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24平方公里的军民融合产业园 惠州仲恺开启军民融合新征程 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惠州赛区)收官,专业赛事竞技成果颇丰,助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85岁的李镇铭(右)也带来了高智能的科技项目
双光融合热像仪
一系列高精尖科技吸引不少人前来了解
自主水下机器人
3D打印仿生骨
电子墨水显示器
北斗“百城百联百用”应用技术推广研讨会现场
颁奖典礼现场,孙家栋(左三)、戚发轫(右三)为一等奖获奖公司颁奖
文/图 陈骁鹏 李海婵 古雪辉 白瑞强
日前,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惠州赛区)正式落下帷幕。这场“国字号”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77家企业和团队参赛,发现挖掘了众多优秀的军民两用技术。与此同时,借此平台,仲恺整合多方社会优势资源,欲形成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军民融合市场蛋糕巨大,产业无限潜力亟待开发。抓住这一机遇,立足优越的产业基础和深厚的创新创业土壤,惠州仲恺高新区开始蓄力腾飞。为此,该区规划了24平方公里的“357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带”,并出台了军民融合系列扶持政策,设立了上亿元的产业基金,为优秀项目落地、项目产品市场化提供坚强支持。目前,7宗优质项目率先落户军民融合产业园,涉及的项目总投资额达203.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仲恺还致力于打通军民融合发展的藩篱,推进地方军民融合纵深发展落到实处。通过此次大赛,其配套系列活动北斗“百城百联百用”应用技术推广研讨会顺利进行,对北斗技术的多领域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军民融合专题展、企业风采展、军民融合成果发布会、风投资源对接洽谈、项目落地对接服务等各个环节开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近300家企业团队激烈角逐
1
在去年成功举办赛事的基础上,仲恺高新区今年继续组织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惠州赛区)。记者了解到,惠州赛区作为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四大赛区之一,也是唯一一个由中央军委科技委科技战略局、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联合指导的赛区。
此次赛事以“富国强军、寓军于民”为主题,自6月宣布启动以来,大赛得到全国近300家来自“北斗应用” “动力电池”“防务电子”三个领域的企业和团队支持,所展现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互联网、汽车、航空航天、卫星导航通信、无人机等各个领域。
仲恺高新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莉兰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大赛相比去年军民融合的特色更加鲜明,参赛项目质量更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大,产业化的条件也更成熟。“在去年赛事北斗应用和动力电池两大竞赛领域的基础上,本次大赛新增防务电子领域,是军工领域、军民融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让众多参赛企业振奋的是,今年比赛获得中央军委科技委支持,若企业符合要求,将很有可能被列入军队采购名单。而众多风投机构的入驻,则为大赛中的优质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配套活动,此次大赛的相关活动首次在深交所的路演平台实时直播,引来上万上市公司高管及大咖重点关注,为参赛企业直接对接上市公司、业界专家。
有意落户的项目与高新科技成果,仲恺高新区将给予一揽子奖励“大礼包”,提供高额奖金、政策、融资、人才、企业资源链接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各园区、镇(办)的企业招商服务团队也悉数到场,为本次大赛的参赛项目落地产业化提供咨询服务。
涌现大批高新科技前沿项目
2
在“大手笔”奖励与政策扶持等多重激励下,此次大赛涌现了大量的高新科技前沿项目。戴上雷达兵护眼头灯,即便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时,不会出现眼疲劳还能矫治有关症状,集中注意力;全新一代单兵作战系统,创新性地在头盔前后左右 4 个位置独立安装便携式微型摄像头,士兵或警察可把人眼视角延伸至全方位 360 度来观察现场情况;使用具有自动断开电源功能的智能充电器,待机状态“零”功率损耗,延长电池循环使用寿命 30%……这一系列“高大上”新科技吸睛无数。
尤其是此次大赛夺冠的广州希森美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研究的“电池组罩板用耐高电压和高压力UV绝缘特种涂层”项目引来无数风投机构关注。据该公司总经理蒋卫中介绍,其核心技术产品为智能自修复纳米材料,是国内首家。“通俗讲,类似于手受伤流血后,有自愈能力一般,通过模拟生物体的性能,我们用在特殊物体的表面,也实现自动修复”,蒋卫中解释举例,如动力电池的外壳磨损后,能够自动修复,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手机屏幕破损后,在阳光下晒一晒,便能自动修屏;眼镜不慎裂开,拿到台灯前照一会,就能自动愈合等。
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完成多项产品配方开发和还原项目,业务范围覆盖动力电池、高铁、汽车、白色家电、厨房用具、纺织品、建筑等领域,协助多家不同行业标杆企业成功开发专属产品项目数十项,并已经申请自主专利二十余件。
外地企业风头强劲,惠州本土企业同样表现不俗。惠州市德赛西威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广东亿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斩获二等奖。据介绍,惠州市德赛西威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则是基于北斗、视觉多传感器融合的高精定位,解决在隧道中无法接收GNSS 信号时精准定位的问题,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关键技术问题-车辆的自定位,体现了军用技术转民用的特点,为最终自动驾驶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广东亿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武器装备电子防务系统的研发与产业”项目,首次创新提出“一网八系统”概念,通过将各个子系统有效集成,实现所有传感器、监测设备的数据集中在同一管理平台,帮助值班人员全面、迅速掌握库房状态,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多位科技大咖前来现场助阵
3
众多高新科技来袭,让人过目难忘。但最让全场沸腾的是,当数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两位超级科技大咖的亮相。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们依然目光如炬,神采奕奕,每次出场都引发一阵阵的欢呼声。
有趣的是,在颁奖典礼上,孙家栋被问及:“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登月?”他表示,科学发展都有先后顺序,首要先保证重要的计划实施。至于人类登月,“现在正在计划之中,时间嘛确实也说不清楚。”孙家栋幽默地回答。
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秘书长于川信也来到现场,发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下企业发展应当把握的问题》演讲,他提醒相关企业需要做好前期功课“八个要点”,即研究政策、理清思路、瞄准方面、寻找机遇、分析可能、认清环境、量力而行、择机做强。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技术中心前沿基础部主任权维利发表《关于高科技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创新的有关考虑》演讲。他用了一组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军方通过装备采购信息网累计发布需求信息9300余条,涉及金额约600亿元,说明军民融合的市场巨大。但民营企业承担国防科技创新任务情况方面,遇到了重重现实困难亟待解决。如民营企业有待获得充分信任、准入条件存在门槛、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以及政策机制不够完善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权维利表示,需明确科技军民融合的三大任务为民参军、军转民、军民公共科技资源共享。对待民营企业,要做到“宽准入、强支持、严管理”。
7宗项目落地总投资超200亿
4
作为此次“国字号”赛事的举办地,仲恺高新区可谓底气十足。该区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与军民融合工作息息相关,产业基础扎实。同时,作为驻军大市惠州的国家级高新区,仲恺军民融合企业资源储备雄厚,据统计,该区集聚了具备研发能力的亿纬锂能、博实结、亿源科技等涉军企业60多家。
自创建全国首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以来,惠州仲恺高新区便在全市“下先行棋”、“喝头啖汤”,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围绕“军民深度融合”总要求,优化确立以北斗、激光、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与物联网产业为主的新 “4+1”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北斗产业,重点研发北斗导航系统产品系统集成、自动识别、北斗卫星导航终端及位置服务产品;着力发展激光产业,在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建设激光产业园,突破激光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着力发展半导体产业,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和材料;着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主要面向VR、4G及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提升军工产品智能化水平。
“仲恺高新区产业基础扎实,与企业对接能力更强,本次大赛将进行大规模的企业对接。”张莉兰介绍,仲恺高新区专门为大赛打造了一个24平方公里的产业园,用于承接大赛优质的项目。
据悉,仲恺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沥林镇,毗邻香港、深圳、东莞,坐拥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效应凸显的产业集聚优势,重点围绕北斗应用、动力电池和防务电子等领域,发展壮大北斗、激光、半导体、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与物联网新“4+1”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园中,可提供军工证件协助办理、人才培训、通用装备中试、军标/国标标准与测试、军品设计、科技金融等军民融合公共服务,旨在打造一个集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产业聚合、军地对接、多功能于一体现代化军民融合产业园,目前产业园规划起步区面积800亩。
在颁奖典礼当天,仲恺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正式举行。中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广东·中电北斗芯创谷项目、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西光惠科(珠三角)创新研究院项目等7个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仲恺高新区,涉及的项目总投资额达203.8亿元,通过政企联袂打造军民融合产业高地。
张莉兰表示,作为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重大战略平台,仲恺高新区将全方位地为落户企业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最周到的服务。她强调,军民融合既是国家战略,又与地方发展息息相关,仲恺高新区将不遗余力全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承接更多更好的优质项目落户,为国防创新和军事创新贡献仲恺高新区的一份力量。
85岁高龄选手 带来高智能项目
花絮
在此次大赛中,两位高龄选手引发众人关注。来自北京工商大学的教授李镇铭今年85岁,也是本次参赛的最高龄选手,此次他88岁的老伴也全程陪同。
据李镇铭介绍,此前赛事主办方在网上发信息邀请他过来参赛,他去年因为年龄限制而无缘参加,今年取消了年龄限制,让他十分高兴。据介绍,他的参赛团队为李镇铭智能控制创新创业团队,参赛项目为“汽车智能防撞防堵I型控制器”“I型智能防撞防堵汽车”,该项目可以实时控制安全距离、安全速度,不撞车,缩短车间距,增大道路车容量和车流量。
对于比赛结果,李镇铭希望能扩大其项目影响力,最好能顺利落户惠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熠)昨日,新的一股弱冷空气从东路进入并影响广东,惠州市各地也迎来小幅降温,并有小到中雨。气象部门预计,今明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