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

深圳商报 2018-10-24 06:21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报告(摘录)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形成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重中之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加快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集聚一批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深圳产品向深圳品牌转变,打造全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集聚区。

深圳商报记者 刘虹辰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形成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深圳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新目标。

深圳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正稳步提升。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深圳市经贸信息委、相关协会、企业调查采访发现,目前,深圳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今年1月至8月,深圳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3807.25亿元和3547.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0.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0.2%和65.4%。

漂亮的数据,可以解读为深圳制造业正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先进化,但更应关注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增加值从1979年的2313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8688亿元、创造世界工业发展史奇迹的深圳工业,如何续写辉煌?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给出答案: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形成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重中之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加快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集聚一批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深圳产品向深圳品牌转变,打造全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集聚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中之重

放在全国大视野下,深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已经站在中国城市发展的前沿。目前深圳已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四路纵队”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形成经济增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三产以现代服务业等“三个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向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的跃升。

数据显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878.2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9183.55亿元,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从29.9%增长至40.9%。

深圳善用“有形之手”,产业政策正大力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比如深圳制订实施《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信息经济、生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等为重点,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培育骨干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生态体系,引领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20亿的资金池“偏爱”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日,深圳市出台《深圳市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工作方案》,设立初始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的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在20%-50%的不良贷款梯度风险补偿中,对纳入市发展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贷款项目库的,给予不良贷款本金余额50%的风险补偿。

124.81亿的“大礼包”则偏爱先进制造业或高技术制造业。市经贸信息委今年9月牵头制定《深圳市工商业用电降成本暂行办法》,送出的124.81亿“红包”同样有倾斜,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物流企业实施工商业用电降成本,每度电资助5.5分;对纳入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或高技术制造业统计的深圳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用电,每度电再资助8.5分。

招商引资时,深圳也“偏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了解,深圳将实施新一轮重大项目培育引进工程,进一步强化战略性项目布局和重大先进制造项目引进,主动出击招大商、招好商、招优商。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正在提速。今年上半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146.04亿元,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

无疑,在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上,深圳市委市政府素有“谋略”。

集聚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构建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急需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优势,集聚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产业链有多重要?前两年外迁到湖北的一家精密电子企业又回来了,原因很简单,在深圳一个配件2小时配齐,而在外省需要2个星期!

深圳从“三来一补”起步,目前在通信、汽车电子、计算机及外围接口、消费类电子、光电、仪器仪表等领域,均构建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全球独有的完整而高效的制造产业链。作为全球IT产业重镇,2017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收入2.41万亿元。

产业链推动企业“扎根深圳”。深圳市朗华供应链副总经理欧阳志军坦言,“有许多地方来朗华招商引资,但是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搬,物流、人流、资金流、产业流都在深圳集聚,别的地方没有深圳这样强悍的产业链。”

强链、补链,关乎深圳发展未来。目前,深圳正以重大项目为切口,抓住关键薄弱环节打造更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同时加大在核心零部件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引进一批具有标杆效应、能够牵引带动产业链整体提升的重大高端制造项目,力推深圳制造业迈向更高端更智能。

同时,深圳正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产业发展。今年以来,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宝安“互联网+”未来科技城、龙岗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坝光国际生物谷、坪山聚龙山智能制造未来产业集聚区等,纷纷加快规划和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高端医疗装备、无人机等领域,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目前,太赫兹、石墨烯、微纳米制造、智能海洋工程等多个创新中心先后挂牌,到2020年将完成10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创建任务,以此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培育若干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

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深圳在下一盘大棋。

今年7月,华为公司的研发等部门正式搬迁至东莞松山湖基地,一时之间,深圳产业外溢甚嚣尘上。华为不得不再次强调,总部不会迁移深圳。实际上,华为公司将加大在深圳的投资力度,将新技术、新业务在深圳实现产业化,建设国际化的总部。

松山湖离深圳很近,华为为什么要把总部留在深圳?“深圳有着良好的法制化、市场化环境,在城市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为华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说。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在9月23日正式开通,深圳北19分钟直达香港西九龙。目前,深圳正酝酿8条地铁对接东莞、惠州两地,便利的交通不仅方便市民出行,更构建深圳立足于珠三角的良好产业生态。

实际上,便利的交通物流环境,优美的人才居住环境,透明的政府行政服务管理和公平的法制环境,让深圳对于人才、资金、产业极具吸引力。

“深圳太好了!来了就不想走。”昨天,深圳一位的士司机给记者讲个故事:他认识的一位姑娘从上海研究生毕业后在深圳实习3个月,就喜欢上深圳留了下来,她的母亲学财务出身,退休后也到深圳发挥余热。

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表示,在全球100大城市中,深圳的营商环境排在第21位。但是在中国,深圳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深圳正加快构建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合作的制造业创新生态体系。近年来,深圳提出,营造人才创新环境、让人才驱动激发创新源泉,优化营商政务环境、让政府成为最大的服务员,培育创新创客文化、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汇聚。目前,深圳创新动力十足,吸引510万余名来自全球的各类人才,平均每天创造60多项国际专利。

人才、资金、产业、创新不断集聚深圳,站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前沿,深圳凭借在全球创新城市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良好开局,正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闻推荐

惠州市4户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幸福家庭”

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苏秉成)近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公布全省100户家庭为第二批“广东省幸福家庭”,惠州市4户家庭获此殊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