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厕所革命”助力乡村振兴 多方探索提升乡村公厕规划建设水平,补齐乡村旅游短板
惠州市不少乡村日益重视公厕建设。这是干净漂亮的横沥镇黄沙洞村公厕。记者杨建业 摄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今天是世界厕所日。都说人有三急,厕所体现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如今,惠州许多乡村越来越漂亮,到乡村休闲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可游客到乡村游玩时碰到内急,这可真是一件头疼事。市民出游遇到如厕难题了吗?惠州乡村的公厕配套情况如何?“厕所革命”在农村进行得怎样了?记者进行了调查。
礒事
乡村游遭遇如厕难
11月17日,曾亮(化名)早早便又带着一家老小开始周末游。自从小孩满4岁后,曾亮便答应孩子,每月带他至少去一次郊游。
近两年来,曾亮走遍了惠州名村古村或景点,“乡村公厕还是有的,就是大部分比较简陋,有的管理不好就比较脏。”曾亮说,有一次他们去到一个乡村的景点,碰到厕所没有水,一些排泄物没有冲走,孩子一进去就跑出来了,宁愿憋着也不肯去上厕所,后来还是妻子拿把伞挡着,小孩才勉强小解。此后,他们出游就必随身带伞,以防遇到类似的事。
曾亮的烦恼,其实反映的是当前惠州市一些农村地区在公共服务方面面临的一个共同短板。记者在惠州市多个县(区)调查发现,公厕的残破缺位和管理不到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如博罗县龙华镇的旭日古村,拥有明清时期大规模古建筑,近年,随着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活动在这里开展而提升了知名度。不过记者近日到该村看到,村里的停车场虽然有一个较大公共厕所,但便池污垢较多。村里的另一个公厕同样存在便池污垢多的问题,而且还没通水。
探索
博罗探索建立“厕所开放联盟”
也有一些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乡村景点厕所管理得比较好,“这类村子的厕所很干净卫生,让人满意,去乡村旅游我们对厕所的要求也不高。”曾亮说,以他的经验,厕所管理得好的村子,旅游氛围也很好,例如观背村,“这样的村,我们很愿意多去几次。”
被曾亮点赞的观背村位于博罗县,该村有着800多年的历史,如今已由一个破旧的城中村变身为一个现代、美丽且有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旅游景点。“现在,我们村进驻了60多家社会团体,将村子改造成独具特色的文化部落。”观背村党支部委员王春娣介绍,周末时村里接待人流可达到1000人。
村里的公厕不多,只有2间,但这些社会团体和部分村民一起,向游客开放自家的厕所,形成了 “厕所开放联盟”,补充了公厕的功能。在村里,每走几十米便可看到“共享卫生间”或“博罗县厕所开放联盟”的标识,游客可进入免费如厕。
“我们发起倡议,自愿加入。”王春娣说,加入的团体一般本身就是属于开放性质的,如“驴吧”“书吧”。至今,村里已有10多家团体和部分村民开放厕所。
“这里挺好找厕所的,经常走着走着就看到"厕所开放联盟"的牌子,很方便。”记者采访时,市民伍先生正在观背村踩点,准备过段时间组团来博罗旅游,他说,作为组团旅游的组织方,上厕所方便与否也是他们踩点要考察的内容之一,近两年,惠州乡村旅游景点都配有公厕,观背村做得不错。
据悉,今年,博罗县率先全省建立“厕所开放联盟”。博罗县文体旅游局局长朱炳文介绍,截至今年5月,博罗全县已经有98个单位加入 “厕所开放联盟”,只要游客用微信点击“博罗智能厕所地图”,即可找到最近的厕所。
“乡村公厕赶得上城里水平”
除倡导团体和村民开放厕所外,不少乡村也逐渐重视公共厕所的建设。11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横沥镇黄沙洞村。一进入村口,就看见村道两边树立了许多温泉、农家乐和民宿的招牌。黄沙洞村党支部书记刘容兴介绍,该村是惠城区首批美丽乡村示范点,拥有温泉和黄沙洞水库两大自然资源。目前有温泉客栈、民宿和农家乐47家,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会有许多游客过来游玩,多的时候每天有近千人次。
刘容兴介绍,2016年年底,在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时,该村专门规划设计了4间公厕。这4间公厕投入了约80万元,按照城市现代化标准建设。为方便游客,该村二期规划新增2~3间公厕,确保村里各旅游区域都有公厕。
在村口游客服务中心后面的公共厕所,贴着灰色的瓷砖,上面是红梁灰瓦,墙面还装饰有圆形镂空花纹窗格,古色古香。女厕里面有10个蹲厕隔间,男厕则有6个蹲厕隔间和6个小便池。男厕和女厕各有3个洗手盆。男厕和女厕旁还有一个残疾人专用厕所,里面有一个坐厕和一个洗手盆。整间厕所没有异味,蹲厕和洗手盆也较为干净,厕所内的隔间都有垃圾桶。
记者走访看到,4间公厕配有一名卫生员负责管理,每天清洗,确保里面干净卫生。记者在走访中遇到游客杨先生,他对黄沙洞村的公厕卫生表示点赞:“黄沙洞的公厕赶得上城里的水平了,干净,没有异味。”
困境
用地资金运行三大难题待破解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乡村公厕更是如此。事实上,惠州近年来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把推进"厕所革命"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来抓。”市委农办副主任何碧光介绍,在贫困村创建示范村中,惠州市要求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不过,乡村公厕的建设也面临一些难题。如观背村改造时,为解决公厕的问题,村委会着实苦恼了一阵。“一是选址问题,村里的建筑格局早早就形成,谁家的空地愿意拿出来建公厕?谁愿意在自家旁边建公厕?”王春娣称,观背村自2014年改造成“壁画村”时,就吸引了许多市民来旅游,那时村里只有村委会开放厕所,人流一多经常排队,也影响了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后来利用村里的一间闲置房子增加了一个只有一个蹲位的公厕,但远远不够,所以才“催生”了“共享厕所”。
原来,当年村委会就想到了由村干部带头,并倡导有条件的村民自愿开放厕所,这就是村里现有“共享卫生间”的来源。今年博罗建立 “厕所开放联盟”后,观背村便抓住这个契机,倡导进驻村里的社会团体加入,较好地解决了游客如厕问题。
记者走访博罗旭日古村时,该村党支部委员苏玉娣介绍,游客一般自驾游或跟团游到村里后,在停车场下车就近上厕所,因此停车场的公厕最大,基本能满足游客需求,但公厕自来水“时有时无”,导致无论村民还是游客,一般都不去。究其原因,苏玉娣直言是缺少资金。她透露,村委会每年经费不多,支出事项较多,虽然有保洁员打扫卫生,但没有相关清洗剂清洗,一些污垢没法清洗干净,时间久了看起来就很脏。
目标
逐步实现城乡文明公厕创建全覆盖
乡村公共厕所的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如何规划和管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今年印发的《惠州市进一步推进文明公厕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按照“属地负责制”,农村生活区将与城市公共区、交通服务区、旅游景观区、行业窗口区一道,以公共厕所综合整治提高为重点,逐步实现城乡文明公厕创建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的总体目标。
根据上述方案,要全面提升城市和乡村厕所规划建设水平,把公厕建设规划有效融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做到科学统筹、布局合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相契合。此举有望解决厕所的建设用地问题。
同时,惠州市将推进公厕节能环保改造,鼓励高新科技企业积极研发应用新技术,不断提升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的科技含量,要将“高效节水、低碳排放、生态循环”等创新科技融合在内,实现“厕所革命”和生态环保的有机结合。
厕所建好后,维护管理是个考验。“结合惠州市实际,进一步完善公厕环境卫生标准,加强考核。”上述方案提出,要落实除臭净味、“四害”消杀等要求,公厕内无积水积便、乱堆乱放、乱涂乱画、乱张乱贴等现象,公厕周边无积存垃圾、堵塞通道等问题,因地制宜绿化公厕周边环境,有条件的在公厕内部增设绿色植物,建设一批生态式、花园式公厕。同时,公厕管理服务要做到“四有一免”,即有岗位责任制,有卫生监督检查制度,有卫生服务标准,有定时清扫保洁制度,免费开放。
为加强对公厕的管理,惠州市还将探索 “厕所+商铺”“厕所+售票点”“厕所+停车点”等厕所管理模式,积极开拓公共厕所衍生功能。鼓励推行PPP模式,吸引企业和社会团体以承包经营、企业冠名赞助、商业广告特许经营、公私合营等方式积极参与厕所建设、管理和使用维护。此外,还将完善导厕系统,统一规范公厕导向标识和标志设置,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服务手段,运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开展公厕定位导航和服务信息发布,解决“找厕难”“如厕难”等问题。
建议
多规合一破解乡村公厕建设用地难题
据市旅游局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2017年开展的 “旅游厕所革命”第一个三年行动,按照国家、省统一工作部署,惠州市成立了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至去年年底,惠州市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37座,主要以A级旅游景区、旅游干道、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饮点、旅游娱乐场所等旅游厕所项目为重点。2018~2020年,新三年“旅游厕所革命”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新建旅游厕所55座、改扩建厕所38座,共计93座。
“惠州乡村旅游点的厕所是不够的,我们曾经做过调研,惠州有100多个乡村旅游点,但每个县(区)只选了10多个点去布置公厕。”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戴学军博士说,惠州也对乡村旅游点的厕所做过规划,但在落地时,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资金,而是用地问题。
戴学军称,乡村旅游点公厕建设涉及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多规合一是破解落地难的有效办法。“就是公厕的规划一定要在土规的基础上来做,这样才好推开。”此外,乡村旅游点公厕要跟其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而不是单独布点建设,这些都是多规合一的内容。
对于厕所的维护问题,他认为当前的体制机制仍不够顺畅,乡村旅游点公共设施的维护应该是谁受益谁维护,而不是谁投资谁维护,“应该由乡村景区的受益方来维护,但当前没有相应法律的约束,加上一些乡村景区短期收益不佳,会出现维护不到位的情况。”在这方面,还需要理顺关系,通过地方立法来推进管理。
统筹 记者刘建威
采写 记者冯丽均 香金群 刘建威
新闻推荐
男子坐飞机带打火机过安检 以为藏匿隐蔽部位不会发现 结果被查获移交警方处理
东江时报讯记者刘豪伟通讯员秦海伟一男子乘坐飞机时,觉得随身携带的打火机丢弃了很可惜,便想到一个“暗渡陈仓”的办法,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