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裁缝”善思考求创新 中建钢构电焊班班长原汝超用行动践行工匠精神

惠州日报 2018-12-05 10:00

在位于惠阳平潭的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钢构”),原汝超的名字已经无人不知。他自2001年加入该公司电焊班以来,坚守17年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现任华南大区广东厂(原阳光厂)一车间电焊班班长的他,获得过“粤钢奖”和中国钢结构金奖,也是2016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

参与建设多座城市地标性建筑

当人们赞叹建筑物如艺术品般赏心悦目时,很少人会想到它内里不平凡的钢铁架构。将一块块钢板和一根根钢管,像变魔术般地组装成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背后是无数焊工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以辛勤汗水换来的成果。

被誉为“铁裁缝”的焊工,是最辛苦、工作难度最大、最重要的工种之一。“我们焊工焊接质量是否过关,直接影响着整个构件是否达准。”原汝超说,焊接是一个“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工作。日前,在他管理的车间里记者看到,工人们全副武装,火花闪烁、轰隆作响,瞬间让人的体温提高好几摄氏度。更考验人的是在箱体构件内部作业,空间狭小温度高,即使装有排气扇对流通风,工人在里面长时间作业还是相当辛苦的。

车间内的构件轻则几吨、重则上百吨,原汝超说,长时间蹲着、趴着、躺着,都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一些结构复杂的构件,焊工往往要苦战10多个小时才能拿下。

2001年,原汝超从老家河南来到广东,加入中建钢构电焊班。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他参与建设的惠州会展中心钢结构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钢结构金奖;参与建设的深圳卓越皇岗世纪中心项目荣获省建设工程优质奖、省建设工程金匠奖和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他还先后参与建设中国第一高——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广州第一高——广州东塔、福建第一高——厦门国际中心、云南第一高——昆钢科技大厦,以及海南第一高——海控国际广场等一批城市地标性建筑。

琢磨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原汝超说,有时候时间紧、任务重,要想更好地完成工作,就一定要琢磨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010年,他组织成立“蓝领工人创新工作室”,并带领工作室研发“箱型构件内隔板焊接方法”课题荣获全国工程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同年,他带领工作室研究“小车式自动埋弧焊胎架(轨道)的伸缩改造技术”,并亲自参与改造实施,大获成功,有效地解决了不同规格构件焊接胎架移动问题,用工效率提高了10%,获得2013年度公司的优秀“金点子”。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立足本职岗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行行出状元。”原汝超说。17年来,他因为工作与妻儿常年分居两地。他将愧疚化成工作动力,上班工作,下班看书做实验提升自我,从一名普通焊工变成了高级焊工。对待同事方面,北方汉子也有柔情的一面。每当班上有人向他请病假去看病,只要有空,他都会开车一路陪伴。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李芳娟

新闻推荐

惠州书友圈小有名气的连环画收藏家林友国: 痴迷近40年 收藏约2万册

林友国在翻看自己的收藏。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扫码可看更多精彩内容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喜欢连环画,这一爱就是近40年。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