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为何变得让人闹心 惠州市多所学校给家长群立“群规”,营造好的沟通环境

惠州日报 2018-11-28 08:44

管理规范的家长群,能有效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本报采集

随着各种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不少中小学、幼儿园,都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各种家长群,以便加强老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却发现,原本是个便捷工具的“家长群”,慢慢变了味,成为了“攀比群”“马屁群”“鸡汤群”,甚至“广告群”,让不少老师、家长“闹心”。

尤其近段时间,在一些地方,因为屡屡发生家长被踢出群的现象,如何规范管理家长群,营造和谐和顺的家校共育环境,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

“每个班级的家长群只能建立一个!”“约定一个时间,集中处理家长疑问。”“晚上10点后勿发群消息,除非紧急情况!”……在这片讨论声中,惠州市多所学校通过明确群规,科学管理家长群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鉴。

方便

家长群架起高效沟通桥梁

打开家长程先生的微信,置顶的几个都是家长群。“儿子读初中、女儿读幼儿园,各有各的家长群。除了学校的家长群外,孩子们还报名了培训班、辅导班,也各有自己的家长群。”程先生一边滑动微信,点开各个家长群,一边说。

程先生告诉记者,家长群虽然很多,但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各个时段的家长群,所肩负的功能作用都不一样,“幼儿园主要是一些生活的通知,到了小学低年级则侧重于作业布置,到了高年级则是一些学习方式方法的沟通。”

据悉,在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阶段,几乎各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家长群。很多家长或是老师在新学年开学后,都会主动建群,便于老师与家长间的沟通,也便于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育儿的经验、孩子的学习情况等。

事实上,家长群的建立,无论是老师来说,还是对家长来说,都确实方便不少。

“一个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发通知的时候,如果挨个提醒是不现实的。有了家长群后,我们发布一则通知,家长们接龙收悉,有疑问及时沟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光彩小学朱老师告诉记者。

家长杨女士也表示,自己平时工作繁忙,很少与老师进行电话和面对面交流,对学校和班级的教学工作不太了解,“有了家长群后,即便不能第一时间看到群通知,也会在空闲的时候翻阅消息记录,更加清晰学校和老师的教学安排,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

“平时孩子有个身体不适需要请假、或者偶尔作业忘记登记,只要在群里向老师和其他家长申请、求助,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家长们偶尔还会利用家长群积极策划一些户外活动,对孩子的某个问题进行交流,以及为班级建设献策献计等。我觉得有了沟通这个渠道,我们跟老师、其他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家长黄小姐说,“有些家长因为有了群交流,还从线上走到了线下,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

闹心

家长群异化成“小江湖”

如果家长群的作用,都能像几位老师和家长反映的那样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也就不会出现“如何规范管理”的讨论热潮了。

现实中有些家长群的异变,却背离了最初建立的初衷,成为家长取悦老师、互相攀比,甚至兜售营销的工具。有家长直言,没有规范管理的家长群,就像一个复杂的 “小江湖”。

家长叶女士对这一点感受深刻。“上个学期,我们班的一个家长,几乎每天都会发一些 "心灵鸡汤",有时还不止一条,让所有人很反感。多次劝阻她都不听,最后只好集体决定踢她出群。”叶女士说,“后来才知道,这位家长开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那些所谓的鸡汤,都是营销手法。”

家住麦地的方先生也告诉记者,家长群自从建立后,总有一些家长喜欢刷屏,什么链接都往群里丢,不是晒娃就是拉票,“很多时候,老师发的通知都被刷掉了,要回翻很久才找得到,真的很讨厌!”

在家长孙先生看来,晒娃、广告和拉票都不算什么,自己更反感家长拍老师“马屁”的行为,“以前老师为了增强实践性,也为了得到家长们的配合,会偶尔在群里发一些自己的教学思考。家长们看到不加深思,就直接赞美、感恩、表扬老师创新什么的。老师得不到想要的回应,后来慢慢的就不再发了。”

孙先生说,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往家长群里发布通知后,家长们往往都会跟帖回复,几十条信息很快会覆盖原有的通知内容,其中也不乏“老师辛苦”、“谢谢老师”之类的问候。

“其实并不是反对大家感恩老师,但我认为家长群更多是交流教学、增进沟通的,还是不要失去了本来的作用。”孙先生称。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家长群里,与家长相比,老师们的困扰也不少。“有时候家长咨询的内容太过琐碎,包括孩子中午吃什么、叮嘱孩子喝水等;有些家长还会深夜咨询学生情况;有的家长在群里给孩子带话等。为了不错过家长们的询问,我只要空闲下来就要抱着手机,工作量增加不少。”上排一家幼儿园的陈老师说。

有效

惠城多所学校立下“群规”

在“如何合理规范家长群”的讨论声中,惠州市的多所学校早已从管理实践中摸索到了一套成熟的群管理办法,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参考。

如南坛小学实验学校,由家委会牵头制定了一份 《班级微信群家长共建倡议书》。在这份倡议书里,明确要求每一位家长在班级微信群建设和使用中,要理性互动,不唱“对台戏”;要遵守规则,不能“当儿戏”;要有效发言,不当“点赞机”;要积极分享,不做“铁公鸡”;要控制情绪,不发“躁脾气”,以营造文明、高效、和谐、有意义的、有助于家校互动,有助于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班级微信群。

而在光彩小学,除了要求家长不唱“对台戏”、不能“当儿戏”、不当“点赞机”、不做“铁公鸡”、不发“躁脾气”外,还明确表示谁不遵规,谁就被“踢出群”。

校长赖新文介绍,作为教师减负的行动之一,学校还要求每个班级只能建立一个由班主任管理的家长微信群,反对各科任老师组建各学科的家长群。

水口中心小学校长张月铭介绍,作为城区最早一批施行班级微信群管理办法的学校,水口中心小学的家长群有了十分严格的管理规定。除要求家长群只能用于家校互动,只限于发布学校消息及交流学校家庭教育等小孩成长的话题;群主由班级家委会主任担任,统一群名片格式外,还要求群内发言要积极健康,不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不发布反动、集赞、购物等与教育无关的信息;保证微信群的正能量,除适当提出个别建议,不能在群里发表指责学校、老师、家长的言论。

“归根结底,微信群只是一个交流群,并非正式工作群,没有硬性规定教师和家长必须清楚群里的所发全部内容,也不规定教师或家长必须回答群里成员提出的问题。教师或家长如有重要事项告知或咨询,应该通过其它有效途径进行发布或沟通。”张月铭强调,按照群规,晚上10点后除非紧急情况,家长们一律不能发群消息,以免影响他人休息,“群规还要求家长们要教育监督小孩不要私自在群里发布信息。”

此外,按照该校的群规,对于不听劝改、多次违反的家长,将由群主移出该群。本报记者卢振侠

新闻推荐

澳头一小入选省中小学文明校园

日前,广东省文明办公布了“全省中小学文明校园品牌建设座谈会”经验交流学校名单,澳头第一小学的《弘扬感恩精神打造文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