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诺奖得主罗浮山“论道” 第五届中医科学大会昨日开幕
阿达·约纳特(AdaE.Yonath)。
厄温·内尔(ErwinNeher)。
阿里耶·瓦舍尔(AriehWarshel)。
当传统中医药遇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昨日,第五届中医科学大会开幕,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罗浮山,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畅谈他们眼中的中医药业发展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未来。
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是以色列结晶学家阿达·约纳特 (AdaE.Yonath),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45年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德国生物物理学家厄温·内尔(ErwinNeher),于199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色列籍生物化学家阿里耶·瓦舍尔(AriehWarshel),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诺贝尔奖获得者们赞誉美丽惠州,也透露未来或将与惠州合作。
阿达·约纳特(AdaE.Yonath):
细菌很聪明,我们必须比它们更聪明
人物名片
阿达·约纳特 (AdaE.Yonath),以色列结晶学家,因其在核糖体结构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200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第一位来自中东的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是45年来首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
提起抗生素,大家可能都不陌生,甚至很多人都知道 “不要滥用抗生素”。但到底什么是抗生素,它有何作用,如今又面临什么严峻问题,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
昨日,在第五届中医科学大会的诺贝尔讲堂上,“奶奶级”诺奖得主阿达·约纳特给我们回答了一系列关于抗生素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关于抗生素耐药性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研究病原体结构,她为抗耐药性且环保型的抗生素研究开辟了一条蹊径。
“抗生素是上个世纪的重要发明,是对抗细菌很好的武器,治愈了许多传染病患者。”阿达·约纳特在报告中指出,但是如今抗生素在临床上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耐药性。
“细菌有求生欲望,它们非常聪明,细菌会生成保护机制,对抗生素形成耐药性,这种耐药性持续下去,抗生素就对它们没有作用了。当人体再次生病时,哪怕是非常小的疾病和创伤,没有可用的抗生素,就会导致人死亡。”阿达·约纳特介绍,如今我们正进入“后抗生素时代”,根据世界银行的分析,抗生素的耐药性甚至将给全球经济带来较大损失,但是新的抗生素的研究对许多公司和企业来说,往往是性价比较低的,所以在该领域存在诸多挑战。
“细菌很聪明,我们必须要比它们更聪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阿达·约纳特开创了对核糖体结构的研究。她认为,抗生素出现耐药性是天然产生的结果,许多抗生素通过阻碍核糖体功能来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被抗生素攻击的位点是产生抗药性的关键,如果可以阻止这些结合位点的形成,就可以抑制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对此,阿达·约纳特的研究团队希望能够研发出针对不同病原体结构的特异性环保型抗生素,这与传统的广谱抗生素有着极大区别,其不但避免了耐药性产生,也规避了抗生素可能对人体其他有益菌的影响,甚至在生物降解方面做到最大优化。
现场特写
这位一头银色“大波浪”的以色列女科学家,无疑是第五届中医科学大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走上演讲台的她神采奕奕,风趣幽默,让人很难和她“年近八旬”的实际年龄联系在一起。同时,她又是和善的外祖母,对她而言,获得诺贝尔奖与得到小外孙女的奖励同等重要。在第五届中医科学大会现场,阿达·约纳特微笑着告诉大家,她的外孙女曾做过一个关于她的演讲。外孙女说:“Ada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外婆,也是一个非常繁忙的科学家,但她总能抽出时间来陪我。”
厄温·内尔(ErwinNeher):
离子通道会是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
人物名片
厄温·内尔(ErwinNeher),德国生物物理学家,1987年获得莱布尼茨奖。现为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和哥廷根大学教授。199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有幸参加中医药相关研究项目,我发现离子通道这类生物分子在中药作用机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五届中医科学大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厄温·内尔表示,离子通道是很多药物的靶点,他们通过研究,可以预料许多离子通道会是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
厄温·内尔介绍,他和同事BertSakmann(伯尔特·萨克曼)发现了细胞膜上单离子通道的存在并开创膜片钳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更为灵敏地测试生物组织中的离子电流。“我们的目的是证明神经递质在突触上所引起的神经兴奋性和电流来源于所谓的"离子通道"——— 细胞周围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孔隙的开放。”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检测电流微小、离散的变化,并证明了几乎所有的细胞中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离子通道,他们调节着许多细胞功能,结果也表明离子通道是药物的主要靶点。”厄温·内尔介绍,我们已知人体细胞有200多个不同类型的离子通道,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会是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希望对中药的研究能让我们的科研在这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发展。“中医理念强调天人合一,如果想要更好地研究中医药,就需要做一些基础研究,了解药物是在哪个靶点上起作用的。这样能让研究人员更好了解疾病的机理,以及中药对人体的改善机制。”厄温·内尔说。
现场特写
“现在是一个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交融的阶段,发展中医药迫切需要找到中药成分真正的价值所在。”在采访中,厄温·内尔谈及对现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看法时说,很多中医药产品都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要深入研究,好好传承和发展。
在厄温·内尔看来,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在于,西医更关注个体机制和某一种有效成分,而中药往往有很多混合疗效。
厄温·内尔告诉记者,此次来惠州,他前往罗浮山参观了葛洪博物馆、青蒿园、罗浮山百草油历史文化长廊、罗浮山国药等,觉得惠州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山美水好。厄温·内尔透露,他已受邀在澳门科技大学兴建专门实验室,针对“把离子通道引入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此次到访罗浮山国药,双方在未来或有机会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
阿里耶·瓦舍尔(AriehWarshel):
中医汇聚了中国人的智慧
人物名片
阿里耶·瓦舍尔(AriehWarshel),1940年出生于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的以色列籍生物化学家,现任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在引入生物分子结构功能相关的计算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201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几天之前,我受邀观看了一场关于中医药故事的京剧,剧中的一个角色——— 药师,说他有一种神药可治百病。”昨日,第五届中医科学大会的诺贝尔讲堂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里耶·瓦舍尔首先给大家播放了一段京剧片段来引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如何通过计算机建模来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并进行药物研发。
阿里耶·瓦舍尔随后风趣地表示,世界上当然没有这样一种神药可以治疗所有的疾病,但是我们希望用计算机建模来详细了解相关分子系统,这样可以帮助解决一般健康问题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医疗问题。
“酶是蛋白质的分子,很多细菌的耐药性是和酶相关的,如果能对酶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式进行解析,就能找到相应的蛋白,从而进行药物的开发。”阿里耶·瓦舍尔说,我们想研究酶怎么为我们所用,去研究出更好的酶,或者是能阻断一些细胞功能的酶,这时候就需要电脑了。因为我们知道,酶是非常大的一个分子,用一个简单公式去建模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强大的建模工具。
“我们想做什么呢?”阿里耶·瓦舍尔进一步解释道,“我们需要对蛋白质了解,这样我们就知道如何应对蛋白质的突变,因为它的突变会影响到与药物的结合。如果我们的研究方向被证实是可行的,那这对所有的药物研究都是可行的,包括对中医药的研究。”
阿里耶·瓦舍尔表示,如果我们可以研究哪种突变能够让原来的蛋白质变得更加对人体有用,就要研究这种结构,研究突变的元素,这样慢慢从已知的领域拓展到未知的领域,再研究未知的突变。
现场特写
“我非常高兴来到惠州这么美丽的城市,只是没有时间好好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阿里耶·瓦舍尔不无遗憾地说,因为行程安排较满,报告结束后,他即将去下一个城市。
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未来,阿里耶·瓦舍尔对记者说:“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汇聚了中国人的智慧,我相信中西医结合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如今,阿里耶·瓦舍尔还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杰出大学教授。在听记者讲述深圳与惠州同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惠州也致力于打造大健康产业后,阿里耶·瓦舍尔告诉记者,去年,由他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成立,未来或许有机会与惠州合作,惠州方也可以联系他在深圳的团队。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周 觅 实习生桂振辉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黄俊琦 摄
新闻推荐
首单线上进出口查验业务完成 惠州海事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东江时报讯记者匡湘鄂通讯员邓厚军王婉冰日前,惠州大亚湾海事处完成在“单一窗口”上完整试运行首单业务数据的任务,标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