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光普照惠州青春校园 惠州市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751所中小学校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
法治副校长江迪彪为龙门花竹小学的同学们讲解《乐乐的成长经历》。本报记者付巨晗 通讯员汪金牛 邬伟明 摄
在广东宝晟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副主任、高级律师江迪彪的书柜中,各类荣誉证书、聘书琳琅满目,数都数不过来,成为他从业24年的一个缩影。
但是他最为看重的反倒是一本书——— 《乐乐的成长经历》,惠州市首本青少年普法读本。作为一名法治副校长和编写团队带头人,江迪彪觉得,有机会全程参与该读本的编写,无疑是难忘的、自豪的。
后来,《乐乐的成长经历》公开出版发行,并得到了“法治三老”李步云、江平和郭道晖联袂推荐和司法部的肯定,成为法治惠州建设进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法治副校长是惠州市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法治之光普照中小学校园的一项有益探索。包括江迪彪在内,法治副校长早已在全市751所中小学校 (含中职学校)的法治校园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他们没有薪酬,有的甚至连成本补贴都没有,却积极参与,不计回报,完全出于公益情怀。
惠州市实现法治副校长制度全覆盖以来,随着该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健全,作用也不断“充值”,惠州市法治校园建设实现了“四大转变”:学生、教师法治意识明显提高;学风、教风、校风明显好转;学校管理日趋规范;学校周边环境及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作用以案说法普及基本法律知识
前段时间,关于“正当防卫”的讨论在网络上此起彼伏。一些法律工作者甚至法律专家都参与其中,意见不一。
“专业人士尚且各持不同观点,何况老百姓甚至是在校中学生?”惠城区法律援助处主任黄积峰是个“老法律”,他敏锐地意识到,让孩子们了解“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恰逢其时,也是他作为一名法治副校长的职责。
黄积峰平时的工作非常忙,但他还是很快着手完成了近1万字的《斗殴不是正当防卫,而是违法犯罪行为》法治教育课件。日前,他为东坡小学的师生们详细讲解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校园欺凌现象屡发,其实国家对此早已实施专项整治,要求必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黄积峰从学生、老师和家长都比较关心的“校园欺凌”讲起。
一些家长关心自己孩子在校园中的安全,也赶来听黄积峰的法治讲座。“许多人,包括在座的未成年人将故意伤害(犯罪)与正当防卫混淆。当遇到不法侵害时,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就会被认定为故意伤害。”黄积峰结束讲座后,几名家长走上前来,与他探讨起校园安全。
顾名思义,法治副校长,就是对学校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为学生、教职员工提供一定的法律咨询服务,协助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活动等。近年来,惠州市广大法治副校长积极履职,在法治校园建设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结合各学校普遍开展的“一周一堂法治教育课”,重点普及与青少年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
“毒品泛滥不但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让人丧失健康,散尽家财,妻离子散。”近年来,台湾地区毒品入侵校园现象日趋严重,惠东县白盆珠中心小学法治副校长潘崟以此切入,在学校以“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为主题的法治宣传讲座上,向师生介绍了什么是毒品、毒品给个人和国家所带来的危害。
“要提高对毒品的认识能力,不要因好奇心尝试第一口毒品,尤其要防止交友不慎,误入歧途,沾染毒品。”潘崟最后提醒说。这场法治宣传讲座吸引了100余名师生参与,鲜活的案例给大家带来深深的震撼和警示。
“在校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法制意识还不强。法治副校长利用所掌握的案例,以案说法,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面对面教授孩子们法律知识,可以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记得住、记得牢。”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编写惠州市首本未成年人普法读本
开展法治讲座,推动法治校园建设,是法治副校长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不安分者”,他们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内心总是“蠢蠢欲动”,老是想着如何为惠州市法治建设出更多力,江迪彪就是其中之一。他觉得,参与编写一些普法教材和资料,既能为法治惠州建设添砖加瓦,也可以尽到法治副校长的一份责任。
军人出身的江迪彪从事律师工作24年来,始终没有忘记“公益”二字,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关注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惠州市法治校园建设的倡导者、参与者、推动者之一。也正因此,江迪彪及他的团队与学校间沟通无障碍,深知中小学生的法治需求和学习品位。
“当惠州市筹备编写青少年普法读本时,我们律所成为首选的承办单位,尽管没有任何报酬,热心公益的律师们也绝无二话,满心欢喜地接下了这项任务。”江迪彪觉得,作为一名律师应该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更何况参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也是法律人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尽管没有现成经验可以遵循,但是要集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本书,既要符合青少年阅读习惯,激起学习兴趣,又要寓教于法、寓教于理、寓教于乐,为惠州市法治建设闯出一条新路,成为大家的首要共识。经过反复推敲,《乐乐的成长故事》确定了以普法为主题,以故事为线索,展现生活中的美好,让同学们感受人间真情,体会生活温暖,学习法律智慧,沐浴法治阳光的编写方向。
“律所专门成立了9人编写团队,大家分工明确,冥思苦想,都铆足了劲,决心拿出一本精品。”作为带头人的江迪彪随即带领他的团队深入到多所学校实地调研,了解学生、老师、校领导的心声,了解大家的法治需求、法律困惑,搜集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真实故事。
经过多次调研、修改、调整、完善,《乐乐的成长经历》历时8个月最终“铁杵成针”。这本书精选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60个法治教育故事,全部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还设置有经典法律谚语、卡通配图、法律链接、律师点评,以及法治事件、经典法治著作推荐、相关法律介绍等,内容全面,生动活泼,深受青少年喜欢。
事实上,近年来惠州市不少普法教材和资料都倾注着法治副校长们的心血。
从《法律伴我成长》《青少年学法漫画书》,到《惠东县校园普法读本》《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暨平安校园建设法治宣传挂图》,惠州市法治副校长参与编写的这些普法教材和资料图文并茂、以案说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在增强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积极开拓法治教育第二课堂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法治副校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让惠州市广大青少年学生得以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成长。
法治副校长张子红所负责的惠城区某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该校学生来自10个村,由于历史原因和宗族思想影响,学生之间常常起冲突,有时还发生不同村之间的学生群体事件,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我们不单要讲法,也要讲情。”经过深入了解,张子红建议开展“牵手”活动,通过讲授法治课、开展篮球比赛、植树、“一对一”结对子、家访等活动,化解了同学间矛盾,增进了同学友谊,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也恢复正常。
不少法治副校长还踊跃投身校园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维护中。他们定期开展走访、排查工作,掌握学校周边地区治安动向,及时提出整治建议,并配合有关部门,解决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环境隐患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仅靠讲几节法治课,绝不可能满足孩子们的法治需求,教育效果也不会太好。”在法治副校长的积极推动下,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演讲比赛、法治手抄报制作比赛、模拟法庭、法治兴趣小组、“小手拉大手”、警示电影展播等法治教育“第二课堂”,也在各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如今,法治副校长的努力没有白费,惠州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已经实现常态化。
探索
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比重
如今,法治教育启蒙者、法治宣传引导者、法治实践参与者、法治校园建设者、校园安全保障者,已经成为惠州市法治副校长的真实写照。
“起初,我们只是从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中挑选一批业务精、责任心强、有宣讲能力的政法干警,就近指派到辖区中小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但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近年来惠州市普法讲师团和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和优化,学校和法治副校长自愿达成聘任协议的现象越来越多。一些规模较大、周边治安状况较复杂的学校,还与律师事务所、公安派出所等结对挂钩,聘请两名法治副校长。
进入新时代,如何创新思路、理念和方法,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向更深层次推进?法治副校长怎样更好发挥职能,助力惠州市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相关各方都陷入深深的思考。
“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势在必行。”已担任过多所学校法治副校长的黄积峰说,由于法治宣传教育在中小学教育内容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小,缺少独立的教材和课时,考试一般也不会涉及,因此通常不会受到重视,导致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位,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采访中,不少法治副校长还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学校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紧密联系,甚至学校管理不严及家长疏于监管的情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他们认为,学校法治教育必须坚持走不断深化改革之路,比如制定学校法治教育考核、考评细则等,以督促学校法治教育工作,这也是适应新的教育环境的迫切需要。
诚然,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体是学校、是老师,这一焦点问题始终无法回避。惠州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深深意识到这一点,先后把法治教育纳入教学大纲,把法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基本内容。
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应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增强法治副校长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突出青少年法治教育重点,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和学校法律顾问的作用,不断创新法治教育活动形式,也是惠州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
本报记者付巨晗 通讯员汪金牛邬伟明
新闻推荐
花洲话雨。留丹点翠。苏堤玩月。象岭飞云。荔浦风清。平湖秋月。准堤远眺。红棉“春醉”。秋天的阳光,洒满湖面,波光粼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