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科研创新 走在行业前列 隆科电子掌舵人曾清隆带领企业自主研发创新,产品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曾清隆(右一)与研发人员在讨论压敏电子元件的问题。
在进入电子信息行业之前,曾清隆是台湾一家运输企业的老板。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毅然转行从事电子制造业。20多年时间,曾清隆这个曾经的门外汉,靠着毅力,刻苦学习电子知识,带领企业研发创新,开拓市场。如今,隆科电子成为了国内生产防雷片行业的领先企业。
破釜沉舟
卖掉房子再创业,刻苦学习新知识
在惠阳区秋长街道金惠大道上,一个挂着“隆科电子(惠阳)有限公司”牌子的企业毫不显眼,厂房还是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低矮厂房,也鲜有媒体公开报道的信息。
这与这家企业的掌舵人——— 曾清隆为人低调务实的性格分不开。他热衷于技术创新,公司的技术专利基本由他带头进行研发攻关,“复合电极”发明专利更是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成为惠阳第二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曾清隆是台湾苗栗县人,出生于1961年。从1997年至今,他一直从事生产研发销售各种压敏电阻元件。在此之前,他是台湾一家运输企业的老板。企业不大,但经营得还可以,这一干就是12年。
“刚开始,企业不大,车辆也不多,很多时候是自己来开货车,可以节省一些成本。后来慢慢发展,车辆多了就开始聘请司机跑运输。”曾清隆回忆30余年前的创业经历时说,1993年,台湾制造业不景气,服务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做运输已经很难维持下去。
曾清隆考虑转行,决定做工业产业链的最前端,因为这样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最小。破釜沉舟,他卖掉了房子,拿到钱后与台湾一家科研机构合作建厂,主要生产家用型压敏电阻元件。
“师傅不肯教技术,我就偷偷学,每天将配方原料的桶拿去称重,从中计算出各种配方的比例。”曾清隆说,自己不是科班出身,从来没有学习过专业理工科知识,学习电子元件知识也是半路出家,所以找来各种相关书籍学习,向别人请教,慢慢学懂弄透各种电子元件知识。
未雨绸缪
抓住改革开放机遇涉足新行业
大陆因改革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前往投资建厂,曾清隆的一些下游客户纷纷迁至内地发展。为了做好客户服务,1998年,曾清隆在惠阳秋长创办联顺电子(惠阳)有限公司,生产通用型压敏电阻。
刚开始,他也像很多企业一样做代工。之后随着业务逐步上了轨道,曾清隆马上做自有品牌。刚到大陆初期,国内压敏电阻行业技术还不高,联顺电子有着台湾技术背景,加上曾清隆的过硬技术力量和业务能力,得到了不错的发展。
但到了2003年,国内的电子元件企业发展了起来,技术也迎头赶上。曾清隆未雨绸缪,在2003年创办隆科电子,专注研发、生产和销售防雷电阻元件。
当时,国内仅有4家企业可以生产防雷电阻元件,隆科是其中一家。这种产品主要应用在建筑、通讯基站、高铁等领域,其中建筑行业应用最多,市场规模最大,但是价格较低,利润不高。曾清隆选择了技术要求高,利润也高的通讯基站、高铁方面应用的防雷电阻元件。
“这是一个相对冷门的元件,客户对价格没那么敏感,但对产品要求很高,一定要达到相关技术标准。”曾清隆说。
创造辉煌
发明“复合电极”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隆科电子的 “复合电极”发明专利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了省、市、区三级政府的奖励。这是惠阳第二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的企业,此前昌亿科技曾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的“复合电极”,是一种运用于防雷设备的防雷片,电房、通讯基站等都需要使用这种产品,曾清隆正是研发这项专利的带头人。
一般而言,防雷片是在陶瓷片上刷上一层银膜,但银的价格很高。于是,曾清隆另辟蹊径,新研发的防雷片刷上铝合铜,生产成本下降了60%,而性能则有了大幅提升。
这项发明专利技术,除了在国内申请了专利,隆科电子还在美国、韩国、欧盟、印度等申请了国际专利保护,其中前3者已通过了申请。
曾清隆的梦想,就是生产的产品更加安全可靠,科研创新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助推器。截至目前,隆科电子共有4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项、PCT国际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尉宏
新闻推荐
谢岗老家在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新联村旱塘,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1998年,28岁的他跟随打工潮来到深圳,应聘为深圳检验检疫局...