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试点“智慧城治网格化融合”,打造现代“城市治理体系” “智慧城治”让社区更和谐

南方日报 2018-11-06 07:03

一个月前,正在建设的东江学府六期,因为施工原因,占用了该小区三期的部分道路,导致三期已入住居民意见很大。

“要是以前,居民将问题反映给居委会,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因为居委会并不具备相关职能,只能逐级向上反映。如今,居民遇到问题,找到居委会,居委会可以通过图文将问题上传系统,由系统完成指挥派遣。同时线下启动智慧城管四级部门联动机制,直接指挥派遣相关职能部门的副网格长解决问题。”东江学府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邱国毅告诉笔者。

邱国毅提到的“系统”,就是惠城区开发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也是惠州探索智慧城治试点的一个载体。

今年4月,惠州市城管办及惠城区政府选定东江学府社区所在的河南岸街道为“智慧城治网格化融合”试点单位,以市、区两级指导,街道为统筹主体,市、区、街三级公安、城管、环卫、园林、市政等多部门参与,共同探索缔造现代“城市治理体系”。

搭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

在邱国毅看来,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是要将问题解决在源头。“从百姓居住环境来看,可以分为围墙内和围墙外两大板块。围墙内关键在于全民动员、搞好自治;围墙外则重点考虑通过四级部门联动机制,搞好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让公权力高效运作。通过两手抓形成小区与街面的无缝对接,实现基层的高效治理。”他说。

在围墙外,由于人员更多、问题更复杂,显然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协同作战才能有效解决。

“下水道问题、井盖问题、垃圾处理、摊贩经营的规范等,每个事项都对应不同的部门,怎么在第一时间找到对应部门,并得到有效响应。就需要通过一套有效联动机制来运作和一套有效的考评机制来支撑。”邱国毅认为。

在东江学府社区办公室内,挂着一幅清晰的网格架构图,清晰地显示着智慧城治的思路。

这套机制,首先有赖于网格化治理架构的搭建。

“近来,河南岸逐渐建立以村居行政辖区为边界的村居网格,并设置村居负责人为网格长,部门网格工作组组长任副网格长的网格化责任划分模式,加强了村居网格的统筹力度。”惠州市城管执法局12319指挥中心主任高陈首介绍,如今网格长逐渐成为发现、受理、协调解决群众诉求的带头人。

作为社区党总支书记的邱国毅,就是该社区的网格长。

搭建起了网格化架构后,要进一步以信息化实现各部门融合。笔者了解到,惠城区在河南岸的试点,推动该市数字城管平台和惠城区网格化平台的业务及技术对接,将基层城市管理工作和综治维稳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并将权责重心下移、强化信息技术手段支撑,逐步推进基层网格人员力量、财政资金和信息数据的共享。

惠城区专门针对这一思路,开发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

当居民碰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以图片等方式,上传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再统一汇集到河南岸街道指挥中心,由工作人员将问题按不同类别分派给相关职能部门。

作为网格员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账号和相应权限,负责属于自己的区域。各部门负责对应条线的网格员,上班打开系统,需要他负责解决的问题会自动弹出来。处理完后,再形成一个反馈性回复,问题解决流程便宣告解决。

在邱国毅看来,以前居民只能打电话给居委会或者物业公司反映,解决比较慢,同时,有些问题也超出了居委会和物业的能力范围。如今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将问题即时交付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快速解决。

进一步推动基层“多网合一”

在高陈首看来,站在村社区的角度看,由于上级职能部门的直接介入,社区基层问题得以快速直接地转到了相应部门,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站在职能部门角度看,由于有相关平台的整合与村社区对接,通过权责重心、力量资源的下移,也提升了对基层在业务指导、执法办案、技术协助、队伍支援等方面的支持能力。

在“多网合一”的信息技术支撑下,将各政府部门的力量整合进来,共同解决基层繁杂问题,正是惠州智慧城治试点思路的体现。

“在社区内部,一般通过自治的方式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如果超出了自治能力范围的,还是需要相关执法部门来兜底执行。这时候就可以对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启动部门联动机制,按照"围墙外"的应对渠道来解决。”邱国毅说。

笔者了解到,接下来,惠州还将继续在河南岸通过推进基层网格的整合一体化,将城市管理网、综治维稳网和治安巡控网、社区服务网实现“多网合一”,进一步实现各相关部门“人员共管、策划共商、机制共建、问题共治、责任共担、信息共享”,从而形成一张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社会治理网”。

而在基层治理中,除了打通、整合不同政府部门的平台之外,居民最常用的沟通工具——微信,也是基层治理的一个有效的信息化平台。

笔者在邱国毅的手机里,看到了一个名为“学府社区智慧城管部门联动群”的微信群。在这个群里,有20多个成员,分别来自城管、公安、环卫、市政、园林等多个部门。方便社区网格长与各职能部门副网格长之间实现及时沟通。

他的手机还有另一个群——学府社区党群“共治共建共享”群。这个有着近80个成员的群,成员包括社区里的党员、社工、业委会成员、志愿者、物管、驻地单位负责人等。“有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随时在群里反映、沟通、解决。”邱国毅说。

南方日报记者叶石界通讯员钟仁兴

新闻推荐

惠州军政座谈会召开,双方表示 将建立热线共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南方日报讯(记者/刘光明宝)“军民鱼水一家亲,哪里发生了重大自然灾害,哪里就有人民部队救灾的身影”。11月5日,在惠州军政座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