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本月底前将完成数据审核 全面拉网确保“应查尽查、不重不漏”
南方日报讯(记者/卢慧通讯员/惠环宣)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有针对性制定改善环境质量措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普查阶段,是普查工作关键年。惠州市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积极成立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办公场所、经费等保障条件,扎实推进,狠抓落实。据悉,本月底前将完成数据审核工作,12月将对普查数据审核工作开展质量核查。
清查工业企业6.8万多家
宁可辛苦一倍,不可遗漏一个,成就了惠州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全”:汇总收集数据信息,形成市底册下发各县区筛选,建立全市清查名录库,清查底册共计71174家,其中工业企业68230家,畜禽养殖1150家,集中式治理设施1007家,生活源锅炉159台,入河(海)排污口628个,覆盖全市污染源。
选聘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全部登记造册并发放“两员”证件。共举办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培训班27期,选聘的普查指导员290人、普查员1931人,对普查技术规定等进行培训,全部人员持证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提及“全”字,选聘两员方面也有充分体现。
为了确保“应查尽查、不重不漏”,惠州在清查时全面拉网。按村(居)民委员会管辖的地域范围确定普查小区作为基本地域单元,划分普查小区1300个,每个普查小区配备一个熟悉情况的村级工作人员作为普查员。每个普查小区,严格按照普查技术规定,由熟悉普查人员带路,组织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开展拉网式排查。
每项普查工作均制定详细计划
在惠州的污染源普查工作中,“精细化”的特点随处可见。计划方面,每项普查工作均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个人、每一天,各县区也制定相应计划报市普查办;针对具体普查工作任务,市普查办实施日调度、周汇总、月分析,每天根据调度情况采取措施推进,每周召集县区技术人员学习交流,每月组织分管领导召开进度分析会,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完成。
工作方面,按照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相关要求,严格落实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如调查工业污染源时,调查员全面查清企业的原辅材料消耗、产品生产情况,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包括排放口信息、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等)、各类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等。
管理方面,管理精细化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制定普查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每个人员职责,确保能准确地领会、精确地贯彻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建立普查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
惠州污染源普查工作还在“查得准”上做文章。
培训指导是“查得准”的基础。今年8月开展入户调查以来,不到3个多月时间,共举办培训44期,培训普查员2623人次,普查对象17855人次,做到普查技术人员、普查对象基本全覆盖。通过培训,普查技术人员能够熟悉掌握普查技术路线、准确把握入户调查重点、正确理解每个指标的含义。
同时,注重质量控制,编制实施《惠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办法》和《惠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实施细则》,健全分级负责普查质量责任体系,建立普查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各级普查机构明确一名质量负责人,建立普查质控工作组,对普查的每个环节实施质量管理和检查。建立普查数据质量溯源和责任追究制度,各个环节均要求相关责任人签名确认,确保数据准确。
而为了确保精准无误,惠州实施三级联防:普查指导员在普查员现场审核的基础上,对普查表进行全面审核,并抽取10%比例开展现场检查与核实,审核发现问题,立即要求相关人员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整改;县区质控小组对辖区普查表完整性、规范性、合理性审核全覆盖,并抽取10%比例进行现场复核;市普查办组织人员对各县区提交普查表进行审核,并抽取一定比例尤其是重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核实。
新闻推荐
惠州市鸿海工业开发有限公司与韩进(惠州)涂料有限公司于2010年4月7日签署的《“鸿海精细化工基地”用地合作合同》自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