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公益事业捐资逾千万 惠州市嘉应商会坚持“三为”方针,致力打造一流社会组织
惠州市嘉应商会捐款100万元整。
惠州市嘉应商会慰问帮扶困难老人。
2011年3月,市嘉应商会正式成立。七年来,该商会秉承团结、务实、奋进,有为的宗旨,以打造同行认可,政府肯定、会员满意的一流社会组织为目标;建章立制,团结奋进,规范运作,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竭诚为会员服务,努力为政府分忧,勇于为社会担责,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一千多万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14年,该商会高分获评惠州市为数不多的“5A级社会组织”,会长陈俊希更是荣获“全国先进社科工作者”称号和“惠州市2017年—2018年度慈善人物奖”。
经过七年多的建设发展,如今市嘉应商会已经成为会员企业与政府联系的桥梁纽带,成为与社会各界优势互补、会员企业合作共赢的优秀平台,成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为会员企业排优解难的温馨之家,呈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原则”打造一流社会组织
市嘉应商会办公专场所1000多平方米,聘请多名专职人员,是较早拥有独立完善,办公条件齐全的社会组织。
七年多来,为打造一流的社会组织,市嘉应商会在发展中,始终坚持“四原则”:一是坚定目标,坚持高标准,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一流核心班子和团队;二是大力弘扬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使商会会员诚信做人做事,在创新中求发展、开拓中实现新作为;三是竭诚为会员服务,努力为会员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商会优秀平台作用,努力提高商会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四是紧紧团结和依靠全体会员,努力实现商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为”方针实现跨越式发展
多年来,市嘉应商会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恪守为会员、为政府、为社会的“三为”方针,在实现商会跨越发展的同时,也为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七年多来,市嘉应商会为会员维权100多件次,有力维护了会员的合法权益。为政府和社会做了十件大事,如筹集4000多万元,协助政府盘活了位于河南岸南岸路的一座10多年的“烂尾楼”,使100多个住户高兴地领到了等了十多年的房产证;促成北京“首创”集团投资3.98亿元,接管市垃圾焚烧场转型升级,使之达到环保标准,造福惠州人民,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称赞;商会和会员共为广东省公安厅,市公安局,惠城区公安分局、惠东县公安分局捐款500万元,支持公安机关设立民警见义勇为基金;协助交警部门组织一千多人开展安全文明出行启动仪式,制作167个宣传展板,在学校和社区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平安出行”公益巡展活动,有效提高了市民和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组织2次义卖活动,将义卖所得80多万元资助130名惠州贫困大学生就读;为惠州市儿童福利院捐赠价值50万元的中巴车一辆;圆满承办叶剑英元帅生平暨东江纵队事迹大型画展等等。
以换届为起点开启新征程
2016年5月,市嘉应商会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陈俊希继任会长。新班子,新征程,新使命,市嘉应商会首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商会党支部建设,积极主动把党的活动开展起来,把党建工作规范起来,确保商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同时,继续竭诚为会员和会员企业服务,全力为会员企业护航、排忧解难,推动会员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此基础上,还集商会之力,尽商会所能为社会做好事。如在积极参与惠州市精准扶贫工作方面,市嘉应商会于2017年8月中旬,为博罗县麻陂镇塘尾村捐款100万元,该笔捐款入股博罗石湾镇自来水改造工程,塘尾村每年将有20万元分红,为该村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为惠东县白盆珠镇横江村捐款20万元,为5户特困户修缮危房,改善特困户生活条件。
2018年春节前夕,商会会员捐资5万元,又为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13户困难群众安装了家用电器,帮助解决生活所需。
此外,商会换届以来,还尝试探索社会组织在发展中面临资金不足的解决机制。为商会日后的长效发展打下经济基础,争取为社会多做好事、办实事。
文/图 本报记者卢振侠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30日从文化和旅游部了解到,经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