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馆普及新兴中医药技术 惠州市初步建成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框架

惠州日报 2018-11-09 08:44

中医是惠州市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服务推广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逐渐成为中医药服务快速发展的阵地。

据了解,目前惠州市设立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占比达98%,一些新兴中医药技术正在基层中医馆得到广泛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得到普及

惠城区桥东街道居民徐阿姨患有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近几天她再次来到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接受治疗。

“之前走路会觉得腰痛,治疗之后舒服多了,而且很实惠。”徐阿姨说。为徐阿姨做治疗的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黄仁松介绍,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设有中医馆外,还设有中医全科、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中药房等,开展了艾灸、拔火罐、刮痧、穴位注射等36种中医疗法。“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得到普及,群众的养生防病意识逐渐增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一些新兴中医药技术在基层中医馆得到应用。仲恺高新区潼侨镇卫生院2016年设立中医馆,开展了针灸、推拿、中医敷贴、放血疗法等48项中医传统适宜技术。该院在2016年引入穴位透皮技术贴敷疗法,此疗法通过皮肤组织实现对药物有效成分的高效吸收,改变了以往生病后动辄打针、吃药的诊疗习惯。

中药房引入智能中药配方系统

记者走访基层中医馆发现,“望闻问切开药方”这样传统的中医诊疗模式不是唯一选择。在诊断方面,一些有条件的中医馆引入“把脉机器人”,将患者的手腕通过感应器与机器人连接,即可形成初步的诊断结果。

惠东县大岭镇卫生院和仲恺高新区潼侨镇卫生院,中药饮片已不再大量占据药房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智能中药配方系统,实现全自动抓药和包装,为患者提供中药配方颗粒服务,省去了煎煮的麻烦,只需用温开水冲服即可。

记者了解到,在镇村两级中医馆推广的3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已有27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据介绍,惠州市2014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基层中医馆服务模式,目前全市20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有规范化的中医科和中药房。截至去年底,全市建成规范化乡镇中医馆75间。目前,惠州市设立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占比达98%。

自2016年以来,惠州市还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村级中医馆服务模式,目前已建成中医馆38家,1331间村级卫生室中能提供中医服务的有1155间,换言之,已有超过80%的村卫生站可以提供中医服务,能开展中药、针法、灸法、推拿、刮痧、拔罐等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据悉,惠州市已初步建成市、县(区)、镇村(社区)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框架。市、县(区)两级建制区域均设置有中医医院,共有市、县(区)级中医医院6间,全市中医类医疗机构总数从2015年的872间增加至2017年的1040间,两年内增长19.3%;拥有国医大师工作室2间、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1间、省名中医师承项目6项。本报记者张 斐

新闻推荐

获奖楼盘 泰丰·牧马湖全体系配套 铸湾区精品

泰丰·牧马湖销售现场。物业地址惠州市大亚湾大道与龙海二路交会处占地面积约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3万平方米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