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入林日夜蹲守10余载 摸清惠州两栖爬行动物家底 市林科所原所长周纪刚主编的《惠州两栖爬行动物》记录了102种动物
周纪刚介绍其采集的动物标本。
《惠州两栖爬行动物》图文并茂地记录了惠州市102种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和形态。
还未日出便进山,在山林中从清晨蹲守到夜晚,哪有大石块、水草、枯枝败叶、池塘、水沟等,就往哪去……这是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教授级林业高级工程师周纪刚10多年来的工作常态。他这么做只为一件事,就是为了摸清惠州市两栖爬行动物家底。
近日,周纪刚主编的《惠州两栖爬行动物》出版。该书具体描述了惠州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和形态,介绍了东江中部流域整个生态种群大致分布情况,对于科学研究、保护以及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10多年拍摄两栖爬行动物照片万余幅
“这是长肢林蛙,以前只在台湾发现过,现在我们在惠东安墩、古田、惠城区等多地都发现有分布。”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动植物标本馆,周纪刚在众多标本中,捧起一瓶长肢林蛙标本说。随后,他翻开《惠州两栖爬行动物》,在内页可看到对长肢林蛙的分类地位、野外特征、习性与分布的介绍,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除了从森林覆盖率、森林植被情况等反映出来以外,还能从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生存情况看出。我们出版这本图册的目的,就是想把惠州的两栖爬行动物家底摸清。”周纪刚表示,在动物系统进化历程中,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型动物,其繁殖还不能完全离开水体。爬行动物则完全能在陆地繁殖,是最早的真正陆生脊椎动物。摸清这些野生动物的种类和分布状况,对于科学研究、保护以及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都有重要意义。
周纪刚是江苏宜兴人,已在惠州市从事林业科学研究20多年。从2004年开始,他便在惠州市范围内调查拍摄两栖爬行动物。2016年,市林科所向财政申请调研惠州两栖爬行动物课题资金获批,周纪刚作为此项课题负责人。而此项目在批准前已开展多年的基础性调研。此后,他便深入南昆山、罗浮山、象头山、古田自然保护区、金桔自然保护区等区域,拍摄了万余幅生态照片。
为了抓拍反复多次上山蹲守
《惠州两栖爬行动物》共记录了惠州市两栖爬行动物102种(不包括海栖种类),其中两栖动物34种、爬行动物68种,包括蛇类48种、蛙类32种,还有蜥蜴、龟等。周纪刚告诉记者,图册中70%至80%的两栖爬行动物都是用微距拍摄的,有的动物比如纹姬蛙实际上很小,只有小石头般大小,用微距拍摄更能反映其色斑等细节,让读者有更直观的感受。
“拍摄时最大的难度在于很多动物可遇不可求。”周纪刚说,它们的活动范围有一定区域、时间段、季节、气候条件。因此,发现踪迹就得赶紧举起相机拍摄,但由于它们行动速度非常快,周纪刚常常是空手而归。例如为了拍蓝尾石龙子,周纪刚三上龙门天堂顶。“特别气人,爬上去后,明明看到了蓝尾石龙子跑到路边土坎的草丛里躲起来,以为可以瓮中捉鳖,蹲守在旁。扒开草丛,却发现草丛后有个窟窿,蓝尾石龙子就这么逃走了。还有一次,我恰巧没带相机,用手机只抓拍到它的半截身影。”后来,蓝尾石龙子还是给该书的第二主编吴宏道给抓拍到了。
大壁虎从前因人为抓捕而变得稀少,有一次,周纪刚得知象头山自然保护区有大壁虎,便和吴宏道大清早爬上象头山,发现大壁虎果然藏在路边的大石头缝里。于是,大家从神清气爽的早晨蹲守到烈日炎炎的中午,一直到天色暗沉的晚上7时,大壁虎却怎么也不肯出来。他们只好用两根棍子从石头的缝隙两边插入,用棍子将大壁虎从中间抬起,对着它拍完照后又放归山林。
入山拍摄磕碰摔伤是常事
入山拍摄,危机四伏,磕碰摔伤是常事,相机摔坏也不少见。为了寻觅两栖爬行动物的踪影,有时大清早就上山,有时在野外待到凌晨两三点。最危险的是,还得冒着被蛇咬伤的生命危险。
“去拍摄一定要对蛇的习性非常了解,还得掌握急救知识,不能贸然冒险。”周纪刚说。每次上山拍照,周纪刚都要全副武装,穿上高筒胶鞋,蛇就咬不透。蛇多在晚上出没,拿手电筒照一照,才能拍清蛇的样子,还要拿抓蛇的钳子将其钳住,以防其逃窜。
对一般人来说,眼镜王蛇是一定不能靠近的,周纪刚却用长焦镜头把它 “收入囊中”。眼镜王蛇有两三米长,攻击性特别强。有攻击性时蛇身会竖起来跟着人走,猛然扑过来,还会喷射毒液。一般蛇只有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的其中一种,但眼镜王蛇却混合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两种毒素,毒性很强。
计划深入调查惠州海栖种类两栖爬行动物
周纪刚一直有个生态梦,那就是希望惠州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山清水秀,鸟儿自由地飞翔,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此前,他曾主编出版了《惠州野生鸟类》,该书收入惠州236种鸟,填补了惠州鸟类图谱的空白。
通过这几年的林业调查,周纪刚欣喜地看到,惠州的生态环境很好,国家及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区越来越多。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大,每年组织开展打击猎杀野生动物行动,对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强大的威慑作用,对野生动物保护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随着社会进步,人们通过网络、书籍、媒体等途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
“城市里的鸟叫蛙鸣增多了,显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周纪刚说,例如只在环境好的地方出没的山椒鸟,从前它的叫声只能在深山老林中听到,现在市区一些地方如植物园、高榜山都时不时能听到它们的叫声,看到它们的身影;又如生态指示鸟——— 鸬鹚,每年10月20日左右就有200多只鸬鹚迁飞到西湖鸟岛,并有逐年增多的迹象;还有从前西湖鸟岛没有的苍鹭,现在都在西湖鸟岛繁殖了。
“接下来,我还想在海栖种类的两栖爬行动物方面作重点深入调查,为惠州科学研究、保护以及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为惠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多贡献。”周纪刚说。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陈春惠
新闻推荐
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惠州市深入贯彻实施《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抓好基层党建,关键在落实。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部署,惠州市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实施《惠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