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晒秋节 □白 雪
晒秋、晒秋,越晒越有。在祖国北部不少地区已经白雪飘飞、寒意渐浓时,南粤惠州“山里头农庄”迎来了第二届晒秋旅游文化节。耀眼的红辣椒组成的巨幅国旗,在湛蓝的天空下和四面青山的环抱中,愈发显得鲜艳夺目,成为主会场最抢眼的风景。金色的玉米、橙黄的南瓜、墨绿色的冬瓜、翡翠般的卷心大白菜、编成辫子的白皮大蒜、刚从地里刨出来的土黄色生姜,还有黄橙橙的稻谷等农作物,或挂满竹架之上,或摊在圆形、菱形的竹匾里,或装进箩筐、堆摆在草坪之上。五颜六色,拼成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像一幅幅浓艳、斑斓的秋色画卷,流泻于眼前。在四季不甚分明,以常夏为主宰,少冬、短秋的岭东之地——— 惠州,这珍贵难见的秋色,着实让人兴奋不已,流连忘返。
山里头的“晒秋”,晒的是大自然诱人的色彩,晒的是丰收的喜悦,晒的是源远流长的传统农耕文化,晒的是百姓对富裕生活的感恩和憧憬。让起源于江西上饶篁岭的“晒秋节”,在美丽惠州的土地上绽放异彩。
开幕式上,小金口麒麟队表演的麒麟闹秋,舞得酣畅淋漓、妙趣横生,观众喝彩连连。激情的锣鼓把晒秋的现场气氛渲染得热闹非凡。欢声笑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把到场的宾客带进色彩缤纷的金色秋天。参加啃秋游戏的年轻人,把喜悦的气氛推向高潮,欢笑声此起彼伏。吸引眼球的还有惠城区传统服饰文化促进会的女人们,身着舞台上炫目的表演服和各色旗袍,在众多摄影家的镜头里频频变换姿势,花蝴蝶般穿梭在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之间。
“晒秋节”让很难赏秋的惠州人享受到迷人的秋韵,让生活在都市里的城里人感受到久违的乡土气息,沉浸在农耕文化那久远而亲切的魅力之中。真可谓秋色满眼赏不够,嘉宾盈园鼓声欢。敬畏自然、感恩生活,良多感慨不禁油然而生。在中国旅游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惠州市第一个举办“晒秋节”的山里头农庄,已晒出广东省秋季文化旅游的独有特色,还将晒成惠州市乡村旅游的响亮名片。
“晒秋”何以在山里头农庄火起来,得益于它拥有非常良好的自然环境。山环水抱、秀木葱茏、竹林苍翠、溪水淙淙。一团团锦鲤在湖水中嬉戏追逐,一群群飞鸟在漫山遍野的丛林中欢快地穿行。一垄垄蔬菜在阳光下水灵灵滴翠,百香果、葡萄园里硕果累累。一面山坡的走地鸡,冠红嘴黄眼有神,一派六畜兴旺的乡村祥和图。
傍晚时分,倦鸟归林,炊烟在一蓬蓬竹林、秀木丛中袅袅升腾。一次可以接纳数百人用餐的大竹棚里传来笑语欢声,餐桌上安全放心的无公害美食令游客们赞不绝口。清甜甘洌的山泉水,直抵每一个人柔软的心灵。不久,蛙声四起,蝉吟虫鸣。户外的山野里,清风徐徐,满天繁星。夜,渐渐深沉,四周寂静无声,霎时间,世界仿佛停止了运动,游客们进入了安恬的睡梦之中。清晨,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渐次传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不一会儿便汇成了百鸟大合唱,唱响了整个密林和山谷。新的一天在鸟鸣声中拉开帷幕,这便是令人向往的美妙生活,更是举办大型“晒秋节”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举办“晒秋文化节”,只有农耕文化还远远不足。与文化千丝百绕的山里头农庄总经理戴明,原本就是文化人,还是资深媒体人。他让农耕文化习俗在这里落地生根,在山里办起了自媒体,把传统的民俗文化与饮食文化、养生文化和企业文化结合在一起;他把全市700余名博士中的400多个博士邀请到 “山里头”,一人种下一棵树,同时也种下一个只属于山里头的美好希望。于是,成就了一面山坡的博士林,在我国或许至今也独一无二。他把企业文化做得风生水起,“晒秋节”也成为他独树一帜的旅游文化品牌。
清晨,站在二层楼客房门外的长廊上,望着密密麻麻结满橘红色果子的高大柿子树,欣赏城里难以见到的迷人秋色,陶醉在略有薄凉秋意的晨辉里,如饮甘怡。
满眼秋色赏不尽,我言秋日胜春朝。山里头农庄五彩斑斓的 “晒秋”文化节,像一幅幅经典油画深深烙进宾客们的脑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晨通讯员卢剑黄容枝)为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工作力度,营造全民禁毒的良好氛围,日前,由共青团大亚湾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