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进入高发季节 未来3年惠州计划打造10个以上国家级胸痛中心提高治疗能力

南方日报 2018-11-20 06:19

目前惠州已建成两家胸痛中心,有效降低了心血管危急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心血管疾病在惠州居民死因中排在首位,其中,冠心病危害最大。秋冬季节是冠心病高发的季节,那么,什么样的人群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如何防治和及时识别冠心病?

对此,记者采访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专家。专家表示,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为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惠州目前已建成2个国家级胸痛中心,并力争在3年内创建10个或以上国家级胸痛中心。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心脑血管疾病致死在惠州居民死因中排首位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使心肌供血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病症,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

作为心血管疾病中危害最大的病症,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据统计,全世界冠心病年死亡数可占到总死亡数的1/3左右,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得益于对危害因素的干预措施和有效的二级预防,自1968年后冠心病的死亡率开始下降,尽管如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冠心病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惠州也不例外,根据《惠州市2013—2015年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在惠州居民死因中排在首位,占总死亡的44.8%。

今年3月,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雪燕在《预防医学论坛》上发表《2014—2016年惠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病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据其对2014—2016年惠州市7个县(区)20650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原因的分析,在2014—2016年心脑血管病死亡病例的死因谱中,前4位死因均是心肌梗死、脑出血、冠心病和脑梗死。

据悉,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10.67/10万,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10.91/10万,与2014年相比略上升,总体上看农村地区冠心病死亡率略高于城市地区,男性高于女性,且在40岁后呈现多发趋势。

肥胖症成冠心病首要危险因素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专家、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张法宁介绍,心脏通过有节律的搏动来向全身供血,而心脏肌肉自身所需的血液,则是依靠心脏自身的血管来提供,这个血管就是冠状动脉。一旦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者合并血管痉挛及血栓而造成冠状动脉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时,就会形成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坏死,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阻塞的原因有很多,张法宁告诉记者,目前已知“三高”患者是罹患冠心病的危险人群,“与高脂血症相关的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的预测因素,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而冠心病同时也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另一方面,冠心病的发生具有家族性,即在家庭成员中或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中,若有在60岁以前发生了心肌梗塞,其他家庭成员就有易患冠心病的倾向。

除此以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张法宁介绍,吸烟、饮酒、久坐都会增加冠心病发生和死亡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由于肥胖可以导致心脏负担增加、使血压升高、导致糖耐量的异常、使血脂升高,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

近日,惠州天气明显降温。据了解,天气寒冷使得人体血管收缩,代谢增高,特别是老年人心肺功能较弱,心排血量降低,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遇到寒冷刺激,冠状动脉发生痉挛,使本来就狭窄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甚至瘀阻不通,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秋冬季节成为冠心病高发季节。

惠州已建成两家国家级胸痛中心

记者了解到,冠心病等心血管危急重症疾病致死率非常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导致死亡,而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胸痛。

为了降低心血管危急重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胸痛中心的概念被提出——通过包括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和影像学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据介绍,当急性胸痛发作时,若能在1小时内打通堵塞的血管,患者死亡率仅为1%,如果延迟到发病后6小时打通堵塞血管,则死亡率将会升高到6%以上。从挽救患者生命和提升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为发病后的2小时,俗称“黄金120分钟”——换言之,若能在120分钟内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绝大多数心肌可以免于坏死。

2017年10月,原国家卫计委出台了《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明确要求各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工作,按照改善医疗服务相关工作要求,鼓励满足建设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建设胸痛中心。

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以来,惠州先后有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惠阳三和医院两家医院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总部认证,分别创建成为国家标准版的胸痛中心和基层版的胸痛中心,而惠州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也相继宣布开始建设胸痛中心。

数据显示,目前已经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完成首份心电图的平均时间从32分钟缩短至6分钟,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打通血管时间从124分钟缩短至73分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从12.3%下降至2.4%。

据悉,惠州将用3年时间,通过整合院前急救、二三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卫生资源,协调推进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科协同、医院内各相关科室协同、上下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同、医院间协同“四大协同”机制的落实,推动建立胸痛救治的区域协同、多学科诊疗模式,在全市范围内至少打造1个省级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和1个国家级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全市力争创建10个或以上国家级胸痛中心。

新闻推荐

中国国际物联网创新应用大会昨日在惠州潼湖科技小镇召开 多管齐下助力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国际物联网创新应用大会现场。信息时报讯(记者陈雅菲)当下,物联网正掀起各行各业巨变的浪潮,也成为了产业创新发展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