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再现东纵胜利北撤的佳作 读历史小说《东纵北撤》

惠州日报 2018-11-03 10:03

《东纵北撤》一书封面上有一行小字:东江纵队2583名指战员喊出了发自肺腑的喊声:我们胜利了!读完此书就十分理解喊声中所饱含的艰辛与喷发的激情。这是历经半年不知多少回合的斗智斗勇、血肉厮杀换来的胜利欢呼。牟国志先生的《东纵北撤》用历史小说的形式,成功再现了72年前中共党史上独放异彩的一页。

体现作家自觉的历史承担

东纵北撤是抗战结束后我党对蒋介石国民党斗争的一个重大胜利。经过八年艰苦抗战,日本投降了,为什么东纵主力还要远离家乡北上?在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中,中共中央为何要忍痛退出广东等八个省区的解放区和武装部队根据地?对北撤的来龙去脉及其政治军事意义,该书都以自己特有的文学方式,作了全面、深入的回答。该书对北撤前南北会师、创建五岭抗日根据地战略目标的失败作了较详尽的叙述,这个交代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说,没有南北会师的失败,就没有东纵的北撤。中共中央早在日本投降前就根据毛泽东“巩固华北、华中,发展两翼”的战略构想,组建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一梯队进行实施。这是高瞻远瞩极富远见的战略部署。这种战略构想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憾事后,中共中央早就看透了蒋介石国民党妄图消灭我南方武装力量的狼子野心,正如书中毛泽东一针见血指出的:南方的解放区对国民党犹如“在他的床旁边,或者在他的过道上”,“是不能安心睡觉的”。作出东纵北撤战略决策,既反映出党中央对时局准确的判断和把握,也体现党中央对广东我党武装力量的高度重视与全力保护。东纵北撤,既保存了东纵主力,完成战略转移,为创建粤赣湘边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也向全国人民有力地揭露和粉碎了国民党内战的阴谋。而且,东纵北撤是“双十协议”签订后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派出的三十六个执行小组中,唯一取得成功的军事大转移,因而有着更为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东纵北撤》是第一个以东纵北撤为题材的历史小说。此前,作者与陈雪共同创作了电影剧本《北撤行动》。有关合作方为适应读者口味,提出了增加媚俗内容的要求,为两位作家婉拒。当下,人们比较关注世俗世界,追求物质利益,严肃文化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较受冷落与忽视。两位作家能努力将东纵北撤搬上文学舞台,坚持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严肃性,体现了作家自觉的历史承担、难能可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用真实性作为历史小说的支撑

历史小说首先是历史,而历史的生命在于真实。《东纵北撤》当然有虚构的内容,但主要的人物与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乃至天气,都是真实、有据可查的。

为了保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作者收集整理了百万多字的资料,阅读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包括回忆录、人物传记。书中引用了不少国共双方的电报、军调小组的新闻公报、新闻媒体的电讯等等,客观、雄辩地再现了历史。除了依靠确凿、权威的史料,作者还跋涉千里,沿着当年东纵北撤之路,走访老战士,凭吊古战场,寻找历史的足音。他用脚采访,用笔还原历史,因而笔下更有温度,更有乡土味,更令人感到亲切。东纵支队长刘培和乡亲们话别时有一个情节:夜深了,乡亲们一个个走了,只有一个老人未走,她是另一支队政委黄业的母亲。刘培与黄业是老战友,知道黄业被组织留守粤北坚持斗争,但当时又不能透露。他向老人问好,老人说:“阿娘好是好,要见到业仔就更好了。”刘培耐心安慰老人,告诉她黄业另有任用,不在这儿。老人走时无奈地说:“我是相信你的话的,知道你要守规矩,有些话不能和我讲……我是他最亲的人,怎么就不能告诉我一下?对你讲,我很不高兴!”多可爱可敬的老人!没有深入采访,是写不出这类真实情节的。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 《开封府》,写周儿跟皇帝回忆说:儿时饿了就去地里偷地瓜吃。然而,地瓜是明朝才引入我国,清朝以后才广泛种植的,宋朝怎会跑出地瓜来呢?一个细节的失实,令人怀疑整部电视剧的质量问题。

惊险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引人入胜

从艺术上看,《东纵北撤》最突出的是,惊险情节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东纵北撤的资料比较零散,这是写作一大难点,而作者却能从中挖掘出大量素材,并艺术加工成由众多惊险情节有机组成的完整故事。全书围绕广东有没有共产党武装力量的谎言与揭露谎言、北撤与破坏北撤、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展开。这些冲突斗争贯串于全书,既有高层也有基层的,既有骚扰磨擦也有暗杀伏击,既有谈判席的针锋相对也有沙场的血肉拼搏,此起彼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充分体现了作者有条不紊的宏达事件的叙述能力和熟练的惊险情节的设计能力。

成功的情节,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反面人物数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的刻划最成功。张的反共,与蒋介石、何应钦比,既相同又有所不同。他既怀疑杨应彬、左洪畴是共产党,但又视为爱将。该书对其复杂的性格与心理作了准确的描述。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塑造我党我军一系列指战员的形象,其中方方的形象就有血有肉、生动丰满。作者巧妙地通过敌方的情报、我方地下党用方方的诗句作联络暗号、方方在第一时间通过电台发表谈话揭穿和痛斥张发奎制造的谎言等等情节,生动描绘出我军一个文武双全、富有才华的将军形象。在军调小组赴东江视察途中遇袭受阻时,国民党代表为破坏调查要打道回府时书中写道:“一股火冲上方方的脑门,他蓦地拔出枪来,朝天鸣了一枪,厉声道:你敢!你这是临阵脱逃!”一个大义凛然、果敢智慧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在国民党杀害了二十多个共产党人的现场,村民正在掩埋烈士遗体。方方悲从心来,泪水夺眶而出,“一把扔掉铁锨,大声道:丧尽天良啊,黄代表,这就是你们的广东无共军、广东无战事!”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难怪美方代表都为这种军人情怀而感动、折服。

东江是东纵的故乡,惠州是东纵抗日基地之一,书中的曾生、尹林平、王作尧、杨康华、杨应彬、卢伟如、叶锋、黄秋耘、刘培、黄业、高固等等都是惠州人熟悉的名字。他们在书中都一一亮相,虽然有的只有一两句话,但都很切合人物的特点,令人读来亲切。

牟国志是作家、诗人,而本职是记者,因此书中仍不时透出新闻的笔法。“为什么中共华南武装部队这些重要领导都集中在了粤北指挥部?为什么粤北部队的人数并不多?”这种叙述方式就是新闻总要顾及是什么为什么等要素的表现,而小说一般是不需要的。然而新闻的这一手法应用到 《东纵北撤》中却是必要、有效的,因为这有助于更清楚地叙述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披露历史的真相。

读完《东纵北撤》,走出那并不遥远的岁月,让人感到今天的阳光是那样温暖,耳畔仿佛仍在回响着激越的军号声,一种浩然之气仍然充盈东江大地。(祝基棠)

新闻推荐

仲恺高新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诺楠紫乐轩置业(惠州)有限公司商住楼项目总平面规划调整方案的公示 惠仲规建公示(2018)82号

近期,我局收到诺楠紫乐轩置业(惠州)有限公司申请调整位于惠州市潼侨镇侨冠中路东面地块商住楼项目总平面规划方案(二期)及有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