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童坐进澡盆烫掉一层皮 烧烫伤面积约47% 愈后或留下瘢痕

东江时报 2018-11-05 08:24

东江时报讯 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周婷婷薛春利 “医生,我家孩子烫伤了!快救救她!”昨日下午,一位父亲抱着年幼的小女孩冲进市中心人民医院烧伤外科,怀中的孩子只盖着一张毛巾被,哭闹、烦躁、皮肤湿冷,且无泪、无尿,这是典型的休克表现!

掀开毛巾被后,眼前的一幕让在场医护人员倒吸一口冷气——— 孩子的胸腹部、背部、左上肢、臀部和双大腿都被烫掉了一层皮!心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件回放洗澡水未晾凉

11月1日下午,家住小金口的吴奶奶(化名)烧了一锅开水,倒到盆里准备给小宝洗澡。谁料在自己转身去抱小宝时,3岁的大宝突然跑到了洗澡盆边玩耍。当时盆里的热水还未晾凉,大宝一不小心一屁股坐了进去,溅起的水花如火星般 “点燃”她躯干的多处部位,大宝顿时被烫得哇哇大哭起来!她本能地想用左手撑起身体,结果左手也被烫伤了。

惊慌失措的家长立即给孩子脱下了衣服,并用茶油涂抹全身试图帮孩子缓解疼痛、保护皮肤,随后用毛巾被裹着她,抱来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直奔烧伤外科病房。此时距离悲剧发生时已过去了2小时!

一度严重休克

“患儿全身烧烫伤面积约47%,当时出现了严重休克,心跳达到170次/分,情况十分危急。”接诊的杨祖贤医生说,该女童属于深Ⅱ度烫伤,他们立即对患儿采取抗休克、抗感染及创面处理,并给予保暖、吸氧等急救措施,患儿病情逐渐稳定。

但医生表示,因为烫伤严重,后续可能还会出现感染等风险,需要严密观察和进一步治疗。预计愈后患儿身上会留下瘢痕,影响外观及肢体活动。

医生提醒秋冬季是烧烫伤高发期

“每年秋冬季都是儿童烧烫伤的高发时期,今年入秋以来科室已收治了三四例。”杨祖贤说,因为天气变冷后,家中使用开水、热水器、取暖炉、电熨斗等频率增加,热水、热汤、热水袋和取暖电器等都可能成为烫伤源。

“往年我们也接诊过一些烫伤非常严重的病例,多数是因为烧开的洗澡水在晾凉的过程中发生意外,还有的是太阳能热水器爆裂误伤了在一旁玩耍的孩子。被开水壶、暖水袋和电热毯等物品烫伤的也有,程度较轻。”杨祖贤提醒:“家长们应多提防这类意外,比如在给宝宝准备洗澡水时,应先倒凉水再兑热水;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电热毯时,注意皮肤不能持续接触60℃高温,超过5分钟就会造成烫伤;厨房也是风险地带,大人应该随手关上厨房的门,或是在门口装一个儿童安全栏杆。”

发生烧烫伤应该这么办

医生介绍,烫伤分为三度。Ⅰ度烫伤属于表皮烫伤,皮肤会有发红且疼痛的现象。若立即冲水冷却至少20分钟,约2~3天可获得改善。Ⅱ度烫伤即表皮已烫伤至溃烂并产生水泡,烫伤会深及表皮下方的真皮层,约2~4周可痊愈。Ⅲ度烫伤直达皮下组织,皮肤会有发硬、发白或发黑的现象,虽然疼痛感并不明显,但却是非常严重的烫伤,必须立即送院治疗。

杨祖贤说,一旦发生烧烫伤,应第一时间用凉水冲,穿着衣服也不要紧,先抱过来用凉水冲。头面部等不方便冲水的部位可以用冰袋湿敷。当然,如果像这例患儿一样烫伤严重且出现了休克,就不建议冲水,应马上送医院!

记住,在冲凉水的同时,把遮盖着伤口的衣物往下脱。如果衣服厚或有粘连,可用剪刀沿伤口周围剪开,以防加重损伤;再用没有颜色、柔软的布类覆盖烧伤创面,并立刻送孩子去医院,让专业医生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杨祖贤特别强调,如果被烫出水泡,不要私自把它挑破,因为并不会好得更快,还容易感染、留疤;也不要在烫伤的伤口上涂抹酱油、盐、牙膏、酒精等所谓的“偏方”。它们不仅耽误就医时间,还会增加创面感染的机会,而且酱油一类的会导致伤口染色,影响医生的观察和判断。另外,部分牙膏中可能含有冰片、薄荷等成分,涂抹后或许会有凉凉的感觉,但对伤口并没有帮助。至于在烫伤创面上撒盐,不仅加剧孩子痛楚,还涉及渗透压的问题,会造成创面大量水分渗出,让身体更缺水,伤口更加严重。

新闻推荐

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本报讯(记者陈春惠)昨日下午,副市长余金富主持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座谈会。会上,各分管部门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