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惠企”TCL借力“一带一路”加快全球化布局 已在国内外设立28个研发机构 前三季营收822亿元 近半来自海外
TCL加快全球化布局,前三季营收有近半来自海外,图为惠州云博会上的TCL展馆。
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在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的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总投资129亿元的广东省重点项目——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
今年6月,惠州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子项目正式投产,仅用了78天,到8月29日已实现量产液晶面板100万片。未来,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模组和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惠州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将再添新动力。
改革开放再出发,TCL的开放创新发展,是惠州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抢抓“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TCL集团近年来不断推进中高端化、全球化布局,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2.4亿元,净利润28.8亿元,业务收入近一半来自海外,占比达48.7%。最近,随着成立欧洲研发中心,TCL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的研发机构数量增至28个,联合实验室10家、制造加工基地22个,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五
在惠州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子项目宽敞明亮的厂房里,多条生产线正有条不紊运转,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处处可见。而就在一年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乱的土地。
“从无到有,我们用了78天就达到了深圳华星光电1/4的产量。”华星光电副总裁、惠州华星光电总经理陈盛中表示,通过惠州华星光电多项业界首创的智能化系统,将大幅度提升品质能力及生产效率。
作为深圳华星光电G8.5及G11代线的配套工厂,惠州华星光电预计在2019年达到年产4000万片液晶面板的产能目标,将更好地助推深惠产业联动共建。
近日,TCL集团发布业绩报告称,前三季度,华星光电实现销售收入190.5亿元。目前,华星光电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五、对国内一线品牌客户出货量稳居第一、32英寸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二、55英寸产品市场份额国内第一。接下来,将积极布局大尺寸触控模组、电子白板、拼接墙、高端专用显示器等新的显示应用领域。
电视销量全球第三
紧邻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子项目,TCL电子智能显示终端子项目也正加快建设。投产之后,二者将可进行产品“隔墙供应”,实现电视一体化生产。
包括这两个子项目在内,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将逐渐晋升“世界级”。几年之后,这里将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模组和彩电生产基地,可年产液晶面板模组6000万片,年产液晶电视3500万台。
TCL近年来加速全球化业务布局,特别是电视产品“借船出海”表现较为抢眼。去年,TCL集团LCD电视产品销量达2377.4万台,位居全球彩电行业第三、中国第一,仅次于三星和LG。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TCL电子销售收入同比提升11%,达273.4亿元,创历史新高,实现液晶电视销量2148万台(含商用显示),同比增长30.4%,销量排名全球第3位。
从惠州漂洋过海走向世界,TCL电视是“惠州智造”走出去的代表。平均下来,每分钟有50多台、每小时3200多台、每天超过7.8万台TCL电视最终销往全球各地,其中逾六成销往海外市场。TCL发布的数据称,前三季度,TCL电子实现海外电视销量1353.8万台,同比增长34.5%。
布局人工智能在全球多地设研发中心
当下,人工智能风潮涌动。作为惠州的“明星企业”,TCL也试图在这一新兴领域有更多作为。
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认为,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嵌入终端产品之中已成为整个家电行业的发展大势,人工智能技术将为家电产业带来更多机会,创造更多新的产品形态。今年以来,TCL已经在欧洲以及武汉新建了两个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我们希望将欧洲研发中心建设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之一,这对TCL未来的全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李东生说。
记者了解到,围绕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和基于差异化终端的应用开发,TCL集团在全球设立多个研发中心。其中,香港研发中心主要开展智能终端产品的应用场景研究及图像、大数据领域关键技术研发;美国研发中心主要从事智能终端产品的互联网运营支撑技术研发;武汉研发中心聚焦图像、语音语义领域等人工智能相关算法的研发;欧洲研发中心于9月在波兰华沙正式成立,将主攻人工智能算法技术。
而在智能制造领域,今年TCL专门孵化成立了格创东智科技公司,将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硬件制造行业经验。TCL集团还透露,正在组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科技公司,将打造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南方日报记者周欢
■声音
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
对标世界最先进实业形态以智能技术加持缩短差距
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作为惠州乃至国内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随着改革开放再出发,TCL坚守实业的同时如何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如何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近日,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基础,必须坚守。更应看到的是,新时期的实体经济必须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走高质量发展的路线,才能持续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也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有中国经济的竞争实力。
“我们对于实体经济创新竞争力的关注,不仅在当下,更应着眼未来。洞悉发展趋势,掌握核心自主创新技术,才能掌握未来竞争的话语权和竞争门槛。只有这样,实体经济才能真正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保驾护航。”李东生对南方日报记者说。
李东生认为,当下要做的是开放视野,对标世界最先进实业形态,以智能技术加持,加速缩短差距,逐步赶超。同时,要结合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优势和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积累的全球样本,积累多维大数据,预见未来,洞察先机,找准方向,矢志不渝。
新闻推荐
社会组织评选期待您的投票 “惠州市2018年公众满意的社会组织评选”活动今起网络投票
本报讯(记者卢振侠)由市民政局主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承办,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经营中心、新力地产深莞惠城市公司协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