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在惠州市引发热烈反响
博罗县湖镇镇新作塘村环境优美。 图片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广东视察时强调,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惠州市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和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重托,进一步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聚焦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为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扩展农民增收渠道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远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视察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市农技推广中心副调研员、高级农艺师李雄兵表示,作为农业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格局,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乡村振兴。
李雄兵认为,惠州要依托现有的村镇优势,做好“特”字文章,推动名优水果、特色茶叶和岭南药材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培育富民主导产业。同时,发展康养、旅游农业等新兴产业,扩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要依托惠州的青山绿水,保护和利用好农村生态,用铁的手腕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实现绿色化发展。”李雄兵建议,要对乡村进行有效规划,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相关政策向农村倾斜。另外,加大农村信息化服务,发展“数据农业”促进农村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多“走出去”向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学习,与大专院校紧密联系。“我们还要利用农技推广培训平台,培育农业新型农民,只有农民文化素养提升了,乡村振兴才有更多希望。”
关键词 产业扶贫
发挥乡贤优势实施产业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讲话,对村里的发展很有指导意义,让我们更加明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并坚定了信心。”博罗县柏塘镇洋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新友说,“接下来,村里将组织两委干部、党员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更好地带领村民建设新农村,努力实现村美、民富。”
10月26日,洋景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迎来一件喜事,该村的文化中心、文化广场正式落成投用。据悉,文化中心和文化广场均由该村的外出乡贤捐资建设。吴新友说,该村的外出乡贤较多,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很热心。在外出乡贤的支持下,洋景村道路实现硬底化,村中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逐步完成,村庄越变越美。
“乡贤是洋景村发展的一大优势。”吴新友说,该村将继续发挥外出乡贤的优势,让外出乡贤积极为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汇集更多资源参与乡村振兴。
在产业发展方面,该村几乎每家每户都种茶树。走进村里,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便映入眼帘。村民靠茶叶种植,生活越过越红火。如今,村民住上了楼房,大多数村民家中还买了小汽车。“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吴新友说,该村将与农业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对该村的茶农加强培训,指导村民进行标准化、绿色化生产,让洋景村的山茶品质更有保障。近年来,柏塘山茶的名气越来越响。作为柏塘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洋景村将村里的山茶产业与全镇的山茶产业融合发展,谋求更好的未来。同时,村里生态优美,接下来,该村还利用生态优势,尝试将茶产业与乡村旅游业相结合,实现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关键词 历史文化保护
持续激发惠州历史文化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视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朱伟思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指示,令文化战线同仁深受鼓舞。惠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惠州人民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接下来,惠州市文化战线将谨记总书记指示,在《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规保护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强化东坡、东纵、东江等本土文化的提炼和打造,彰显惠州特色文化魅力。同时,积极推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非遗”项目的保护、提级,尤其是花大力气增加“国保”、国家级“非遗”项目等国字号数量,配合做好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的保护整治,抓好东坡纪念馆、宾兴馆等重点文化文物项目的建设修缮,打造惠州城市文化新地标,使惠州历史文化资源得到科学保护、合理开发、良性传承。通过这些努力,持续激发惠州历史文化的生命力,涵养城市品格,塑造城市文化之魂,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把惠州建设成为人文气息浓厚、广大市民认同的精神家园,助力惠州争创国内一流城市。
关键词 法治建设
全市镇街年内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惠州争创国内一流城市。这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法律保障。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统筹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能部门,将全力推动司法行政各项业务走在全省前列、整体工作进入全国司法行政先进行列。”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以及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要求,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以良好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于惠州市争创国内一流城市。“我们将做好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到2020年律师达到1500名,公证员达到50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达到148名,司法鉴定人达到100名,同时力争引进20名涉外法律高端人才等。”
接下来,惠州市司法行政机关还将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惠州模式,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当好“稳压器”,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队伍,确保今年内实行“全市镇街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目标,鼓励有条件的村(居)在发挥好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作用的基础上,聘请1-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和专业法律顾问。同时,进一步提高惠州市法律援助的覆盖面,搭建好市县两级法律援助平台,建设好村镇法律援助信息员队伍,构建好行业性、场所性的法律援助平台。
关键词 社区治理
逐步建立基层精细化治理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视察时强调,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近年来,市城管执法局以智慧城管为抓手,努力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为确保智慧城管建设更“接地气”,将智慧治理精细化“落地”,今年4月以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惠城区政府在河南岸街道开展智慧城管网格化融合试点,由村(居)负责人牵头,环卫、城管、爱卫、税务等部门配合,通过推进“数字城管”平台和网格化平台信息数据,以及人力资源的融合共享,打造多网整合、人员共治、信息互通、分级监督的基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试点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复制推广。”市城管执法局局长陈宇浩表示,惠州市还将努力构建基层“一张网”,推进城市管理网、综治维稳网和治安巡控网、社区服务网“多网合一”,以高效、快捷的科技手段为城中村整治提供技术保障,对环卫保洁情况进行有效监督。通过试点逐步建立适合惠州市实际的基层精细化治理工作机制和智慧城管的智慧化建设,开展城市管理与综治维稳工作的融合共享和协调联动工作,为下一步全市实现基层网格一体化、治理资源的共享化、管理成效的常态化、治理和服务的精细化,评价决策的智能化奠定基础。
“全面推进精细化、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升级,这对于提高城市管理和执法水平,推动城市管理走向治理,实现城市常态化治理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统筹 本报记者潘高耸
采写 本报记者付巨晗 李燕文龚 妍 谭 琳 陈春惠 潘高耸
新闻推荐
点击广东“河长”的概念已广为人知,但是你可曾听说过“河道警长”?看了“广州探索治水新模式,白云76名河道警长率先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