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 市综合高级中学在全市首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迎战新高考

惠州日报 2018-11-01 08:45

毕海静为高一年级学生上“职业生涯规划课”。本报记者张斐 通讯员叶淑红 摄

本报讯 (记者张 斐 通讯员叶淑红)“你的高中三年生活将是怎样的?高中生活有哪些特点?……”10月30日下午,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高中部校长毕海静为高一年级学生上了一堂“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也是惠州市第一所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中小学校。

“新高考将打破过去的僵化界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选科更加灵活。除了语数外,新高考不强制划分文理科,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毕海静说。

据毕海静介绍,高考改革之后,学生可以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选出3门作为选考科目,共有20种选择方式。广东高考改革在今年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以后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因此,为让同学们尽快适应新高考,早日进入迎接新高考状态,学校专门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

“授课中,我们会教学生如何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新挑战,并帮助他们了解学科特点,适应新变化等,提高他们的生涯决策能力,鼓励他们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毕海静介绍说。

据了解,“3+3新高考”模式,即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和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组成。计入总成绩的3个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任意3科,不再单纯地分为文理科。

“相较以往的"3+X"考试形式,"3+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垒,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文综、理综"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转变。”市综合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主任徐小虎认为,新高考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实践上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新高考的实施,“选课制”“走班制”“导师制”将应运而生。徐小虎介绍,学校将在高一第一学期结束前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两次摸底排查,初步设定以行政班为基础,进行班级模式的固定。同时,为走班提供套餐制,大部分学生主要固定其中的一到两科,走班选择一科左右。

“这样既方便学校的管理,也减少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负担和压力。”徐小虎表示。

延伸阅读

惠州市部分学校积极应对新高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应对新高考,惠州市部分学校相继行动起来。

惠州中学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把每栋教学楼的6楼设置为选修教室,每栋都有10间,3栋共有30间选修教室,完全能满足走班需要。据介绍,在开学的第一天起,该校就组织人员学习江浙上海的走班理念和基本作法。11月,该校将以 《我对新高考下走班的思考》为题,进行全员教研。此外,该校也正在布置“师生生涯规划”的相关事宜。

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从2015年起就在初中部实行“走班”制,采取“行政班+走班”的混合模式,一方面保留原有的行政班,另一方面又为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这4个科目设置学科教室,配备相应老师,供学生自主选择。

市华罗庚中学已派高一年级部分分管教学的相关负责人,赴浙江金华艾青中学跟岗学习一个月,学习浙江新高考方案,并在年级成立了新高考研究小组,以发挥各备课组长的带头作用。此外,该校有独立的三栋教学楼,每栋安排一个年级,在每栋教学楼都有专门的自习室和会议室,教室宽敞,后面可以放置书柜,以满足新高考的硬件要求。(张 斐)

新闻推荐

东时小记者入选惠州“新时代好少年” 小学生陈天宇常用稿费买礼物献爱心

陈天宇是学校的“校园小明星”。《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通讯员何洲摄东江时报讯记者匡湘鄂通讯员何洲他是“校园小明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