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建立电子廉政档案为监督插上科技翅膀 精准描绘干部廉政“画像”
每月下旬,系统管理员开始更新干部廉政档案信息,包括党组织生活、违纪问责处置情况等。今年,惠州市纪委监委探索建立“惠州市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为监督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通过有效整合廉情信息,对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情况精准“把脉”,摸清全市市管干部“廉情”底数。截至目前,廉政档案系统已建立1328名在职市管干部廉政档案。
全方位采集监督对象廉政信息
廉政档案是市纪委监委为全市市管干部量身定做的一张“廉政身份证”,实现动态管理、快捷查询、综合分析等功能。
“寻其起弊之源,医其受病之处”,是建立干部廉洁档案的初衷。通过建立廉政档案,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精准画像”,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廉政意识,加强领导干部廉政行为监督,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廉政状况。
“干部廉政档案更好地为干部分析提供翔实数据和具体事实支撑,纪检监察机关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作用更能得到充分发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笔者了解到,惠州为所有在职市管领导干部和退休、离职不超过3年的市管干部“量身定做”廉政档案,坚持集中录入、定期更新和适时录入相结合,全面、准确、及时地采集监督对象廉政信息。
廉政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党员干部基本情况、谈话情况、信访举报情况、问题线索处置情况、执纪审查情况、问责情况、廉政情况以及其他情况等。同时,当领导干部有婚丧喜庆事宜、述责述廉、兼职、任期内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情况时都要及时填报,努力做到信息齐全、“画像”精准。
“输入档案编号便可快速查询到领导干部的各项廉情信息。”该负责人表示,这不仅克服了以往纸质廉政档案管理凌乱、分散,信息不全面等问题,还真正实现了廉政档案整理方便、更新及时、查询快捷、统计全面的功能。
在廉政档案的管理上,惠州实行一人一档、分级管理、专机操作、专人负责的管理模式。同时明确“三统一”,规范档案材料,做到统一内容、统一填写、统一录入。强化“四制度”,建立廉政档案归档制度、保管制度、查询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充分发挥“廉情分析师”作用
廉政档案是对党员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时时监督的重要手段。“廉政档案要"管"更要"理",充分发挥"廉情分析师"职责,是廉政档案系统建设的一大亮点。”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根据相关工作方案,市纪委监委每半年要对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向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报告,并通报市委组织部;明确了市纪委监委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对象的廉政档案管理、廉政情况分析等工作;各派驻(出)机构每半年对监督单位班子成员进行一次廉政“精准画像”。
笔者了解到,系统具有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可对廉政档案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多种统计分析和查询多种组合的数据,如按单位、按学历、按政治面貌、按行政职级、按接受廉政教育次数、按接受廉政谈话次数等多种统计数据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情况进行分析和查询,通过大数据方式分析干部队伍现状,对干部的监督和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廉政档案记载内容也将作为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惩罚处理、廉政谈话、专项监督检查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实时收录的廉政信息内容丰富、全面,为领导干部的提拔、任免、调动、考核、奖惩提供准确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和决策依据。”该负责人介绍,系统还可对收录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并自动生成风险等级,通过系统设置提醒、警示、纠正三类预警,及时对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违纪违规行为以及潜在可能引发腐败问题的情况实施预警提醒,切实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此外,系统还将不定期对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情况进行统计,采取整体形势对比、历史同期对比等方法,系统评估惠州党风廉政建设形势,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廉情分析,找出制度漏洞加以固化,既防止“牛栏关猫”“亡羊不补牢”,又杜绝干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流入“堰塞湖”。
南方日报记者罗锐
通讯员陈惜辉李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金伟)日前,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应邀做客惠州学院东江大讲堂,作了一场题为“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