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发展不及莞珠中 惠州大手笔重奖培育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力争达到1600家,外地企业入惠最高奖300万

南方都市报 2018-10-26 06:27

[摘要]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力争达到1600家,外地企业入惠最高奖300万

“到2018年底惠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要达到1050家以上,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力争达到1600家。为了鼓励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只要通过认定的,每家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有效期内整体迁入惠州市的企业,最高可获300万元的补贴。”数据显示同在大湾区内,毗邻的东莞、珠海、中山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2017年底最少的也达到了1478家,遥遥领先惠州。近日惠州《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接下来惠州必将铆足力气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2017年高新企业有749家

近年来,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递增,发展态势总体趋好,2010~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分别为97家、111家、132家、162家、183家、255家和466家,到了2017年这一数据达到了794家。

虽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不断上涨,但是相比大湾区内其他城市,惠州无论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还是专利申请量都存在不小的差距。近日惠州市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实施意见》,准备从资金奖励、税收补贴、土地优惠等多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培育。

根据惠州制定的实施意见,到2018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1050家以上;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力争达到1600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力争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50%左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惠州市政府部门要求,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筛选一批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开展专利布局,同时将“专利布局企业数量”纳入各县(区)知识产权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高企辅导机构最高可获15万奖励

针对布局的企业要专门开展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跨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门槛。为了辅导这些企业,将按照5万元/家的标准安排培育辅导费支持企业,在企业达到培育库入库标准时予以拨付。

市科技局也制定评价办法,在惠州纳税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辅导服务机构中排前两名的一次性奖励15万元,第三、四名一次性奖励10万元,第五、六名一次性奖励5万元。

企业通过认定最高一次性奖20万

根据实施意见,企业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市科技局推荐且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市给予每家20万元奖励,县(区)给予配套奖励;获得市科技局推荐但未通过认定的企业市资助5万元/家(同一企业三年内仅资助一次)。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有效期内整体迁入惠州市的企业,按规模以下最高50万元/家、规模以上最高300万元/家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加强对港澳台及外资企业的引导,每年组织15家以上港澳台及外资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根据该实施意见,符合集约用地要求的项目建设用地,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工业用地最低价的标准7折执行,报建报批手续优先办理,报建报批费用(属于市、县部分)按普通企业标准的7折执行。

对比

惠州对比中山、珠海、东莞

专利申请量、高企数量都最少

大湾区城市中广、深处于排头位置,莞佛这两座城市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经济活跃度都居于次席。剩余城市中,中山、珠海、惠州可以说面临的机遇均等。

梳理2017年中山、珠海、东莞、惠州四个城市的统计年报数据,这四座城市在专利申请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虽然惠州GDP总量排在广深佛莞之后,位居第五,但是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专利申请量,惠州都落在了东莞、中山、珠海的后边。

分析

科技研发投入惠州最少

高新技术企业单薄

科技创新的落地实施,离不开对科技的投入以及对科研成果的转化。2017年中山、珠海、东莞、惠州四座城市中,专利数量申请最多的是东莞,达到了81275件,与此同时东莞的高新技术企业也达到4077家,这些都远远超过了中山、珠海和惠州。在全省地级市中居于首位。虽然惠州经济总量稳居第五超过中山,但是无论是专利申请量还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惠州都远远落后于中山,和珠海相比,惠州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显得数量偏少。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东莞市R&D(研发)经费投入占比升至全省第三,东莞成为全省惟一被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地级市。珠海R&D(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的2.9%,中山R&D(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的2.6%,居全省前列。而按照惠州的规划,到2020年全社会R&D经费才能够达到占地区GDP比重超过2.5%的国家标准。

在科技创新方面,惠州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相比其他三座城市都有不小差距,这和惠州的经济排位也是不相当的。

从数据分析不难看出,虽然近年来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态势总体趋好,但横向对比速度还不够快,如东莞、中山等市都实现了高企数量翻番。同时,目前惠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较小,2015年规上工业企业从事R&D活动的人员仅为2.4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还有很大空间和潜力。

因此,此次惠州出台的《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实施意见》可谓对症下药,为了鼓励更多规上工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惠州在落实鼓励政策外,更注重做好服务和辅导工作,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记者从科技部门了解到,为了帮助更多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惠州也对需要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有意愿申报但条件不够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群体,分类建立专家指导团,“一对一”进行精确“把脉”。对申报企业则采取“形式审查+专家审查”的“双把关”方式,从而使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质量大幅提高。

采写:南都记者李鹏

新闻推荐

寻找品质楼盘 评鉴灵魂建筑南都2018惠州金牌地产专家现场评鉴今日启动

南都2018惠州金牌地产专家现场评鉴今日启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