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 尽显风流 走进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

汕头日报 2018-10-24 08:41

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汕头Plus“汕头红色名片”专题

编前话

汕头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是近现代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汕头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政育人、鼓舞精神、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近阶段来,汕头日报编辑部联合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展“探访汕头红色名片”活动,组织记者重走汕头部分红色文化遗址,还原曾在汕头市范围内发生过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充分展现汕头红色文化的深厚历史背景。

本次活动得到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专题报道,敬请垂注。

★遗迹探寻

在市区外马路207号,有一个环境优美、建筑保存完好的静谧小院,围墙内绿树掩映,鲜花环绕,两栋砖木混合结构的欧式“小红楼”静静地矗立在葱翠的绿树间,显得庄严而又神秘。这里便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经留下周恩来同志足迹的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1925年11月4日,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二次进入汕头市,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便设在东、西两楼,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同志就在东楼二楼东南角住宿和办公,经常在这里接见工人、农民、妇女、青年代表以及各界人士,还在这里亲笔为《岭东民国日报》副刊题写了“革命”二字。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址经过全面修缮,设立了汕头市第一个革命史专题馆——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成为粤东地区著名的“红色之旅”景点,也是汕头市保存得最为完好的红色遗址之一。2002年7月,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被国务院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粤东地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寓纪念性、教育性于一体,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基地的一部分,每年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几番树帜思先哲,一统河山纪盛勋”,广大人民群众来这里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展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梦而奋斗。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也成为汕头市一张响当当的革命红色名片。

修旧如旧保留文物原貌

据介绍,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设馆前,市文化局曾对该址进行过全面修缮,并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原英国人建造“适宜楼”时的建筑原貌和艺术风格。

据汕头市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陈明孝介绍,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基地,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充分利用它的功能和内涵,为游客及研究者等展现它的馆藏文物,这对研究中国近代革命史有着重要的价值。为了提升展馆水平,陈列馆曾专门组织人员到广州、惠州、梅州等地征集新的史料文字、图片和实物。在广州中山图书馆、农讲所、黄埔军校、大元帅府、广州市革命历史陈列馆等单位收集史料文字、图片之后,又走访了国民革命军的后代,并到广东省文物总店等文物商店征集相关实物。

展厅共有九间展室和周恩来同志专用办公室及器械室,分六大部分展出历史照片近200幅和文物、复制品150件。通过文献、照片、实物等资料,生动地再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反帝反封建,统一广东,继而北伐,统一中国,广东革命政府先后于1925年2月和10月组织两次东征,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的全部历程。近年来新制作的东征历史路线图展板增加了长度和宽度,辅以照明灯,让游客更直观地对东征军革命历史有全方位的认识。

生动反映二次东征的光辉历程

第一次东征共有两个著名的战役。一个是“淡水战役”,另外一个是“棉湖战役”。在陈列馆里有反映其历史瞬间的照片资料为证。“淡水战役”发生在惠阳的淡水城,当时驻扎在淡水城的是陈炯明的部下熊略部,而东征军总指挥是许崇智。1925年2月15日清晨东征军正式发起攻城,由蔡光举等队员组成了一支敢死队,经过多次冲锋,取得了胜利,东征军首战告捷。第二展室里有一组照片,展示了参加“淡水战役”的一些关键人物,其中蔡光举是“淡水战役”里牺牲的第一位东征军,当年为了纪念这位英雄,还在黄埔军校里为他建造了烈士墓;还有一张引人注目的照片,是反映东征军进驻海陆丰并举行祝捷大会的盛况。

第一次东征最主要的另一战役是“棉湖战役”。东征军取得淡水战役胜利以后,继续向东挺进,先后攻占海陆丰、普宁、潮阳、揭阳等潮汕各地。1925年3月13日清晨,东征军在棉湖与敌主力正面接触,与五倍于己的强敌浴血奋战。敌我双方兵力相差甚远,蒋介石、周恩来等都亲临战场,指挥战斗。整整激战一天,最终东征军以约1500人的兵力击退了陈炯明另一主力约8000人的林虎部,扭转了整个战局,取得第一次东征决定性胜利,史称“棉湖大捷”。第三展室里的一张大型照片,就生动反映了周恩来率东征军抵达揭阳后,对各界代表开展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思想教育和进行东征的必要性的宣传工作。因此,战前战后都得到民众的多方配合和支持。

1925年10月1日,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这一次东征又得到东江和潮梅农军的响应和支援。陈列馆里的图片资料再现了当时的生动场景。1925年10月14日攻克惠州后,乘胜东进,左、中、右路分别进发;左路军10月23日进占海丰,破洪兆麟部。10月26日,蒋介石、周恩来、何应钦率东征军第一师第一团刘峙部和第二团金佛庄部到达河婆,民众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大家送菜送水,踊跃迎军。大街上张挂着“欢迎国民革命军东征”的红彩横联标语。绅士们和工商学各界代表,身穿节日盛装,整队前往大河滩(沙坝唇)会场。会场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讲话,向群众阐明东征军的宗旨是打倒军阀陈炯明,保护人民利益。东征军纪律严明,不占民房,士兵们有的露宿街头,有的住公共场所。总指挥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和何应钦、苏联顾问加伦将军等,则分别住在大光学校、文祠前、老区署等处。

★红色印记

东征军纪律严明深受潮汕民众欢迎

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汉初主编的《周恩来在潮汕》一书中还生动地描述了东征军进入汕头后,纪律严明,深受民众欢迎的场景。1925年,革命军进行了两次东征,周恩来都是政治部的领导人。他规定了“不拉夫,不筹饷,不强占民房,不用军用券”等,东征军纪律严明,鸡犬不惊。当时曾有“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踏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的《爱民歌》。

周恩来指导创建潮汕第一个党支部

翻开《中共汕头市区地方史》,在第一章《中共汕头地方组织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中,我们看到详细描述了周恩来指导创建潮汕第一个党支部的情况,看到了周恩来亲自在潮汕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中国共产党在潮汕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组织——中共汕头特别支部,是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下于1925年3月创建的。1925年2月,他参与领导东征军讨伐盘踞在东江的军阀陈炯明,每到一处,都非常注重中共党组织建设。当东征军初入海丰时,他就关心过问当地党组织的情况,并把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吴振民、李劳工留在海丰协助彭湃建立起海陆丰党支部。由于潮汕长期受反动军阀统治,东征前汕头没有中共党组织,只有个别党团员来汕秘密活动。周恩来和驻军尚在揭阳时,就指派共产党员罗振生、黄锦辉来汕头做宣传工作,为党的创建制造舆论。

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胜利,为党、团组织在汕头的建立扫清了障碍。在指派共产党员来汕做宣传工作的同时,周恩来加紧与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相议,要利用东征军在潮汕胜利的有利时机,尽快派人来汕组建党团组织。在周恩来和陈延年的直接领导下,汕头市建立党、团组织的各项工作迅速展开。3月12日,共青团广州地委召开会议,听取了团地委训育部主任杨石魂关于潮汕状况的报告后,决定将杨石魂、廖其清、宋青3人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负责筹备汕头党团建立的工作。会后,陈延年率杨石魂、宋青、廖其清等人来到汕头,于3月中旬在汕头市瑞平路别有村创建了中共汕头特别支部(隶属于中共广东区委),杨石魂为首任书记,同时共青团汕头支部也告成立,廖其清任团支部书记。其时,因周恩来率军在五华、兴宁一带督战,未能出席会议,但随后即派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共产党员鲁易、周逸群、罗振生、陈恭等人协助中共汕头特支的有关工作,增加了中共地方党的领导力量。同年5月21日,东征军决定回师广州平定军阀杨希闵和刘震寰叛乱时,周恩来又将鲁易留下,与地方的杨石魂、廖其清、宋青、赖炎光、方临川等共产党员一起坚持秘密斗争。中共汕头特别支部是潮汕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由于当时潮汕各地仍未建立起中共党组织,中共汕头特支负起了指导潮汕各地革命工作和组织领导的重任。从此,汕头人民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进行第二次东征,彻底推翻了军阀陈炯明在东江的统治。同年11月21日,周恩来出任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统辖惠(州)潮(汕)梅(州)所属县(市)政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共产党人主导的国共合作地方政权。在周恩来主政东江时,潮汕各地党团组织得到很大发展,潮安、普宁、揭阳、澄海等县先后建立了团支部,潮安揭阳建立了党组织,汕头市也在铁路、海员、建筑、轮渡等单位和机关团体中建立起一批党的基层支部。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中共汕头特支改称汕头支部。1925年12月,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下,中共广东区委将汕头支部升格为中共潮梅特委,统一领导潮梅15个县以及汕头市的党务工作和革命运动。

★记者手记

合作则共赢

“不拉夫,不筹饷,不强占民房,不用军用券”“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踏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穿越近百年的历史云烟,我们再一次聆听国民革命军东征军二次入汕时的《爱民歌》,再一次感叹于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定下的铁的纪律,领略了他们深受潮汕民众欢迎的另一个侧面。

峥嵘岁月尽显风流。东征战场上,国共两党的黄埔革命志士携手合作,并肩作战,同仇敌忾,甘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取得全面胜利,是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的辉煌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走过了近百载的岁月,回眸历史,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合作则双赢,分裂则两伤。在任何时期,合作都是我们应该唱响的主旋律!本报记者 吴小娟/文林少然/摄

新闻推荐

惠阳出台吉他产业发展扶持办法 吉他企业技改最高可获补助百万元

从今年10月起,惠阳将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持吉他产业发展。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南方日报讯(记者/张昕)15日,记者从惠州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