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跃升 全市银行业贷款余额从1980年的35.98亿,到2018年三季末的4556亿元,实现跨越式发展
惠州银监分局党委书记、局长何思东(中)在辖内银行网点调研。
惠州银监分局召开“2018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动员会。
1988年,广发银行惠州分行作为惠州市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
2004年2月,中国银监会惠州监管分局挂牌成立。
惠州银监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到对贫困户家中调研金融扶贫工作。
1978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气势恢宏的四十年,是惠州经济飞速发展的四十年,亦是惠州银行业大踏步跨越式发展的四十年。从1978年的人民银行,到2004年的15家银行、648个网点、1692亿元资产,再到2018年33家银行、757个网点、5949亿元资产,这条持续跃升的曲线就是惠州金融业40年发展的轨迹。风雨兼程四十年,砥砺奋进四十载,惠州银行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银行机构日益增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和服务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支持惠州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1”到“1+4+N”,银行体系及监管体系日益完善
1978年,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分设,由此拉开了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序幕。国家恢复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独立于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经过恢复、分设、独立、诞生,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多机构多体系的银行体系初步形成。40年栉风沐雨,40年薪火相传,四大银行名称几经更易,地址数度迁徙,1988年设地级市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四家银行惠州市分行正式更名成立。为将国有专业银行的政策性和商业性业务基本分离,1994年,国家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6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惠州市分行成立。随着惠州经济的飞速发展,1988年广发银行作为惠州市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惠州,2010年3月东亚银行 (中国)有限公司惠州支行作为首家外资银行落户惠州,接着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相继进驻。目前,惠州市共有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6大类3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设有757个营业网点,银行从业人员12500余人。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惠州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建设硕果累累,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机构种类不断丰富,网点布局日趋合理,服务覆盖面日益扩大,成功实现了由“大一统”银行体系向现代银行体系的历史性转变,顺利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蜕变。
为更好地发挥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 《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将金融监管职能从央行独立,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分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挂牌履职。2004年2月,中国银监会惠州监管分局正式挂牌成立,担负起全辖6个县(区)1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648个网点和1692亿银行资产监管。惠州银监分局成立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现代银行监管理念,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加快推进银行业改革和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和银行业的互动协调发展,展示了银行业监管部门的新形象。
从“36”到“4556”,银行业支持经济发展力度不断增强
40年来,惠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坚持以服务社会民众、发展地方金融为己任,认真贯彻国家各个时期的货币信贷政策和各级监管要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银行业贷款余额从1980年的35.98亿元,到2018年三季末的4556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大力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持惠州全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工商银行先后支持了中海壳牌、中海炼化、LNG电厂等石化区重点项目以及TCL集团、德赛集团、华阳集团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的发展,仅“十二五”期间,累计投放表内外融资总额达1500亿元,贷款累放量保持当地同业首位,其中投放小企业和个人贷款近500亿元;2008年,牵头设计惠州市政府50亿元“理财+信托”资金搭桥方案,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和信托平台激活民间资本,支持政府大项目建设,开创了政府、银行、信托合作的新模式;2015年,与纽约工行联动为TCL集团登陆美国债券市场发行2亿美元商票开立跨境保函。为支持地方基础设施,浦发银行累计提供资金突破100亿元,重点支持了惠州市交投集团、惠州市水务集团用于仲恺产业园区道路交通工程、南四环项目、莞惠城际轨道项目、惠城区高薪科技产业园道路交通工程、中铁铁路项目等惠州交通项目以及青年河综合整治工程、大亚湾供水管网项目等环境用水项目,直接拉动惠州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为惠州市基础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大力支持 “三农”及县域经济领域。农业发展银行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致力于粮食安全和落实政府主导的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先后贷款扶持本地一批农业小企业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了惠州各地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龙门“三院”(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博师高级中学新校区、惠阳淡澳河整治工程、惠东X213线公路等一大批重点民生工程建设,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项目周边13000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农业银行牢记“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使命,在服务“三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搭建电子平台,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问题。积极发挥网络金融优势,加强与涉农企业合作,积极运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力度,搭建集金融、电商、消费、缴费于一体的“e农管家”电子商务平台。截至10月末,农行惠州分行“惠农e商”服务平台已入驻商家上万户,累计交易额近7亿元,为“工业品和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架起一座桥梁,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的买难卖难、供需脱节等问题。二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社会问题。通过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金穗便捷贷”,对农业龙头企业(含农资企业)所带动的上下游生产农户及经销商户发放的 “金穗快农贷”,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网捷贷”。截至10月末,该行累计发放惠农e贷已超过5亿元。三是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金融支持力度,并以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助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至10月末,该行累计发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达近8亿元,支持农户800多户;累计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贷款近1亿元。四是延伸“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扎实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设立“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1300多个,实现了对全市60多个乡镇、1000多个行政村的全覆盖,让村民享受“足不出户”的便捷金融服务,构建覆盖延伸“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服务网络。今年以来,农行惠州分行惠农通工程累计交易40多万笔,交易金额近2亿元。
惠州银行业对惠州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和监管部门的各项政策要求,通过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银企座谈会,举办重点项目信贷意向签约仪式,开展金融扶持小企业等活动,积极搭建政银企协作平台,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保持信贷投放的较快增长,促进推动惠州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18年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达4556亿元,比1980年末增长了127倍。
金融创新日益活跃,服务水平日益提高
服务网点及渠道体系日益增多。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金融服务网点和服务渠道巨变的四十年。一是物理网点自助机具每年数以百计不断增加,从四十年前惠州银行物理网点屈指可数,到现在各家银行物理网点不断向广大城乡覆盖。为方便客户,自助设备甚至开到了学校、社区、厂区,环境、功能日益标准化、高级化、现代化。二是银行卡功能及附属功能日益强大。以前存储的凭证主要是存折,后来发展成银行卡。现在银行卡已不仅仅是存款凭证和权利载体,逐步取代现金、支票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电子支付工具,成为信贷、理财、现金管理工具。甚至在金融功能的基础上,还加载了社保、公交、铁路、教育等经济和社会功能,变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银行与惠州市总工会联合发行的惠州工会龙卡、浦发银行发行的中油BP车主信用卡等诸如此类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个性化银行卡产品在惠州不断涌现。三是自助设备投放持续多年快速增加,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自助设备3000多台。惠州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研发推广电话、网上及手机银行,借助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高科技功能体系,让百姓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足不出户,享受24小时多层次、多渠道的全天候服务。现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技术等最新金融科技已逐步运用到金融服务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惠州市民将体验到各金融机构精心打造的 “未来银行”更安全、高效、快捷的服务体验。
服务品种及产品日益丰富。惠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服务创新步伐,根据各自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对象的差异,不断改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从最初仅有的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业务扩大到银行卡、电子银行、代客理财等各个领域。全市银行业根据客户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因地制宜,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大量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针对大型企业的集团客户授信、银团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住房装修贷款、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等。金融业务领域的扩大,金融新产品的日渐增加,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社会大众的生活需求,也为惠州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多功能、全方位、个体化、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服务理念日益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惠州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度重视服务工作,“客户是上帝”、“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服务客户”等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服务体验方面下足了功夫。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会员单位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文明规范服务公约和实施细则,从厅堂环境、硬件设施、理财咨询及信息公示、业务种类及处理效率、人员面貌及精神风貌、服务制度及规范、经营效率和资产质量等六大项1000多条进行了规范。惠州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参与到优质服务文明建设的行列,通过“对标”,查找差距,迎头赶上,全行业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站上一个新的台阶,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广发银行大亚湾支行、中国银行惠州分行营业部、浦发银行惠州分行营业部更是从全国20多万个服务网点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千佳示范单位”。
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
40年的改革发展,使惠州市银行业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体制机制得到深刻变革,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商业银行体制基本确立,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现代公司治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流程银行建设得到有力推进,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四十年来,惠州市银行业在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的突破、实现的转变,消除了影响银行经营发展的机制障碍,为银行业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不断提升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实力
惠州市银行业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风雨历程有力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银行业立足实际,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累和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为惠州市银行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2004年惠州银监分局成立以来,在原广东银监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求真务实,创新进取,按照银保监会“三管一提高”的监管新理念,紧紧围绕“四大”监管目标和“六条”良好监管标准,不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不断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强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监管工作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促进了全市银行业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进,实现了全市银行业的大发展、大跨越。
回顾40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中得出一个重要启示: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惠州银行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没有自身的改革开放,惠州银行业就难以获得巨大的动力和活力;没有实施有效的银行监管,惠州银行业就难以取得今天的成效,金融安全就难以得到维护和保证。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银行业已经迎来了全面开放的时代,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形势也愈来愈越复杂,惠州市银行业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惠州银行业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砥砺奋进四十载,扬帆远航再出发。惠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继续以服务和支持惠州经济发展为己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大力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健全银行业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实力,充分发挥银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本版文图由惠州银监分局提供)
新闻推荐
城管队员救助受伤人员。《惠州日报》记者张晨通讯员周爱民摄东江时报讯《惠州日报》记者张晨通讯员周爱民四处无人,路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