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山海城村岛”打通旅游+全产业链大亚湾争取明年底前建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南方都市报 2018-12-05 06:28

[摘要]大亚湾争取明年底前建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清泉花海的“藤上瓜田”。

日前,惠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在大亚湾召开,南都记者从会上获悉,大亚湾区争取在2019年底前,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今年,大亚湾区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动全区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互融共赢,全区旅游产业实现加速增长、提质增效。

相关数据显示,大亚湾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247万人次,是2013年(91.6万人次)的2.7倍,过去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2%;2017年旅游收入为10.69亿元,是2013年(1.1亿元)的9.7倍,过去5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58%;2017年游客人均旅游消费约433元,是2013年(120元)的3.6倍,过去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9%。今年以来截至10月,全区共接待游客295.07万人次,同比增长27.1%;实现旅游收入13.18亿元,同比增长29.8%。

广东省旅游协会副秘书长周志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陈南江、广东省全域旅游实施方案专家组组长吴志才等专家以及业内人士参加了会议,并对大亚湾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出谋划策。

建议

打造“一核四区三廊道”发展格局

毗邻深圳坪山区的大亚湾,距离惠州市区和深圳市中心40多公里,距离香港市区60公里,距离东莞中心约120公里。绝佳的地理位置,让大亚湾成为周边珠三角城市很多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

据介绍,大亚湾滨海资源丰富,也由此衍生了多个旅游聚集区,从黄金海岸、碧海湾到三门岛、东升岛,海岸、海岛、海洋等一级资源率先得到投资与消费市场垂青。但是,山地旅游、乡村旅游、城市休闲、工业旅游、休闲农业等资源则基本处于待开发状态。

对此,与会专家学者建议,大亚湾区旅游应承接上位规划,基于“点-线-面”联动的空间策略,推进山海统筹、城乡统筹、产业统筹,打造“一核、四区、三廊道”发展格局:一个旅游发展核为黄金海岸滨海旅游发展核;四个特色旅游片区分别是山地康养片区、海岛观光片区、城乡休闲片区、港区科教片区;三条旅游风情廊道为山海风情廊道、城乡风情廊道、海岛风情廊道。

而针对近年来大亚湾旅游人数以及收入逐渐增加,但旅游收入增长的幅度远低于旅游人数增长的幅度,对此,专家学者建议,大亚湾区抓住“一个核心任务、四个重点领域”,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以“产城人文旅”融合为特色的大亚湾全域旅游落地路径。

对此,大亚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大亚湾区旅游将着力做好四个重点领域的工作:一是在空间格局上,整合“山、海、城、村、岛”等旅游资源,以滨海旅游为龙头,以山海统筹、城乡统筹为手段,积极培育新兴目的地,形成全域覆盖的旅游目的地体系;二是在产业体系上,推动文化、农业、渔业、商贸、体育、大健康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全面打通“旅游+”全产业链;三是在公共服务上,以游客满意度为标尺,完善公共沙滩、公共绿道、公共码头等六类十大综合服务;四是在体制机制上,逐步建立健全“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区街合力”的全域旅游行政模式。

措施

打造农村生态旅游观光精品路线

为加快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今年该区在“9·27”世界旅游日活动上首次推出1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清泉花海-清泉古寺-清泉葡萄园-陶源·圆岭岗民宿村。此外,大亚湾区已选定澳头妈庙村、西区樟浦村、霞涌新村3个村为新农村示范村,创建一个新农村示范片,希望以点带面做好示范作用,并以面连线,构造一条农村生态旅游观光的精品路线。

同时,全力推进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黄金海岸公共泳场及滨海栈道等重点旅游项目和各类公园建设。今年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已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金海岸项目主体建筑和沙滩配套设施已建成并开放试运营,地下车库、架空绿道、礁石栈道等剩余部分工程正在推进建设之中。待大亚湾儿童公园、森林公园、“一村一公园”等项目建设完成,该区将初步形成“处处是景、处处可游”的全域旅游格局。

故事

霞涌退伍军人

建“清泉花海”发展家乡旅游

花海、藤上瓜田、蹦床粘粘乐、晃晃桥等“网红”游戏……最近,前往大亚湾区霞涌街道清泉花海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

清泉花海主创人———今年52岁的李兆棠和27岁的李志滔都是退伍军人,也是土生土长的霞涌义联村人。近年来,随着霞涌正在打造滨海风情旅游小镇,让李兆棠和李志滔也看到了商机,毅然决定自谋职业,在家乡做起了旅游产业。

“这里附近有370多年历史的名寺清泉古寺,常年香客游客不绝,而十几分钟车程,政府投建的霞涌黄金海岸公共用场,也是大湾区难得的免费海滨浴场,给村民们带来不小的商机。”李兆棠和李志滔希望把家乡的山山水水包装起来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没技术、没经验,创业困难多”

醉蝶花海、百日菊花海和紫薇花海几个花区,鲜花都正盛开———目前,清泉花海的一期规模有60多亩。

想起花海初创时,李兆棠自嘲,他是凭着一腔热情、两手空空就来打造这个花海的。“没技术、没经验,当初以为花海把鲜花种子撒下去,开花了就打开大门给人们看就是,想得太简单,但做起来才发现很艰难,遇到了很多难题。”他说,最难的就是花和瓜果都是“靠天吃饭”,而他又缺乏经验,今年5月把花种子撒下去后,雨水阳光充足,醉蝶和百日菊长势很好,而且比预计的提前了半个月开花。另一边,藤上瓜田也长势喜人。花期和瓜果提前,直接导致的就是花海开园时间被打乱,因为当时园区的基建没做好,还达不到开园条件。

虽然有遭遇困难,但李兆棠作为一名退伍老兵,坚信“当过兵的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花海成型后,又引进“网红游戏”,最终有了现在的花海规模。

虽然现在花海已投入近300万元,自己也晒得一身黝黑,而何时盈利还是未知数,但看着一片盛开的醉蝶、百日菊,看着架子上形态各异的瓜果(“藤上瓜田”种有22种瓜果),听到游客们赞赏“漂亮”时,李兆棠说他心里还是甜滋滋的。而更让他欣慰的是,花海的建造,给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他说,花海种植时是用工高峰期,当时请了村里二三十个村民帮忙。

李兆棠说,他想先把第一期做成精品,赢得游客认可后再开发第二期。第二期也会有五六十亩地,主要用来种植各种特色果树。

入村两车道有望改四车道

自今年8月开业以来,“清泉花海”就引入和推出了灯光秀,爱情秀,打铁花表演,持续推动当地旅游出亮点,出新招。因临近清泉古寺,取名清泉花海。临近年末春节旅游旺季,广东新一轮的花季即将在元旦后来临,形成新的旅游亮点。

年轻人的思想毕竟活络,李志滔了解到很多年轻人前去古寺为爱情婚姻祈福。他就在游园中打造专为情侣见证爱情设计的爱心花海和小“富士山”景观,并利用社交媒体大力推广宣传,开业不久就吸引不少游客前去一探究竟。

实际上,李志滔利用乡村生态资源发展观光与大亚湾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不谋而合。为了帮助李志滔的发展,街道、村委积极帮助他推广宣传,并动工将入村入园原本的两车道小路改造成四车道,方便游客前往。

新闻推荐

特困残疾人获慰问

东江时报讯《惠州日报》记者张晨欧阳德辉姚亚超通讯员朱秋玲昨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为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