产为主业,以混凝土生产和金融投资为辅助,向产业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迈进。

本报记者侯县军

新闻推荐

博罗再次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 全县规模以上企业5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135家

欣旺达项目生产车间。本报记者李燕文通讯员宋崇军摄本报讯(记者李燕文贺小山通讯员彭冬婷)日前,在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